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
爭當“三農”工作排頭兵、先行者
■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
2017年,浦東“三農”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力度,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思維創新、科技創新、功能創新,使浦東“三農”工作繼續走在全市前列。
1.著力推進孫橋現代農業科創中心建設
推動現代農業科創中心“四大平臺”(農業高科技研發平臺、農業科技示范平臺、育繁推一體化種源服務平臺、為農綜合服務與合作平臺)建設,推進浦東種源農業、“互聯網+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深入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措施;扶持推進現代農業重點項目建設;參與農業科創中心建設溝通協調工作。
2.繼續推進浦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完成2016年度浦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綜合考核指標數據匯總上報工作;全面落實《浦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5-2017年三年行動計劃》,補短板、促平衡,狠抓措施落實,確保浦東在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綜合考評繼續名列前茅;完成“十二五”期末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啟動新一輪8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3.全面完成市下達浦東的主要地產農產品生產目標任務,農業生產實現安全可控、綠色生態
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水稻面積與總產穩定在前五年平均水平,實施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稻麥機械化種植率60%以上,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到位率90%以上,制定和落實耕地質量保護方案、措施,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穩定蔬菜生產,落實常年蔬菜8.3萬畝種植計劃,穩定綠葉菜3.85萬畝種植最低保有量,綠葉菜上市量27萬噸,完善1.8萬畝綠葉菜核心基地建設。加強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力度,全面推行蔬菜、水果、水產品、畜禽產品等地產農產品生產質量可追溯制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進一步推進秸稈禁燒與多元化利用;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處置體系建設;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
4.優化農業結構
(1)全面完成全區規?;笄輬鲳B殖減量化工作,完成已啟動的69個畜禽規模養殖場的退養驗收、審計工作;完成剩余25個畜禽規模養殖場15萬頭標準豬26萬m2棚舍的退養任務。(2)實施“三三制”茬口模式,穩定綠肥、推廣深耕、減少麥子;實施糧食綠色豐產高效創建。(3)大力實施品牌、品質、品種“三品”戰略,進一步促進地產農產品生產標準化、管理組織化、銷售品牌化。地產農產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覆蓋率保持在70%以上。
5.發展休閑農業
完成浦東新區休閑農業規劃編制,落實休閑農業項目建設用地供給機制,對落實建設用地休閑農業項目在支農資金整合項目中予以立項支持。
6.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中的引領作用、農民合作社的紐帶作用和家庭農場的載體作用,實現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生產領域分工協作抱團發展。完成市對浦東發展家庭農場工作考核目標任務,2017年全區50%糧田實現由家庭農場經營。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健全財務制度,引導合作社信息化建設,鼓勵發展地產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第二批區級示范合作社認定,預計認定60家。完成第五批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預計認定5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50名。做好浦東地產農產品營銷拓展工作,舉辦浦東新區第九屆農產品博覽會,組織好國內農業會展參展。
7.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保障能力
進一步提升農業信息、農業科技、地產農產品檢測、植保、農機、農資農藥、農產品營銷會展、農業保險、農業氣象預警等9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對農業生產的全程服務水平。繼續推進糧食烘干體系建設,完成已啟動的烘干庫房建設驗收、審計,繼續完善剩余鎮烘干庫房建設,實現全區糧食烘干能力達到50%以上。
8.完善支農資金監督管理
進一步完善浦東支農資金整合實施辦法,做好市、區兩級政策的銜接和過渡,在項目申報、評審、立項、驗收等關鍵環節,以政策導向、問題導向,進一步落實責任,規范管理,嚴格程序,讓支農資金在陽光下運行。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整合資金、資源、優勢產業,聚焦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加大對“一帶、一核、一區、十園”等現代農業示范區域建設項目、農業科創中心項目和純農地區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的扶持力度,支持符合“三高”農業發展導向和“三品”發展戰略的項目優先立項,促進浦東農業轉型發展。
1.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按照浦東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以“安全、有序、整潔、文明、美觀”為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的工作目標,結合中小河道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農村地區環境綜合整治、農林水一體化、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等形成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機制,啟動首批村建設,選取30%行政村分區域、按類別、有重點地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優化生態環境,深化人文內涵。
以美麗鄉村達標村建設為基礎,基本農田保護區域內行政村在已完成村莊改造的基礎上,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拾遺補缺、補短板為主;非基本農田保護區域行政村以綜合整治和維護管理為主,探索開展美麗鄉村達標建設工作。以美麗鄉村示范村、示范鎮創建為引領,啟動14個市(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部署開展美麗鄉村示范鎮建設工作。
