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園
建設美麗鄉村 打造美麗奉賢
■許春園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任務。農業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行動。這幾年,奉賢區委、區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比如,連續兩輪的薄弱村路橋建設工作、農村中小河道整治工作、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村容整潔村創建工作、農村村莊改造工作等等,使農村基礎設施和綜合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中心城區相比,奉賢區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還依然薄弱,人居環境臟亂差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尤其是當前,我們要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村的環境美、產業強是基礎條件。
為此,區政府出臺了《2015-2020年奉賢區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旨在通過若干年的美麗鄉村建設,讓奉賢的農村面貌發生新的變化,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同時促進農村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說起美麗鄉村建設,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前身,農村村莊改造工作。為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奉賢區于2007年就啟動實施了農村村莊改造工作。也許有人會問村莊改造是什么?其實,它是以基本農田保護區、水資源保護區、生態林地區、農民集中居住區等規劃保留的農村地區為實施區域,以改善環境、完善功能、保持農村田園風光和江南水鄉自然生態特色為目標,以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環境整治、村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為主要內容,綜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保障農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按照村莊改造工作保基本、廣覆蓋的工作原則,各改造村可根據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村內道路硬化、危橋整修、水系環境整治、生活污水處理、環衛設施布設、民宅墻體整修、宅前屋后環境整治、村莊綠化美化、路燈安裝、公共服務場所修建等具體工程,優先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人居環境問題。2007-2014年間,全區累計完成村莊改造16570戶。
2014年,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署,按照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會議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奉賢區啟動了以村莊改造為載體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從此美麗鄉村建設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區政府成立了奉賢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相關政策文件,同時啟動了奉城鎮鹽行村、四團鎮拾村作為區美麗鄉村試點單位。圍繞規劃的目標任務,2015年開始村莊改造推進方式發生了改變,年度建設計劃以規劃目標以及實際需求為導向,不再受到預算規模的影響。2015年全區完成5159戶的改造,2016年推進4215戶的農戶改造,2017年計劃完成6763戶的改造任務。
用一句簡單的話講,村莊改造就是農村“路要平、橋要安、水要清、宅要凈”,在這個基礎上,實現“村美、人和、業興”。而美麗鄉村是一種生態、產業、文化同步建設的理念,不僅僅是農村的外部形態要變美,更加注重的是農村的內涵要提升,要內在美,這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核心。
奉賢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在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聚焦農村基本農田保護地區的原則,將支農惠農政策重點向經濟、設施、環境最薄弱的地區傾斜;堅持采取與農村實際相適應的建設方式,將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放在首位;堅持公共財政的穩定投入,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項目的整合,并形成穩定的增長機制;堅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參與項目決策、建設、監督、管理,激發農民對家園建設的自豪感和歸屬感。
一是完善了村內基礎設施。通過與農村路橋改造項目的有效整合,村內各級道路均實施硬化,危舊橋梁得到整修,部分主要道路兩側安裝了路燈,保證村民出行便利和安全。部分村還因地制宜建設停車點、活動室等公益設施,極大地滿足了區內農民的生活需求。
二是改善了農村環境面貌。通過與農村水環境整治項目的有效整合,農戶生活污水得到因地制宜收集處理,淤塞河道疏浚清淤,水系岸坡整修加固,水環境面貌得到大幅提升。各村廣泛開展了宅前屋后環境整治工作,規范了家庭養殖,并且拆除違章搭建,使農村綜合環境得以改善。
三是促進了鄉村產業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狀況的提升,改善了農產品運輸條件和生產環境,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一些村以村莊改造為契機,進一步挖掘鄉村產業、自然和人文特色,如莊行鎮潘墊村成功地發展了休閑農業旅游項目,使鄉村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四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村莊改造工程解決了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急愁難”問題,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拉近農民與村干部的距離。“一事一議”政策著力維護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已成為推動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抓手。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啟動后,奉賢區的村改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實施階段,建設推進方式正在發生轉型升級:在建設范圍上,由若干村組的小規模建設向整建制行政村大規模建設轉變;在建設方式上,由單個條線、單個項目推進向多個條線、多個項目整合推進轉變;在建設內容上,從保障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向推進村莊內涵提升轉變。原有的松散式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要求,必須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項目有序、有力推進實施。
一是進一步加強統籌,理順工作機制,為美麗鄉村建設打好基礎。充分發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管理體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絡,明確各部門在管理體制中的定位和職責,以區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為依托,切實加強對村莊改造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統一各街鎮、職能部門的思想,使村莊改造各項工作、制度“政出一門”,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按照統一的部署和統一的步驟落實任務,形成高效的合力工作機制。圍繞到2020年的目標,根據全區目前推進情況和工作流程,建立分層制定、分級落實的目標管理體系,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繼續開展長效管理專項資金落實的協調工作,圍繞村容整潔、設施完好、管理有序、運行正常的目標,按照“政府扶持、村級為主”的原則,建立符合本地區農村特點、常態化、規范化的美麗鄉村長效管理機制。
二是要以村莊改造為基礎,以“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為主線,深化建設內涵。要保護好農村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保持鄉村特色和鄉風民俗。農村不僅要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還要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世外桃源、心靈寄托的精神家園,讓城市居民望得見炊煙,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體驗得到農事。
三是要與農村的生態布局、產業布局等相結合,也要與整建制創建國家農業現代示范區、農林水聯動等重大項目聯合,合力打造農村新生態、農村新景觀。美麗鄉村建設同樣離不開產業的發展,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家庭農場、村民合作社,促進農業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同時做優做強農業旅游,出精品、出亮點、成規模,提升鄉村旅游品質。
(作者單位:奉賢區農業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