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志?金琦
〔關鍵詞〕領導力培養;課程建構;中學生
最近幾年,我國一些高中學校開始關注中學生領導力培養的問題。領導力是重要的管理能力之一,國民的領導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和發展水平。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早在1993年就提出:明天的學生必須為同時生活和工作在兩種文化中作準備,一種是“知識人”的文化,另一種是“管理人”的文化。
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中學生領導力培養方面已作出了積極的反應。以美國為例,從學校、社會到國家各個層面都對學生領導力的培養高度重視。學校通過有關領導力的知識性課程、項目性活動、社團活動、工作坊等多種形式開展不同層面的教育教學活動;社會組織開展各種有關中學生領導力的競賽及活動;一些研究機構以項目形式,實施中學生領導力開發,如公民教育中心實施的公民教育項目,杜克大學實施的中學生領導力培養項目。國家授予高中學生的最高榮譽——總統學者獎,對入選者的組織領導能力和社區服務的經驗尤為關注。美國著名高校把體現高中生社會責任感和領導力的社區服務作為新生錄取的充分條件,并對品學兼優、具有卓越領導才能的學生提供經費資助。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給國家培養、造就引領未來各行各業發展的領袖人物。
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名校的資助對象并不僅僅限于本國學生,而是面向全世界的杰出學子。美國還通過諸如“耶魯世界學者計劃”延攬各國青年才俊。“美國從國際教育交流中所獲得的最大的好處是為美國培養了源源不斷的未來外國領導人,他們活躍在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領域。這是美國外交政策中最被低估的財富。”由此可見,中學生領導力培養,包括培養他國領導者,已成為其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港、澳、臺地區對中學生領導力培養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例如,香港地區有香港青年領袖發展中心負責實施的中學生領袖證書課程;香港青年協會組織的中學生領導力培養活動——“香港200”項目,每年選拔200名優秀學生進行培訓。
浙江省溫州中學作為一所百年名校、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首批一級特色示范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對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據社會期望和我校的具體情況,我校的育人目標確定為:為培養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真理的領袖型、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領導力是領袖型人才的必備能力甚至于核心能力,學生領導力的培養是培養領袖型人才的基礎。此外,通過領導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拓展他們的國際視野,開闊他們的胸懷;最后,還可以提升他們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學會組織活動和協調關系。
由此可見,中學生領導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也是大勢所趨。
一、概念界定
學生領導力發展的概念與學界對領導力的界定直接相關。學生領導力發展關乎個體自身發展與完善。從廣義上來講,一般意義上的社交能力、協調能力、團隊精神、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等都可囊括在領導力中。美國具有法律效力的“馬蘭特定義”更是把“領導力”列為天賦教育六項必須培養的潛能中的第四項。因為當前學界對領導力的概念尚未有統一定論,因此定義學生領導力的概念也頗有難度。巴斯(Bass)與斯托迪爾(stodll)合著的《領導力手冊》中考察了對領導力這一概念的研究,并列舉了12種有代表性的定義。甚至可以說,有多少人定義領導力,就有多少種領導力的定義。
亞利桑那州安提婁普學區的高中校長認為,學生領導力是指一個學生在集體里如何開創一條道路,讓其他同學一起貢獻力量,去完成一項輝煌的事業,即處于領導地位的人去成功地組合并優化一個集體的內部和外部資源,以達成組織目標和社會目標的能力。而位于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地區的格萊維特中學的副校長則認為,一個學生有領導力意味著他要有傾聽其他同學意見的胸懷和觀察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和遠見的能力;能運用自己的能力,鼓勵其他同學對話并參與到各個層面的決策進程中去,保證決策透明而不強加于人;能夠主動設計議事日程,而不是被動地對議事日程作響應(主動地尋找任務來做,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指派);能夠識別問題并發起實質性的變革,而不只是管理改革。
