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抓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本刊編輯部
當前,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不斷推進,切實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
目前,上海農業經營主體呈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多元經營主體共存格局。在此基礎上,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構建多元復合、功能互補、配套協作的新機制。一是實現各類主體的融合發展。既要鼓勵發揮各自的獨特作用,又要引導各主體相互融合,積極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聯盟、合作社聯合社、產業化聯合體等,實現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產出規模化和共同利益的最大化,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利益共享實現農民增收。在與農民的合作和聯合中,一定要建立共享機制,密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民的關系,要從簡單的買賣、雇傭、租賃行為,逐步向保底收購、合作、股份合作、交叉持股等緊密關系轉變,形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使農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三是更加包容和開放。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鼓勵多元參與、公平競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城市工商資本按照有關規定可以參與農業經營,電子商務等企業也可以發展生鮮電商、智慧農業等新業態、新產業。
經過多年來的自我發展和政策支持,上海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體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主體規范化程度不高,要把規范化建設作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家庭農場要還原本質特征。家庭農場要堅持家庭經營、規模適度、一業為主和集約生產。二是農民合作社要擴大規模。從國際合作社發展情況來看,總體上合作社數量在減少,但單一經營或服務的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規模化的趨勢。要堅持合作社歸農戶所有、按章程分配的辦社原則,積極發展聯合社和集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綜合社,提高綜合競爭力。三是龍頭企業要發揮作用。龍頭企業要帶動農民發展,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產業鏈的增值收益。這是中央扶持龍頭企業的重要原因。要吸引農民以多種形式入股,形成經濟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四是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要堅持規范引導。要正面看待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的積極性和取得的顯著成效,鼓勵和支持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村、投資農業,重點從事農戶和農民合作社干不了、干不好、干不起來的領域,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與農民實現共生、共贏。
要加快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體系,加快發展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和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從完善財政稅收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金融信貸服務、擴大保險支持范圍、鼓勵拓展營銷市場、支持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進行扶持,運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優化配置,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普通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