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超
摘 要 中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嶄新的開設課程,探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原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論文旨在探析幾種教學原則:直觀性、啟發性、鞏固性、系統性、針對性、實踐性等教學原則。強調必須圍繞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總體原則來組織和實施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關鍵詞 高中 信息技術 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036-02
教學原則是按照學科教學目的以實現教學任務,是遵循學科教學規律以落實教學要求,是指導學科教學活動以優化教學效率的一般原理。而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是結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而產生的,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經過初中三年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學生到了高中階段掌握信息技術有其固有的特質。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還要通過提升信息技術素養,為其他學科整合多媒體教學搭建學以致用的平臺。下面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為例,探討如何貫徹教學原則。
一、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通過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可以幫助學生了如指掌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例如,“感受數據管理技術的應用”的教學中,布置學生課前收集相關數據并分類和運用手機做好截圖,內容富有特色,添加圖片、文字、數字、表格、頁眉、頁腳、批注等等,再提交給老師,通過輸入、輸出媒體信息及時反饋和交互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學生不但認識了解了數據庫,接收了較多的信息量,而且理解了數據管理技術的一些概念,學習強度受到刺激,在“設計全班同學通訊錄”的上機操作活動中始終保持積極投入的興奮狀態。
二、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他們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努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學記》中言之有理: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例如,“規劃個性網站”的教學中,考慮到學生對網站的實際制作非常感興趣,可是實際操作制作水平差距很大的學情,教師需要點撥學生從整體上感悟網站的規劃與設計??梢酝ㄟ^循循善誘學生自主探究、演示操作、小組合作等方式促進交流,深化對網站實現過程的理解和運用。添加網頁元素尤其是欄目規劃和布局規劃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應該通過教師啟發式的講解和學生的完善以求共享拓寬知識面。
三、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重視溫故知新,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鍛煉再現記憶學而時習之,處理好鞏固與遺的矛盾關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俗話說“熟能生巧”,“熟”就是知識的鞏固,“巧”就是知識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信息的鑒別與評價”時,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需要從信息的來源、價值取向和時效性進行價值判斷。先質疑問難“手機號碼中大獎”的信息,引發學生思考如何鑒別信息的真偽性,并做出合適的評價;再經歷邏輯推理(領獎之前先匯款稅金的陷阱),全方位多角度與同類信息進行比較,總結經驗教訓,把“信息的鑒別與評價”的學習建立在“網絡安全規則”的基礎上,讓學生對“信息的鑒別與評價”知識融會貫通。
四、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循序漸進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善于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深入淺出,刪繁就簡,逐步具備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一課時,教材中的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和動畫制作軟件Flash解析有點模棱兩可,如果一廂情愿進行Photoshop和Flash的操作知識教學,那么基礎知識、審美功能以及信息道德情感等要求就得不到系統性的設計開發??梢詫虒W內容進行創新調整:憑借數碼相機為學生介紹Photoshop“照像館里的魔術師”表演,學生的“頭腦風暴”收集了“美白”“背景”等素材,信息技術能力得到了強化。
五、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性特點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可以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獲得最佳的發展。例如,教學“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一課,教師通過創設“商店老板如何提高一種新產品的銷售額”的教學情境,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可以使用word軟件,為新產品寫宣傳廣告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符合要求的宣傳廣告標語;通過師生、生生互動點評作品,學生清楚了“信息加工前應明確的注意問題”。還可以制作一份新產品宣傳單或歡迎購買的邀請函,教師先展示兩個范例,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出文本信息加工的要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
六、實踐性原則
實踐性原則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注重操作計算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需要理論密切聯系實際,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學生經常會習慣性地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千方百計想上網,要么下載網上喜愛的視頻到U盤,要么忙里偷閑幻想進行網上游戲娛樂。既然“走出文本”對學生的誘惑更大,信息技術老師不能抹殺他們的“求知欲”,如何挖掘學生的學習正能量是值得深思的。有的學生熱衷于網絡流行時尚用語,教師可以用“使用搜索引擎”模塊鼓勵學生站在時代的前沿,搜索目前流行的網絡用語有哪些,如“碧瑤坐”“葛優癱”等詞教育學生端正坐姿;“藍瘦”“香菇”等詞活躍課堂氣氛;“寶寶心里有苦”“圍脖”等詞句行云流水般引入博客、微博的如何申請,滲入不同的知識體系中。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原則除了以上所述的六種,還有量力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技術性原則等等,需要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在信息環境下,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始終圍繞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總體原則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既要強調信息技術與工具的運用,又要強調教學手段和內容的高科技含量。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而不斷發展,高中信息技術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有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葉金霞.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與實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2]李藝,朱彩蘭.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3]律原.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