華盛頓州波瑞米特學區懷特中學的校長列出了學生領導力的幾個側面:
(1)了解自己并愿意改進自己;
(2)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是專家;
(3)尋求責任并且敢于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4)及時并慎重作出決策;
(5)為他人作出榜樣;
(6)了解自己的團隊并關注成員的幸福;
(7)與自己的團隊及時互動;
(8)調動、協調自己團隊成員的力量,并達成目標。
此外,該校長還提出一個人在展現其領導力的時候常說的字:六個最重要的字——“我承認犯錯了”;五個最重要的字—— “你干得很好”;四個最重要的字——“你的意見”;三個最重要的字——“謝謝你”;兩個最重要的字——“我們”;一個最不重要的字—— “我”。
由此,可以根據現有的一些領導力發展研究的結論,提出學生領導力發展的內涵。根據美國約翰卡羅爾大學領導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司格特·艾倫的研究整理,參照成人領導力發展的內涵,對學生領導力發展內涵概括如下:
(1)學生領導力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有效的、相互關聯的過程或是一個系統,它不應該只是一次經歷。
(2)學生領導力發展應該擴展到每個人,擴展他們的視野,使他們看到新的機會,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行為和人生之河的方向。
(3)學生領導力發展應該增加整個教育系統的能力。
(4)學生領導力發展應該使不同的群體以有效的、有意義的方式一起工作。
總之,學生領導力發展是一個設計出來的連續的、系統的進程,旨在擴展學生個體、群體以及教育組織的能力和認識,努力達到既定的各種目的和目標。
二、構建模型
綜合各種不同專家的定義,進行分析、整合,我們得出一個青少年領導力模型,如圖1所示。
我們認為,領導力包括領導素質和領導能力兩個部分,而領導素質又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責任意識和法制觀念,領導能力包括溝通說服、人際交往、組織策劃、輿論引導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三、開發和整合課程
有了理論模型,我們就可以根據模型來開發課程。浙江省溫州中學一向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各項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以前雖然沒有有意識地開展領導力教育,但是很多課程和活動其實都是在培養學生某方面的領導能力。因此,根據理論模型,有些傳統的、比較優秀的相關課程我們把它整合進來;有些需要開發的,我們再確定人員進行開發。
經過研究、討論,我們把領導力課程分為三種,分別是:選修課程,列入浙江省溫州中學選修課目錄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課外課程,主要包括社團活動、學生承辦制和聯盟文化三個方面;校外課程,主要是學生周末和暑假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選修課程
根據理論模型,我們進行開發和整合,總共確定了27門選修課程。詳見下頁表1。
每一門選修課程都有明確的課程目標、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詳盡的課程綱要。
(二)課外課程
1.社團活動
浙江省溫州中學最早的學生社團可追溯到1907年成立的“樂群演說會”,而后在“籀園文化”的影響下,歷屆學生發起創建了一個又一個學生社團,如1917年以鄭振鐸為首的“新學會”,1919年以張沖為代表的“醒華學會”等。學校社團文化有著百年深厚的歷史積淀,從今天學生的熱情中,可看出孫詒讓先生等樹立的文化精神一直在延續。
學校的學生社團分為實踐能力類、體育愛好類、學術研究類和藝術特長類四大類別,共32個社團。而且學生社團的覆蓋面非常廣,90%的高一新生都會踴躍參加各種社團。
學生社團,是浙江省溫州中學極具特色的育人課程,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學校每學期都會調查學生“最喜歡的十大校園活動”,學生社團每次都位居前三甲。它的魅力在于,這是一個學生可以完全主宰自己的地方,這是一個學生可以自由創造的地方,這是一個學生可以提升領導力,以領袖風范改變自己,感召他人的地方。
我們倡導讓學生成為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浙江省溫州中學學生學分管理辦法》將社團活動納入課程體系,規定每位學生在校三年均要參加或主持一個社團的工作,獲得相應學分才能評優和畢業。這就從制度上保障了社團有足夠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浙江省溫州中學社團管理評價辦法》通過學分認定,評選優秀社團,獎勵精品社團等機制,保障社團優質、健康地發展。《浙江省溫州中學社團聯合會章程》讓學生社團聯合會的工作人員(學生擔任)能夠很好地履行職責,充分發揮服務、管理、評價等職能。社團聯合會隸屬于學校團委,下設常務部、考評部、活動部、宣傳部等九個部門,各個部長都接受社聯主席領導,并通過各個年級的部員覆蓋到全校社團,形成管理、服務網絡。所有的工作全部由學生完成, 團委負責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這樣的管理模式既減輕了學校的管理成本,也成為我校主體性德育的生動載體。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在這種社團活動的組織與參與中,提升自我領導能力以及領導、感召他人的能力。
