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出
初中美術教學生活化策略探析
王東出
美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情感和內涵,是對生活的概括和總結。美術教學的生活化是初中美術教學改革的方向,文章從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手,提出了初中美術教學的生活化策略。
初中美術 生活化 教學策略
在一般人的眼中,美術課活動多,實踐多,學生應該是很愿意投入其中的。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不同的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有著很大差別,剛入學時孩子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很高、主動性很強、上課發言很踴躍,但逐漸隨著年級升高,他們變得對美術學習被動、默然。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形,主要原因是當前的美術教育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
1.學科“專業化”教學價值取向脫離了學生實際水平與需求。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教學的基本宗旨,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美術需求,缺乏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導致教學枯燥無味、學生興趣索然。多年來的義務教育實踐已經證明,純粹強調就技法論美術的教學,學生理解不了學習技法有什么意義,加上一定專業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的時間做保障,初中美術每周一課時的上課時數,是遠遠達不到形成專業水平熟練程度所需要的時間的,結果學生不僅沒有達到教師期望的目標,還在頻頻失敗與單一訓練中失去對美術的興趣。
2.在美術教學中,采取單一的傳授式課堂教學模式,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很少征求學生的意見,基本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操作為主、學生觀看為輔的師生單線傳遞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對書本上專業知識的記憶和訓練,忽視對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極少鼓勵學生選用觀察、調查、討論等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美術相關資料,讓知識在發現與探索中獲得。而這種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學生所期待的。學生缺少對美術應用的經歷、體驗、探究、感悟,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
3.美術課業效益模糊、低下,學科價值沒被認可。長期以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是我們談論美術時常說的話,對藝術作品而言我們可以認為是作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在教學中把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也認為是飄忽不定和神秘不可琢磨的,是美術教學不科學的表現。一線的教師都希望學生能重視美術學習,但對美術教育作用于學生的一生發展的效益,卻沒有進行過全面深入的思考。有用性是人在實踐活動中要追求的目的之一,學生對美術學習也不例外。如果美術是一個被認為沒有實質性作用的、可有可無的學科,還會又有誰會花大力氣學習呢?
1.重視學生發展,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環境,才能喚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自覺投入美術學習。為了讓學生體驗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調動多種教學手段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四點原則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其一,要尋找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把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連接,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開發情境資源;其二,教學情境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心理狀況和認知特征;其三,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出新出奇,吸引學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其四,創設教學情境要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有機整體。如,在上《現代繪畫》一課時,教師可通過“成語預測”的游戲讓學生深入體會現代藝術。
2.引導學生用美術表達生活,展現自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教育應當使每一堵墻都說話。”教師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的事情,在生活情境中合理運用美術,要引導學生邁出由課堂到生活這關鍵的一步。只有這樣,在不斷的理論聯系實際中學生才能夠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動手制作請柬、布置舞臺,提高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在教學《豐富多彩的現實,多種多樣的表現》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大膽發揮想象力,將自己心中所想的世界描述出來。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課堂資源進行拓展。教師除了要對常規的課堂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外,還應該研究教材的新意,對課堂資源進行拓展,讓學生用情感體驗生活,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感受色彩斑斕的大千世界,觀察大自然的顏色,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事物,主動地將生活和美術相結合。如,在上寫生課時,教師不妨帶學生去野外果園、農貿市場、山麓湖畔描繪自然界的花草樹木;在上手工制作課時,不妨用制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查找美術資源,如各種題材的油畫、國畫及雕塑等,讓學生通過網絡對一些無法看到實物的內容形成直觀的認識。
4.實施生活化美術教學要重視綜合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學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學生能否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與評價有密切關系,多元化的成果展現與綜合評價是學生智慧生成的外在表現。當今的美術教材拓寬了材料的概念,材料從傳統的靜物、景物發展到現在的各種實物,如線團、石頭、開關甚至是廢棄的紙團。教師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融入美術教學,會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極大調動。此外,教師要樹立美術綜合評價觀,評價內容從強調單一技能評定轉向綜合素質評定,評價的主體從單一的教師評價轉向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向評價,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評價轉向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
總之,美術教學理念涵蓋的內容較多,既包括美術教學的理論,又包括美學概念和藝術概念。“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如果美術教學脫離現實生活,學生將很難體會到美術的實用價值,美術教學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師要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使美術教學產生無窮的動力和生命力。
(作者單位:湖南祁東縣過水坪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