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文
摘 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社會將停止前進;但一切還要從實際出發,初中物理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我認為要想學好初中物理,要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物理這一學科首要的是從各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開發每位學生的潛力,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和條件。
關鍵詞 自制教具 鄉村中學 積極性 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0105-01
良好的開端是邁入成功的第一步,同樣,我認為良好的實驗儀器是上好一堂物理課的基礎??赡芎芏嘟處煏型?,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認為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教具的演示,讓學生想學,激發學生求知欲
良好的實驗效果要靠良好的實驗儀器的保障,自制教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可以一起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象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有的學生懼怕物理是由于此類學生未把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引導此類學生,并讓其每次自制教具活動都參與進來,這樣學生就不再覺得物理理論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與生活聯系起來,同時激發了學生對物理的熱情、興趣,讓學生不再覺得物理空洞;這樣,學好物理的信心就樹立起來了,有信心,學習起來就會有興趣。
例如,通過自制一個簡單教具,當學生看到自制的照相機模型,看到倒立的像,就會興趣盎然,于是,有的詢問老師,有的翻閱有關照相機的書籍,了解照相機的構造和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等等。這樣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增強演示效果,增加教學課堂學習效率
麥克斯韋說:“一次演示實驗所使用的材料越簡單,學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徹地獲得所驗證的結果。”例如我在浮力的授課中,為了引發浮力的產生是由于液體對物體上下表面的壓力差而形成的,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實驗:用一只塑料可樂瓶剪去底部(瓶頸的截面直徑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徑)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內,從上面倒入水,觀察到有少量水從乒乓球與瓶頸縫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這種情況下,我設問: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學生認為受到了浮力,有的認為沒有受到浮力。這時我叫一位學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處,可觀察到乒乓球浮起,學生感到好奇,也堅信此時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實驗為什么沒受到浮力?學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導他們,學生很快理解了浮力產生的原因。這樣通過實驗情景,提出問題,使教學信息具有新奇性,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簡易的塑料瓶、乒乓球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自制教具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創造能力被公認為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財富,而一個人的創造精神必須從小培養。在以前,課堂演示實驗一般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僅僅是旁觀者,沒有直接參與,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有些需要同學和教師的共同自制教具,讓學生充分的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
例如,學生自制照相機,先要制作紙盒、玻璃、凸透鏡等,設計好結構,然后合理安裝,正確操作,這樣才能看到圖像。讓學生去設計問題,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通過自制教具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勤儉意識
初中物理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
物理教具是用來做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輔助工具,我們自制的教具必須符合物理理論,通過做的過程來理解理論、在理解理論的同時進行操作,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
同時,在教具制作中,教師應該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注意養成勤儉節約、勤勞儉樸的優良品質,性格決定人生,良好的性格要從點滴進行培養;自制教具可以利用生活中用過的物品進行制作,可以間接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