2.學生承辦制
我校的學生承辦活動始于2000年,由最初的個別項目,擴展至現今的藝術節、體育節、社團文化節、科技節等許多校園活動。承辦主體剛開始只限于班級,后來學生社團、學生會機構、社團聯合會、班級聯盟等均可提出申請,并通過競標獲得承辦權。按照“自我設計、自我準備、自我主持、自我總結”的原則,設置有“學校計劃,班級申請;突出特點,制定方案;組織競標,陳述方案;審核論證,完善方案;組織實施,學校監督;活動總結,分析得失;合理評價,適當獎勵”七輪程序。活動競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由學校對方案的新穎性、可行性以及班級承辦能力進行審核后,確定競標資格方,然后召開競標大會,通過現場方案陳述,由師生代表團投票確定最終承辦者。
“學生太有才了!”參加現場觀摩活動的一位校長如是說。“把活動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承辦中培養能力,這是一種富有創新、切實有效的素質教育載體。讓所有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精神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獲得成功的愉悅和失敗的挫折,既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承辦使活動形式符合學生特點,使學校各項活動能落到實處。”這是競標活動結束后,市教育局有關領導對此的高度評價。
從開始撰寫競標書到陳述競標方案,再到活動具體承辦,都是由學生一手負責,鍛煉了他們溝通說服、人際交往、組織策劃等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意識,對他們領導力的提升不無裨益。
3.班級聯盟文化
班級聯盟最早出現在我校運動會上,由學生自發發起。當時,高三(7)班的學生向學校表示,在運動會看臺上,一個班級啦啦隊氣勢太弱了,如果能和另一個年級段(7)班的同學組成(7)班聯盟,那加油助威的氣勢就會強很多,學校同意了這個要求。于是,我校第一個班級聯盟成立了,兩個班級的學生在看臺上,穿著統一服裝,敲著礦泉水空瓶,集體喊著口號,成為運動場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從那以后,班級聯盟漸漸多了起來。
后來,學校認識到班級聯盟的重要性,就對其加以引導。每年運動會期間都會評出最佳聯盟旗幟、最佳聯盟標語、最佳聯盟啦啦隊、最具特色聯盟、最佳團結聯盟等多個獎項,以加強這種文化氛圍的塑造。
再后來,學校意識到這種班級聯盟文化不但可以用在運動會期間,也可以用在學習和生活等其他方面。班級結盟以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從學校適應、心態調整、學習方法改進等方面為低年級的學生提供幫助和輔導。
通過這種活動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更開闊的胸襟,也拓寬了“同學”的概念。
(三)校外課程
校外課程主要以社會實踐為主,學校每年組織數十支社團活動實踐隊,精心組織內容涉及人文、科學、環保、時事、經濟等多個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還設立了“浙江省溫州中學社會實踐專題網站”,并建立了暑期社會實踐校長資助申請答辯制度,這些都培養了學生社區服務與社會公益之心。
2014年暑假,學校的暑期社會活動實踐隊開展了“關注低保群體共建和諧社會”暑期實踐活動。“鹿城區21個鄉鎮街道共有4080戶低保戶,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到300元”這樣一組調查數據令他們感到沉重。“其實,幫助困難群眾,不是一個人的戰斗,他們需要的,也不僅僅是物質幫助。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明白我們能做的其實可以更多,而且更有意義,那就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假期在社區開展活動,和低保戶的孩子們一起交流學習經驗,討論學習問題,給他們輔導功課。”一位學生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2015年,學校社團聯合會帶領籀園文學社、書法社、畫社、前進劇社、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社團在溫州革命烈士紀念館里當起了義務講解員。多年來,青年志愿者協會堅持組織多次愛心義賣。
華盛頓州瑞威爾中學的校長認為, 對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接受今天的學生做領導。要讓學生成為領導,就要按照杜威的“在做中學”“帶著目的去學和做”的教育哲學來培養學生的領導力。社會實踐就是“在做中學”,是提升學生領導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四、研究與實踐成效
