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燁明 于 洋
高職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研究及對策
畢燁明 于 洋
通過問卷調查研究,能及時準確地把握高職學生的思想脈絡,掌握其思想政治和道德素養的基本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以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高職學生 思政教育 問卷調查
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為關心和幫助高職學生的進步和健康成長,在全校2016級高職學生范圍內進行了“以高職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狀況”為主題的問卷調查活動,旨在把握高職學生的思想脈絡,以利于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問卷調查中,基本上圍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心的理想信念內容來設題。主要選擇了學生的政治態度,對近年來反腐敗斗爭的評價,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對鄧小平理論等重要思想的信仰,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對改革開放的認識與信心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解。
此次共調查了1096名16級新生,從回收的1090份有效問卷看,男性538人,占52%;女性462人,占48%。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的政治態度和理想信念,基本上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其思想敏銳、活躍,對黨、對改革開放政策是堅決擁護的。同時,少部分學生由于主客觀的種種因素,包括自身成長的環境條件和社會現實的多方影響,在思想政治上仍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困惑問題。
1.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回答正確的學生達746人,占總數的60%多;而回答錯誤或不完整的354人,約占總數37%。
2.關于“當你聽到國歌或看到升國旗時”,有972人“有自豪感”,約占總數的90%。
3.關于“當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認為“先人后己”的205人,約占總數的20%;認為“利己但不損人”的567人,約占總數的40%;認為“不惜損人利己”的95人,約占總數的10%;認為“見機行事”的200人,約占總人數的20%。
4.關于“你擇業的主要標準”,有474名學生認為“社會貢獻大”占總人數的40%;有509名學生認為“發揮專業特長”,約占總人數的40%;而“其他”僅87人,約占20%。
5.在調查中,還針對學生對思政課的態度進行了調查了解。有671名學生認為“很需要”、“很期待”表示能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占被調查總人數的70%;而對個人的信仰問題,有困惑的學生也有345人,約占總人數的28.1%。這符合目前學生現實表現的思想狀況。
6.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唯一正確的道路。”這一問題,有608名學生明確表示堅信不疑。
7.調查統計還反映了部分學生面對當前我國社會的現實問題,思想上出現的困惑和矛盾,比如:在對反腐敗的看法上,有751名學生認為“非常必要”,約占總人數的80%,但仍有246名學生認為“無所謂”或“于我無關”占總人數的15%。
高職學生的道德狀況,是本次調查的重點,在問卷中結合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具體實際在認知與踐行兩方面來設題。調查情況初步分析如下:
1.針對目前網絡化信息化時代,是否還需要“道德規范”,被調查的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是需要的。顯示了年青一代高職學生對我國優良傳統道德的認可。
2.在對個人價值取向方面,認為個人價值取決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有222人,占被調查人數的18%;認為個人價值取決于對社會貢獻的519人,占總人數的42.3%;認為個人價值取決于生活的好壞的有389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1.7%,三者相加占總數91%,這說明了在價值取向的認知上,絕大多數同學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把個人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但必須看到,他們在實際行動上進行處理這對利益矛盾時的態度,可能存在比較復雜的情況。
3.在本次調查中,還了解了高職學生對他們自己這個群體當前道德狀況的滿意程度。其中,表示滿意的90人,占被調查人數的7.3%;基本滿意的共579人,占總人數的47.2%;而表示較不滿意的也有468人,占總人數的38%;表示不滿意的有86人,占總人數的7%。反映了學生中約有45%的同學對周圍的道德狀況感到不大滿意。這應當引起重視,注意通過各種方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包括通過學生相互的教育管理來提學生的道德水平。
4.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表示了解的有761人,占總人數的70%;表示記不完整的有211人,占總人數的15%;表示不了解的有243人,占總人數的15%。調查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認可的,也愿意積極履行這方面的行為規范。在認知和踐行方面做得不好或不夠好的只是少數人。
根據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綜述和初步簡析,反映了本校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的狀況。從總體上看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狀態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呈現積極、務實、健康、向上的態勢。當然也應看到,市場經濟條件對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是雙重的,調查也反映出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出現了許多新特點、新情況和新問題。如電腦網絡對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腐敗現象、不正之風對其思想道德的侵蝕;社會就業、商業文化對其思想道德的沖擊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高職院校思政工作者和全社會予以高度重視并加以認真解決,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1.把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人才培養要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是人才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政治信仰、品德素質、人格修養和精神風貌的重要承載。只有在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中時時想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處處為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營造校園濃厚的德育氛圍。
2.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要教育引導高職學生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目標,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這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
3.要充分發揮“兩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拓展多種有效途徑,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三進”工作,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用優秀的文化培養學生。同時要發揮各門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把育人功能融入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加強師德建設,用教師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風范影響教育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探索和建立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機制。
4.大力建設校園文化。通過開展學術、科研、文化、藝術、體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動。要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主動占領高校網絡教育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營造校園全新的網絡文化氛圍。
5.關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現象的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情感、意志、個性等特點,抓住思想問題的癥結,說服教育,以理服人;關心體貼,以情感人,啟發誘導,使其覺悟,提高運用心理規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1]張燕;張煥紅.論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政教育現狀及對策 [J].文學教育 (中) 2012.08
[2]羅龍香.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 [J].時代農機2016.12
[3]邵麗娜;司馨鈿.淺談思政教育“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
(作者介紹:畢燁明,阜新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于洋,阜新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