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學 公冶凡斌
摘 要:粉塵危害和礦井安全生產一樣,是困擾煤礦生產發展的一大難題。在礦山企業的多種職業危害中,由粉塵引發的塵肺病高居諸病之首。因此,進一步加強對煤礦粉塵危害的防治是煤礦職業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為此,研究和部署加強對粉塵危害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消除煤塵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影響,有效地扼制粉塵對礦工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本文針對礦井清潔化生產的一些措施做了總結,來改善礦井井下環境。
關鍵詞:陳蠻莊煤礦;清潔化生產;七字方針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2.078
為進一步加強對煤礦粉塵危害的防治,陳蠻莊煤礦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安全生產特別是清潔化生產系列要求,堅持讓員工“踏踏實實上班、安安全全掙錢、健健康康退休”工作理念,全面實施“防、降、捕、沖、測、查、新”綜合舉措,現場清潔化水平逐步提高,作業環境明顯改善。主要做法是:
1 防
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扎實推進清潔化生產工作。一是統一思想。將抓好職業危害防治、清潔化生產作為踐行“嚴管+真愛”理念的重要體現,扭轉煤層軟、頂板碎等特定條件下,粉塵難治理的錯誤認識。二是高度重視。強化塵源防治,健全完善了清潔化生產實施意見,制定了崗位管理標準,井上、下所有產塵點列出明細,采煤機、刮板輸送機等產塵點崗位人員去除效益工資,工資收入與崗位標準、“5F”指標掛鉤,市場化取酬,充分調動各崗位抓清潔化生產的主動性。三是對癥施策。針對礦井煤層孔隙率和可注水性較差,靜壓注水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實際,采用高壓深孔注水確保注水抑塵實效。在軌道順槽和膠帶順槽相間位置處打孔徑40~50mm,孔深50m的注水深孔,鉆孔完成后,采用PVC管防塌陷,留在煤體中,封孔器通過PVC管進行注水,采用5BZ系列煤層高壓注水泵,工作壓力最大達到12.5Mpa,滿足煤層注水要求。
2 降
突出源頭治理,堅持“七路”并進,過程管控,將清潔化覆蓋至生產的全過程,全面提升綜合防治實效。一是采煤機割煤降塵。采煤機采用單管路雙壓力高壓供水方式,一路直接將8MP高壓水通過分配閥為左右兩個滾筒外噴霧供水,另一路經減壓閥將壓力降至4MPa后,為采煤機內噴霧供水,內外噴霧供水壓力滿足要求。同時, 3204工作面安裝了采煤機隨機自動噴霧,割煤、降塵同步進行。二是采煤機二次負壓噴霧降塵。3204工作面采煤機采煤機前后滾筒安設了二次負壓噴霧設施,通過二次負壓將煤塵極大捕獲。三是拉架、移架降塵。利用架間噴霧有效控制工作面拉架、移架過程中產生的粉塵。3204工作面和3402工作面每隔10組液壓支架安設1道全斷面噴霧,開機時開啟全斷面噴霧。四是綜掘工作面降塵。綜掘機工作時,采取內、外噴霧與綜掘機后部電動除塵風機雙管齊下降塵。五是炮掘工作面降塵。炮掘工作面迎頭10~15m范圍內安設1道風水聯動放炮遠程噴霧,覆蓋爆破全斷面。六是掘進工作面巷道降塵。距迎頭30~50m范圍內安設1道全斷面凈化水幕,距迎頭200m范圍內安設1道捕塵簾子噴霧,每超200m增設1道凈化噴霧,每條巷道至少安設2道捕塵簾子噴霧。噴漿巷道噴漿機后部5m范圍內,全部安設電動除塵風機,并與噴漿機聯動。七是大巷降塵。西翼回風大巷安設4道全斷面常開噴霧。西翼軌道大巷西水倉門口處,安設2道風水聯動紅外線自動旋轉噴霧,3200底車場附近,安設風水聯動紅外線自動噴霧,霧化效果良好,有效凈化了進風流。
3 捕
重點采取巷道捕塵、運輸自噴、封閉管理措施,保證降塵效果。一是建設噴霧走廊。皮帶機巷道全部安設了噴霧走廊,每組噴霧走廊由3道全斷面捕塵簾噴霧組成,紅外線自動感應控制。通過建設噴霧走廊,粉塵濃度大大降低。二是產塵點全封閉管理。井下轉載點全部采用全封閉撞桿式自動噴霧,礦車和運煤車輛全部加蓋防塵罩,全封閉式管理,有效抑制了粉塵飛揚,杜絕煤塵污染。
4 沖
重點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副井底進車側設置礦車自動沖洗站,升井車輛自動沖刷。二是西翼強力皮帶機頭和3400強力皮帶機頭處,各安設了1道風水聯動自動清掃器,皮帶自動沖刷,杜絕皮帶揚塵。三是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研究在井下大巷投用灑水車,提高作業效率,確保沖塵效果。四是煤場運輸道路安裝了手動、自動一體化沖塵噴霧,工業廣場道路每周至少沖洗三次。五是劃分清潔化生產責任區,實行區域自治,明確沖塵周期和責任人,定期沖洗積塵。
5 測
采取井下人工測塵與自動化測塵相結合,所有產塵點均安設了粉塵傳感器,粉塵濃度自動檢測,數據自動上傳,超限報警,動態考核,崗位清潔化生產意識顯著增強。
6 查
突出責任落實,保障工作實效,重點是“三必查、三必究”。一是必查降塵設施不正常使用、損壞維修不及時或超限報警情況,出現問題必究。二是必查安全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安監員防塵檢查制度落實情況,每月組織3次通防專項檢查,月度評價,動態管控,履職不到位必究。三是必查清潔化生產效果,井下發現厚度超過2mm,長度超過5m煤塵堆積點,責任人必究。
7 新
按照“安全可靠、經濟適用、方便操作”的原則,積極推廣清潔化生產技術創新和應用。一是深化小改小革。將原走廊噴霧由皮帶聯動控制,升級為紅外線人體自動感應控制,有效地杜絕了人員經過走廊時被淋水淋濕的現象。二是提升創新實效。針對大巷紅外線噴霧霧化效果較差的實際,經過技術改造,實現了風水聯動紅外線自動噴霧,風壓加大,霧化效果明顯提升,有力地凈化了進風流。三是創新管理機制。抽調通防專業人員,成立職業危害防治辦公室,并與安全學校職防辦合并,負責全礦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創新、制度建設、標準制訂等工作,工作職能更加明確,管理機制更加科學。
作者簡介:張志學(1989-),男,山東壽光人,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采礦工程、一通三防現場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