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許多語文素養的形成、語文知識的掌握、語文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而傳統的語文作業存在“多統一,少選擇;多靜態,少動態;多書面,少實踐”的“三多三少”現象,這禁錮了學生思維,致使很多學生產生了不喜歡做作業、怕做作業甚至厭學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干擾了教師從作業中獲取有用信息,降低了作業反饋的效果,影響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優化。基于以上情況,提出作業訓練的有效性是當務之急。我們應該怎樣讓家庭作業,既能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能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呢?
一、作業設計注重多樣化
作業不應當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它是一種憑借,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快合理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歷。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應該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和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或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這種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尋求作業創新,要設計形式多樣,多元化的作業。
如在教學了《九寨溝》后,我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片斷進行錄音,在班上開展了錄音朗讀比賽;在上完《古詩詞三首》后,要求學生模仿原作寫一首詩,不必追求詩的押韻、對稱,讓學生思維自由發揮,做一回小詩人;利用元旦,讓同學們為老師、家人、同學寫上一段祝福語或制作一張賀卡或寫出一封問候的信等。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生活、活潑、有趣,人人都有內容可說、可寫,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語文作業。
設計作業超市,給學生提供了享受成功喜悅的體驗。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差異性,自主選擇作業的難度、數量、形式,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每個班級中應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布置不同程度的作業,難易分化,我們叫他作業套餐。如學習了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后,我設計了以下幾項作業:
A.背誦、默寫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B.《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發揮想像寫一段話。
C.《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描寫了怎樣的一幅畫面?試著把當時的畫面畫下來。
D.課下再學著背會一首送別詩。
這四個作業學生不必全寫,前一項作為必選作業,后三項作為選擇作業,及我所說的“米飯加菜”的作業套餐。第一項是必選的“米飯”,后三項是所謂的“菜”,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任意選擇。這既能讓學生吃得“飽”,又能讓學生吃得有“營養”。
二、加強學科整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綜合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小學語文作業應打破學科界限,加強與生活的聯系,賦予作業豐富多樣的功能,盡可能成為“融合聽說讀寫”能力、整合三維目標、匯合學科知識的載體,從而全面、綜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地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如可布置如下的作業:
1.新學年開始了,學校又迎來了許多一年級的新同學。雖然老師向他們介紹了學校的情況,但是有的同學還是沒弄明白。請你向他們介紹學校的情況,好嗎?請同桌之間先練一練,一位扮演一年級的新同學,另一位同學向他介紹介紹。然后請你做小導游,向一年級新同學介紹學校的情況,讓他們也熟悉、喜歡我們的學校。
2.國慶節快到了,怎樣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呢?建議同學們在班上辦一個《我愛祖國》的圖片展覽。開展活動之前,大家收集祖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建設成就等方面的圖片,再給每幅圖配上一兩句說明語,然后由班干部組織大家編成幾個欄目,按欄目分別貼在墻壁上。請每位同學都當解說員,說說自己熱愛祖國的心情。
三、給學生一雙想象的翅膀,實現作業的創造性
長期以來,困擾學生和教師的頭號問題是:作業的形式是那么的單一,內容是那么的機械,學生做得厭煩,教師批得也累。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作業不應是單一枯燥的讀讀寫寫,而應是充滿情趣的多元復合體。我認為,作業的設計應具有開放性、多樣性、沒有固定單一的標準,讓學生在能動的創造性的作業活動中,獲得生動、活潑、和諧的發展。教師要借助多樣化形式的作業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積極體驗,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如在教完《三亞落日》一文后,我就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描繪和自己的平時觀察,畫一幅自己所見的落日或日出圖。學生畫的真是絢麗奪目!學生不僅畫出了文本中所讀到的景物,更創出了自己的設想。這樣,他們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畫面,插上想象的翅膀發揮創造,形象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并喚醒了他們生活中美的意識。我平時還經常布置“畫”日記的課外作業。所謂“畫”日記,就是在日記中既有簡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記內容相配的圖畫,圖文并茂,一改令學生頭疼的作文死板面孔。
以上是提高語文作業有效的一點嘗試,讓我們的語文作業成為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成為架設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橋梁。追求有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實,讓我們一起去追尋!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董菊初.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