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秀梅
親子閱讀,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文趙秀梅
親子閱讀是一種滲入式活動,對嬰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無論是營造良好的親子閱讀環境,還是為嬰幼兒選擇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以及開展靈活多樣的“親子閱讀”活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嬰幼兒的閱讀興趣。讓孩子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有助于嬰幼兒在閱讀中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 環境 樂趣 自主

親子閱讀作為早期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強調親子間互動的閱讀方式。是指母親或父親圍繞圖畫故事書展開討論、交流的一種分享性、個別化的閱讀活動。作為培養幼兒基本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的親子閱讀,不僅可以開拓幼兒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等,而且可以促進親子的情感交流。
閱讀對于兒童來說,最好的方式是悄悄地,輕輕地,有趣地,自然走近他們。讓他們覺得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洗臉,吃飯一樣。
1.把書本當成“玩具”
想孩子喜歡閱讀,就讓孩子愛上書本。首先,家長要選購一些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本放置于家中。在孩子剛接觸到書本時,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好玩的玩具,這個“玩具”上有動人的風景,有可愛的動物,有漂亮的色彩。對于孩子來說這真是個不錯的“玩具”。更重要的是“玩具”上還有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就這樣,逐步讓孩子愛上書本,家里無處不在的書本剛好可以填補孩子生活中的很多的空白,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其實,愛上書本就是這么簡單。
2.溫馨的環境
如果幼兒眼里看見的,手里摸到的都是書,他對書自然就有份親切感。家里的小書架、小柜子、床邊,都可以擺放幼兒的圖畫書,有條件的還可以為孩子建構一個小窩或搭個小帳篷,為孩子創設舒適愜意而又童趣化的閱讀環境,以吸引孩子進來閱讀。也可在家中選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地面可以鋪設一塊卡通圖案的地毯,孩子可以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書籍,坐在松軟的地毯上或是書桌前放松自在地去閱讀。相信您的家中如果有這樣一個書吧似的空間,孩子一定會有閱讀的欲望。
3.為閱讀做廣告
幼兒都喜歡模仿父母,如果父母喜歡閱讀,幼兒在耳濡目染之下,必會對書本和閱讀產生興趣。在家里,父母應盡可能多的和孩子在一起看書,做孩子的閱讀榜樣。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閱讀的時間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學校里,雙休日帶著孩子去逛書店,在書店看一會兒書,每人都選擇一些需要的書本,讓孩子感覺閱讀是生活中必需的事情。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許多家長很煩惱,一是自己工作忙,沒有時間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二是也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親子閱讀。其實,大家不必煩惱,只要你和孩子能共享閱讀樂趣,不管是照字朗讀,還是看圖說故事,都是很棒的共讀經驗。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照本宣讀法
在親子閱讀時,家長最好尊重故事原有的情節,不要隨意改動。如果要對故事做改編也應該在孩子基本掌握故事大概的基礎上進行。
2.觀察理解法
當拿到一本新的圖書時,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講,先一起和孩子看看圖畫,讓孩子自己理解圖畫。在第二遍翻看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用一些簡短的提示語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如:這是什么?誰來的?他拿工具打算干什么?……對一些情節變化較大的故事,家長可以用不同語氣的感嘆詞來引導孩子閱讀。如:“啊?”“嗨!”“哼!”“嘿!”“嘿唷!”……讓孩子邊看圖邊猜測故事的發展。
3.重復講述法
常聽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這么精彩的圖書,他就喜歡聽一個故事,每次都讓我給他講,真沒意思。”心理學家認為,“重復”對年幼的孩子是很重要的,大人認為“沒意思”的重復,對孩子來說,卻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驗。當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時,在不斷重復的學習過程中,他們能不斷發現新的東西并逐漸達到真正的理解。而且,重復有利于孩子建立起復習的學習習慣。因此,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選擇故事的權利,滿足孩子的要求,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故事。
4.講講猜猜法
有的故事結尾比較出人意料,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先講故事的一半,到結尾的時候,要孩子來猜一下,猜猜會怎樣,然后再一起看故事的結尾部分,即使猜得不一樣也不要緊,只要孩子能講得出他的道理就行。
5.角色表演法
閱讀是多元的、立體的學習。其中,親子共同表演故事是非常受孩子喜歡的游戲,通過表演重現書中角色與情節,發揮孩子想象力,激發閱讀的興趣。然后在與孩子共同制作道具、共同表演中會不知不覺地激發孩子說話的欲望,鞏固和強化學得的語言,提高他們的語言水平,而且,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6.創編故事法
創編故事,需要幼兒具備有關的知識。這是一種閱讀延伸行為。引導幼兒從大量的童話、故事作品中,獲得各種信息。幼兒通過這些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積累,為幼兒創編故事提供了內容上的準備。然后說說講講、畫畫寫寫,和孩子一起制作成圖畫書。這種過程的閱讀,將帶給孩子精神上的滿足,也發展了孩子欣賞、觀察、判斷、表達、記憶等多元的能力。
7.隨機引導法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抓住早期閱讀指導的契機,對孩子加以引導。事實上為幼兒閱讀故事書的方法有很多種,無特定的技巧,只要態度溫馨,故事書內容有吸引力,有充足且定期的閱讀時間,提出能刺激幼兒思考及回應的問題,也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思考及回應,氣氛讓幼兒感覺愉快,就夠成為幼兒閱讀故事的基本良好條件。
親子閱讀是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將閱讀變成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以此來培養孩子愛閱讀、會閱讀、樂閱讀的習慣。
1.循序漸進
讓孩子學會自主閱讀不是讓孩子完全獨立閱讀,若是父母過早就責令孩子自己讀書,會讓孩子認為父母不喜歡他了,其實那本書對于孩子來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我認為要“慢節拍,不刻意”循序漸進。當我們拿到一本書時,父母可以先請孩子講一講,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家長可以和孩子交換自己的想法,來促進孩子樂于表達,從而建立自主意識。
2.指點迷津
孩子的自讀,只不過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有時孩子可能看懂了一些,有時可能完全跑題,是他們自己的創編。不管怎樣,畢竟都是他們閱讀的成果,家長首先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喜悅,樹立信心。然后再和孩子共同閱讀其中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為孩子指點迷津。同時,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的細節,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讓故事更為生動,進一步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2.持之以恒
為了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一張閱讀記載表,每天有固定的半小時左右的親子閱讀時間,可以是睡覺前或是晚飯后,并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如符號、簡單的文字、圖畫等來記錄每天閱讀的內容和一些收獲。在趣味引領的基礎上,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興趣,也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潛移默化中也習得一些基本的閱讀技能。這時,我們要敢于放手,鼓勵孩子自主獨立地去閱讀。
親子閱讀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引導孩子如何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從而養成酷愛閱讀的習慣。讓我們每一個家庭都開始享受這種幸福的休閑方式,一路書香,一生陽光!
(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幼兒園)
〔1〕周兢.《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5
〔2〕孫蕾,耿彧.《親子共讀》,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9
〔3〕吳瓊.《家庭教育中的愛與規則》,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