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峰/
2017年調低稻谷最低收購價的“三個有利于”
文/江峰/
2月17日,國家及時公布了2017年稻谷最低收購價。為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谷賤傷農”,2017年國家繼續在稻谷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綜合考慮糧食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和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因素,經國務院批準,2017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
這一政策體現了今年中央1號文件確定的基調: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體現了“三個有利于”的原則:
一是有利于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正值春耕時期,國家及時明確繼續在主產區實行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給農民吃了“定心丸”;在當前國內糧食存在“三高”的形勢下,國家此次稻谷最低收購價下降的幅度有限,對種糧農民的收益影響有限,彰顯了國家對種糧農民利益的保護。
二是有利于調整稻谷種植結構。本次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分別下調了3元、2元和5元;考慮早秈稻的口感差、在口糧消費的比例下降,政策性收購量大,因此連續2年最低收購價共下調5元;粳稻最低價與中晚秈稻最低價、與市場可接受的價格差距較大,政策性收購量大,庫存壓力大,因此這次下調了5元,是下調幅度最大的;中晚秈稻品種不斷改良,市場消費量不斷上升,最低收購價與市場價格基本吻合,因此,本次中晚秈稻價格只下調了2元。這樣既體現了不同品種之間的比價關系,也反映了市場消費的因素,便于農民據此信息及時調整稻谷品種結構。
三是有利于保持糧食市場的基本穩定。在當前改革糧食收儲制度呼聲高、糧食面臨“三高”壓力的情況下,國家此次小幅下調稻谷最低收購價,既考慮了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保護國內糧食生產能力,也考慮了消費者的利益,考慮了國內糧食供應市場的基本穩定。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