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喵
1941年,印度激進分子錢德拉·鮑斯從印度脫逃到柏林投奔納粹,開始籌措所謂的“印度自由政府”,即印度偽政府。因為這可以明顯打擊英國的士氣,所以他得到了納粹的大力支援。日本攻占新加坡后,俘虜了約四萬名印度士兵。這讓鮑斯看到了機會。在日本的支持下,鮑斯在新加坡宣布成立了所謂的“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并向英美宣戰。于是,四萬名印度俘虜加入了鮑斯的“印度國民軍”。鮑斯將這四萬人以及他另外征召的五萬人組成了三個師,在1944年協同緬甸的日軍開始進攻印度。然而他們被英軍擊潰了,鮑斯的“自由印度之夢”破滅了一半。
但鮑斯絲毫沒有氣餒,并想盡辦法擴充兵力,成立了他的“印度軍團”—這支部隊最初由10個在納粹的特種部隊服役的印度士兵和5個被俘虜的印度士兵組成。后來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俘虜了大量英屬印度士兵,因為鮑斯這個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印度人中有一定的聲望,他就去戰俘營鼓動他們,宣揚從英國統治下獲得民族自由、民族獨立什么的,幾天內就有數百個印度俘虜報名參加“印度軍團”。
1942年9月,這支烏合之眾被德國國防軍收編,番號定為第950印度步兵團,全團有印度士兵近兩千六百人,外加幾百名志愿者和德國士兵,合計約三千五百人。
如果印度軍團能像黨衛軍中的其他外籍軍團一樣有著強烈的作戰意識,倒也沒什么可說的。可是,當德國人將印度軍團派去守衛大西洋壁壘時,黨衛軍高層被弄得十分難堪。這些印度士兵不只戰斗力不行,還發動了一次嘩變,理由是:我們不要去歐洲,我們要回印度!
靠這樣的士兵怎么能守住這條重要的防線?黨衛軍高層只好將印度軍團調到法國,去守衛更容易防守的法國海岸線。
一到法國這種浪漫的地方,印度士兵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鬼混,搶錢、凌辱婦女、殺死兒童的事沒少干。其間,隆美爾還無奈地視察過他們……1944年諾曼底登陸后,印度軍團在法國海岸基本沒有反抗,一路撤退。
很快,他們接到命令,要直接撤退到德國。結果在火車站登車時,印度軍團遭到了仇恨他們已久的法國游擊隊的襲擊,40名士兵被擊斃,290名士兵投降。最后,這290名俘虜中有29人因曾經在法國犯下的暴行而被盟軍槍斃。
1944年8月,這支殘缺的兵團轉為武裝黨衛軍管轄,改名為“黨衛軍印度志愿軍團”,由一位黨衛軍少將指揮。不到半年,這位少將就因為無法忍受“印度軍團司令”這一職務帶來的嘲笑,而提出自愿調往被蘇軍包圍的某要塞,并最終死在了那里。
1945年3月底,納粹德國已經岌岌可危,在黨衛軍內部會議上,印度軍團提交的報告中稱現有人員2300名,武器若干,還“自豪地”宣布“本部隊保存了完整的戰斗力”。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回答:“因為我們沒作過戰。”希特勒不由得大發雷霆,命令將印度軍團的所有重型裝備都沒收并配給某黨衛軍戰斗群。
在第三帝國崩潰前夕,黨衛軍印度志愿軍團倉皇逃離德國中部。他們曾經計劃翻越阿爾卑斯山逃亡到瑞士,中途被美軍俘虜。這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鮑斯的希望徹底破滅,他企圖搭乘飛機逃跑到蘇聯尋求政治避難,結果飛機失事,他死在一家日本醫院。

有意思的是,鮑斯后來被印度人尊為“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尊敬的領導人”。印度國會議事廳前懸掛了三幅肖像,其中就有鮑斯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