(一)領導力培養課程群已初具規模
經過整合和開發,形成了以選修課程、課外課程和校外課程為核心的門類齊全、實踐性強的課程體系。開放的27門選修課中,也涌現出了一批省市優秀課程。
入選浙江省普通高中推薦選修的三門課程:《高中生涯規劃與發展》入選浙江省第二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議論文寫作思維指津》入選浙江省第三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我來做新聞》入選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薦選修課程。
五門課程獲溫州市精品選修課一等獎:《高中生涯規劃與發展》獲溫州市首屆精品校本課程一等獎;《溫州經濟》和《宗教文化面面觀》獲溫州市第二屆精品校本課程一等獎;《議論文寫作思維指津》獲溫州市第三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一等獎;《我來做新聞》獲溫州市第四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一等獎。
兩門課程獲溫州市精品選修課二等獎:《模擬法庭》獲溫州市第五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二等獎;《打造領袖——高中生領導力提升體驗營》榮獲溫州市第六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二等獎。
兩門課程獲溫州市精品選修課三等獎:《英奇之路——世界古代名人的多樣人生》獲溫州市第四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三等獎;《生命教育與自我成長》獲溫州市第五屆普通高中精品選修課程三等獎。
可見,我校的領導力培養課程群已經初具規模,卓有成效。
(二)學生領導力得到提升
1.高校自主招生人數穩步提升
面試是高校自主招生非常重要的一關,它非常看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2014年,我校自主招生人數穩居全省第二;2015年,90所自主招生高校我校146人入圍,人數居全省第一位。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領導力)在穩步提升。
2.研究性學習成果突出
國外關于中學生領導力的研究認為,研究能力也是領導力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我校近年來在研究性學習成果評比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2014年溫州市第十二屆普通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果評比中,知識拓展類中有四項獲一等獎,社會實踐類中有三項獲一等獎,獲獎數量為全市首位。
3.涌現出一批典型個例
我校學生綜合素質受到眾多高校的好評,涌現出一批典型個例。比如,我校畢業的夏雪,2014年主持了“2014中美高等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論壇(溫州)”,當時到場嘉賓有美國新澤西州前州長、參(眾)議院議員等。校黨委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錢強稱贊:“讓一個剛入大二的學生主持論壇,真是不可想象。”
2015年,她經過層層選拔,從三千多名大學生中脫穎而出,作為中國的“未來之聲”成為赴菲律賓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的代表之一。同時獲得這一資格的還有北京大學的王卓汝、復旦大學的賈西子。多家媒體對她的事跡進行了報道,而她這一成績的取得,和我校長期堅持培養學生領導力的做法是分不開的。
(三)學生在模擬聯合國大會取得好成績
模擬聯合國 (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模(MUN),是對聯合國大會和其他多邊機構的仿真學術模擬,是為青年人組織的公民教育活動。在活動中,青年學生們扮演不同國家或其他政治實體的外交代表,參與圍繞國際上的熱點問題召開的會議。代表們遵循議事規則,在會議主席團的主持下,通過演講闡述觀點,為了“國家利益”辯論、磋商、游說。他們與友好的國家溝通協作,解決沖突;通過起草決議草案和投票表決來推進國際問題的解決。在模擬聯合國,青年學生們通過親身經歷熟悉聯合國等多邊議事機構的運作方式、基礎國際關系與外交知識,并了解世界發生的大事對他們未來的影響,了解自身在未來可以發揮的作用。
2014年,第四屆泛三角洲模擬聯合國大會在寧波閉幕,首次參加該項目的溫中學子表現不俗,六名隊員分別參與了“環境規劃署”“香港立法會”和“巴以沖突”三個場次的激烈討論,其中三人獲獎:高二的王佳瀅獲得最有分量的“最受歡迎代表獎”,高一的李函書因其在大會前充分的材料準備獲得“最佳會前準備獎”,高一的另外一位學生俞心愉也因其首次參賽表現不俗,獲得“最具潛力獎”。
(作者單位:1.浙江省溫州中學,溫州,325014;2.浙江省溫州市九山學校,溫州,325014)
編輯/于 洪 終校/杜文姬 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