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NICT)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日本遭受的網絡攻擊次數約達1281億次,是上年的2.4倍,創下歷史新高。該調查雖然缺乏詳細數據,仍宣稱攻擊源以中國和美國等居多。
日本共同社8日報道稱,日本近年來遭至試圖侵入服務器和計算機的攻擊越來越多。2014年前后開始,針對連接網絡的監控攝像頭、家用路由器等物聯網(IoT)設備的攻擊次數陡增,2016年首次超過50%。不少網絡產品安全性能較差,成為犯罪者攻擊的目標。由于能被監測到的僅為部分攻擊,NICT估計“實際攻擊可能更多”。
鑒于物聯網設備呈加速普及之勢,日本總務省正在研究相關對策。據日本NHK電視臺8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前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將軍將加盟日本工業網絡安全局,負責包括防止日本公司和機構信息泄露在內的工作。該機構將于4月開始運轉。日本希望亞歷山大能夠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教給該部門工作人員很多網絡安全方面的知識。
但現狀卻不容樂觀。據日本Itmedia網站7日報道,日本大學生雖然知道掌握電腦技能的重要性,但有7成人感覺自己沒達到應有水平。日本NEC公司去年對大學生和負責新人錄用工作的社會人士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75.7%的大學1至3年級學生和70.7%的大4學生“對電腦技能沒有自信”,新錄用員工中57.2%感覺自己“電腦技能不足”。專家認為,當下國際IT領域將安全性視為重點,日本應拿出具體行動,實現2020年前向世界展示日本IT技術的國家目標。在近年來物聯網普及到家庭的現狀下,這將是日本最后的機會。▲
(豐豆)
環球時報201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