制定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總體推進方案、政策措施、建設標準、考核評定辦法。制定和評審2017年度新農村(美麗鄉村)建設村的規劃及其建設方案,完成2017年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評審,完成2017年度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推薦、評審。
2.完善村莊長效管理,優化農村生態和人文環境
以GIS為工作平臺,以季度考核等考核形式為抓手,以生活污水處置為重點,加快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提升長效管理工作整體水平:(1)完善考核體系,增加考核頻次,強化獎懲激勵機制;(2)加強“回頭看”檢查,夯實上季度管理成果;(3)嘗試模擬直考,推動樹立常態化管理樣板村,在季度考核的基礎上,每個鎮選擇一至二個村進行直考,即對外場管理績效進行百分制考核并直接扣分,分值按一定比例直接納入全年評分系統;(4)突出工作重點,加大生活污水處置專業養護管理考核力度;(5)繼續實施重點鎮指導,加快提升整體水平,對上季度考核成績排名后三位的鎮,實施一對一指導,實現各鎮長效管理績效水平均衡提升;(6)引入第三方專業檢查和審計,強化考核獎補資金規范管理,杜絕財政資金風險。
1.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
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市級驗收工作。有序加大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統一規模流轉力度,全面推進公開交易市場建設。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非農化問題整治工作。依法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工作。
2.積極穩妥扎實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進一步理順合作社和所屬企業投資關系、理順合作社和村民委員會的關系。探索建立改革與發展聯動的新機制,建立成員財產性收入長效增收機制。進一步規范村干部薪酬管理。積極穩妥推進鎮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總結唐鎮和萬祥鎮鎮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驗,編印《浦東新區鎮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手冊》,選擇有條件的鎮擴大試點。
3.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
指導各鎮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制度并強化執行。農村集體資產租賃交易全面納入浦東新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管理平臺公開交易。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租賃交易管理平臺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功能,試點建立浦東新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監督管理平臺。形成關于進一步規范村級組織收入支出管理的指導意見,加強村級組織收支管理。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處置。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補貼資金和村級組織運行費用補貼資金的監管。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金保值增值的新路徑。
進一步完善農民增收政策和機制創新,實現“雙超”(即浦東農業戶籍居民收入增幅超過全市農民收入增幅,浦東農業戶籍居民收入增幅超過浦東城鎮居民收入增幅)、“雙增”(即增加浦東農業戶籍居民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雙促”(即促進浦東農業戶籍居民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增加)。不斷完善對農民就業的制度設計,加大農民培訓力度,繼續用足用好就業政策,拓展農民就業渠道,推進南北片就業渠道互聯互通,促進農民跨鎮就業,加強農民創業扶持力度,推動農民充分就業,穩定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積極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流轉,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提高集體資產增值能力,增加來自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財產性收入。
健全區、鎮經濟薄弱村聯合發展平臺,完善農村綜合幫扶“造血”機制。鞏固完善29個市級經濟薄弱村聯合發展平臺綜合幫扶項目,建立健全相關管理運行機制;積極籌集相關資金推進74個區級經濟薄弱村綜合幫扶項目產生效益,推進經濟困難家庭農民就業,穩定增加經濟薄弱村和農民收入。
1.加強思想建設,堅定理想信念
落實“基層黨建、意識形態”兩個工作責任制,不斷深化“兩學一做”,鞏固學習教育成果,強化“四個意識”,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完善機制、強化責任。充分發揮好中心組學習的輻射作用、黨組織負責人表率作用,凝聚共識,保持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高昂斗志,把改進作風情況作為提高工作績效的重要抓手,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和水平,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2.持續長效常態,深入開展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監督條例、問責條例和廉潔自律準則等黨內法規紀律教育,夯實責任,使監督越來越嚴密,執紀越來越嚴格。正確運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使之成為黨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的工作常態。堅持不懈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敢于堅持原則,實施多措并舉,嚴格財經制度管理,加強審計監督。要把重視人大、政協“兩會”意見、提案辦理,機關效能建設作為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持續抓緊抓實。
3.落實從嚴要求,把抓基層打基礎落到實處
貫徹落實區委爭創“三好兩滿意”主題活動要求,積極開展“好班子、好班長、好干部”的對標創先。堅持“走千聽萬”,持續深化“黨員下鄉,為農利民”“1+X”黨建品牌創建工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夯實黨建工作基礎,不斷提升黨員整體素質。切實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營造文明和諧氛圍。認真落實農委各項重點目標任務推進的督查機制,引導黨員干部爭當改革創新先鋒、高效執行先鋒和服務保障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