劉德
日前,新解密的美國歷史檔案披露,二戰期間盟軍曾使用一種“具有創造力的”武器對付納粹德國和日本,那種鮮為人知的武器被稱為“臭氣圣杯”,就是惡臭彈。
美國歷史學家瑪麗·羅奇在戰略情報局(中情局的前身)檔案中發現了一些秘密信件,這些信件披露,二戰期間,英國特別行動處(存在于1940年-1946年間,主要負責敵后破壞活動)設立了一個項目,用發出惡臭的物質來打擊敵后的德國和日本占領軍。這些俗稱惡臭彈的液體被隱藏在香水瓶或凝膠手榴彈中,通過空投或其他方式送給敵后抵抗組織,隨后抵抗組織再設法將這種物質噴灑到德國和日本軍官身上。它們能產生一種令人不堪忍受的氣味,導致人氣短、作嘔和恐慌,制造出德日軍官“極端個人不清潔”的印象。英國一名軍事情報軍官在發給一個美國同行的信件中解釋說,這種武器的完整稱呼是“S液體”——S是“惡臭”的縮寫。英國“S”計劃旨在通過噴灑這種液體使德日兩國軍官聞起來像“飄散的大便”,使他們成為受嘲笑的對象,從而在占領區制造混亂。據悉,英國特別行動處曾向挪威特工分發這種液體膠囊,接著挪威特工設法把它們噴灑到德國占領軍軍官的大衣內。
1943年8月4日,在特別行動處擴大在法國被占領區的破壞活動之際,英國空軍中校TR·伯德告訴美國戰略情報局的斯坦利·洛弗爾如何制造這種惡臭彈。伯德寫道:“直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惡臭物質一直被主要用于污染個人衣物。考慮到任何普通的公共會議室上方空氣通常無氣味,噴灑‘S液體可能會輕易達到恐懼或乃至恐慌高潮?!彼€附上了這種裝置草圖,告訴美國同行用針刺這種物質時會發出以糞臭素為主的混合臭味。
美國方面也很喜歡這種秘密武器,他們決定自己研發惡臭武器。美國戰略情報局計劃用兩年時間制作出一種具有“使人厭惡的臭氣”的液體,該項目被命名為“誰,我嗎”。緊接著,美國化學與工程咨詢公司阿瑟·D·利特爾公司開始同科學研究和發展局合作,研發一種絕密的、含有硫黃的惡臭武器。阿瑟·D·利特爾公司在發給戰略情報局麥肯齊中尉的一份備忘錄中稱,研究人員認真琢磨了惡臭物質配方,他們聚焦于“奇怪的或新奇的”臭氣來使目標驚恐、驅散人群和污染敵方供應線。
1944年2月,美國研發出了其首個“誰,我嗎”配方,用來打擊敵后的德國和日本占領軍。這種惡臭物質由丁酸、戊酸、己酸和糞臭素構成,它具有一種“強大的和持久的”糞便氣味。按照設計,它被裝在口袋內,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噴灑到德國和日本軍官身上,以此羞辱敵方軍官乃至使占領軍士氣低落。不過,這種惡臭武器具有高濃度極易揮發硫化物,它們很難控制:噴灑的人往往自己也會變得同目標對象一樣臭味難聞。由于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后法國很快解放,美國情報機構打算把這種武器分發給在敵后抗戰的中國游擊隊。但是,就在中國游擊隊按計劃裝備上這種惡臭武器幾周前,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加上蘇聯對日宣戰,不久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美國也就沒有向中國游擊隊分發這種武器。不過,也有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國的情況與歐洲不同,惡臭武器在中國戰場未必有用。
二戰結束后,美國軍方仍在繼續羅奇所稱的“臭氣圣杯”(即惡臭彈)研究,這種武器氣味難聞到足以使任何種族的人心煩意亂。冷戰至今,美國軍方和執法機構分別使用惡臭彈作為區域阻絕武器與防暴武器?!?/p>
環球時報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