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進(四川省國資委,成都610015)
對四川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幾點思考
◎ 徐 進(四川省國資委,成都610015)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將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方式。國務院印發《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為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是落實改革政策的要求,也是國有企業實現做強做優做大的迫切需要。研究四川省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問題,對于理清思路、加快統籌推進四川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存量資產改革,即對現有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另一個是增量投資混合,即在新增投資項目中引入民營資本或國有資本主動參與民營項目,形成混合所有制公司企業。國有企業存量資產混合所有制改革,觸動了“產權”這一公司法人治理的根本,使出資人的切身利益與企業發展聯系更加緊密,增強了企業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增量國有資本的混合所有制發展,實際上是國有企業新增投資項目由“單打獨斗”向“聯合出擊”轉變,有利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四川省屬國有企業高度重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2016年6月,省屬各層級國有企業共882戶,其中混合所有制企業約400戶,占總戶數的45%。增量投資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約占80%,存量改革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只占20%。
從層級分布上看,四川省屬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呈現“金字塔”結構,即國有企業層級越往上,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越少;層級越往下,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越多。調研顯示,目前四川省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獨資公司,僅有兩家集團公司在籌備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集團公司下屬的二級企業中只有不到30%屬于混合所有制。
對“混改”的認識不到位。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獨資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東由一變多,股東會由虛到實,出資人不再由政府單方面代表,公司法人治理將進入市場化軌道,勢必引起企業內部管理深刻變化,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政府部門、管理層、職工、債權人對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和認識,統一思想行動比較困難。“混改”涉及國有資產轉讓,歷來都是改革中的敏感問題,一些企業領導心存顧慮,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不想改、不愿改。調研顯示,2016年,四川省屬企業集團公司有計劃推動下屬企業“混改”的集團公司只有6戶,僅占集團公司總數的25%。
懂“混改”的專業人才缺乏。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政策法律、金融投資、公司治理、企業管理、國企黨建等眾多領域,操盤手需要很高的綜合素質和統籌協調能力,才能有條不紊地駕馭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國家和省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政策比較原則,不能拿來就用、照抄照搬,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踐。四川省屬企業整體市場化水平不高,擅長“混改”的專業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的辦法措施不多,特別是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用不充分,對產權市場、證券市場、海外資本市場、股權投資基金等方面的研究和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運用產權交易、金融工具、投資組合等新模式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力度亟待加強。
存量國有資產缺乏市場吸引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僅憑一廂情愿就可以完成,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雙方達成共識、形成合意是基本前提。民營資本追逐利潤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國有企業的資產狀況是否良好,能否為民營資本帶來更豐厚的投資回報,無疑是民營資本參與“混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四川省屬企業國有資產主要集中在基礎性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現代服務業在整體資產中的占比不足15%,且比較分散、弱小,能夠吸引資本市場眼球的“混改”項目不多,加上整體經濟下行,投資需求不斷萎縮,致使“混改”難以推進。
“控股權”之爭難以有效化解。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實踐中,由誰占控股地位,是爭議最大的問題,也是很多“混改”項目失敗的關鍵因素。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都想控股,都想掌握企業控制權。國資方面認為,民營資本一旦控股,企業的性質不再是國有企業,國有資產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社會公共利益、企業職工利益得不到保障,“混改”效果無法保證。民營方面認為,如果繼續由國有資本控股,民營股東缺少話語權,會導致經營管理權旁落,投資收益難以保障。
國企的特殊性讓民營資本決心難下。經過多年的改革,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基本實現了地位平等、權利平等、規則平等,但國有企業仍具有特殊性。國有企業不但要遵守普通民商事法律法規,還要遵守國有企業的特殊規范,增加了國有企業辦事程序,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和靈活性。國有企業在促進就業、維護穩定、參與搶險救災等方面,要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些行為必然會影響到民營股東的權益。此外,一些國有企業還有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導致民營資本不敢貿然進入。
改革要以問題為導向,要奔著問題去,目的就是解決困難和問題。針對“混改”的上述問題,可以創造性地運用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兩種方式加以化解。
加強政策宣傳,統一思想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不統一,改革政策就缺乏群眾基礎,難以得到廣泛擁護、自覺運用、快速推廣。針對“混改”認識不到位這個突出現象,國資監管機構要加強政策解讀培訓,通過正面宣傳引導,向各層各級說清楚、講明白“混改”的政策精神、內涵實質、配套措施,以及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深遠意義,闡明黨委政府推動“混改”的態度和決心,消除對“混改”的各種錯誤理解和擔憂,積極爭取各階層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擁護和支持,努力營造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
堅定“混改”方向,多種方式引導。國資監管機構要從經營業績目標考核入手,對企業發展規模、速度、效益、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嚴格考核獎懲,倒逼企業主動尋求“混改”。探索由國有資本出資引導,吸引銀行、信托、機構投資者等社會資本組建規模較大的“混改基金”,按照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專門參與國有大企業、大集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督促各層級國有企業落實功能界定與分類管理,根據企業的不同屬性,實行不同股權結構的“混改”。在增量投資項目上加強管控,原則上新增競爭性投資項目不再采用國有獨資的股權結構,有效確保增量投資中混合所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創新改革舉措,確保“混改”實效。廣泛借鑒各地推動“混改”的先進經驗,不斷創新推動“混改”的方法措施。堅持試點先行、穩妥推進的原則,加快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試點工作。圍繞公開公平公正改進保障措施,著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圍繞提升活力效益增添改革手段,破解改革難題。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運用產權轉讓、改制上市、參與PPP項目、引入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借鑒國外金股、優先股、加權股等模式,采用差異化的股權結構設計,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實際需要,甚至可以探索具有一票否決權的特殊管理股制度。
推動重組整合,理順管理體制。充分運用無償劃轉、吸收合并、共同新設等方式,推動央地企業之間、省市縣企業之間、企業集團之間、集團內部子企業之間大范圍、多層次、高頻率重組整合。剝離低效無效資產,減少系統內部產業重復、同業競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一批優質資產、優質企業,并在此基礎上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可以在重組過程中一并引入民營資本參與,實現簡化步驟、一步到位。要嚴格按照《公司法》規定,理順國資監管體制,加快實現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尊重契約精神,維護股東權利,切實杜絕政府對國有控股企業的不當干預,有效增強“混改”項目的市場吸引力。
搭建“兩類”公司,借力推動改革。國資委監管的一級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獨資公司,混合所有制企業一般都在二三級企業層面,這是現行國資監管體制決定的,也是阻斷國有企業經營風險向政府傳遞的需要。國資監管機構缺乏做混合所有制企業股東的經驗,也沒有相應的管理機構、管理機制、管理人才。如果對集團公司進行“混改”,必然涉及國資委直接持股、派遣股東代表、另行設計工作規則等問題,牽涉面廣、程序復雜,尤需慎重。集團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和國有資本授權體制改革相結合,通過組建國有獨資的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將“混改”形成的國有股權劃給“兩類公司”持有運營,或者將集團公司國有股權劃入“兩類公司”,再由其按市場化的方式推進“混改”。

2016年10月26日徐進主任一行到國電大渡河調研,參觀“智慧企業”展示中心、云數據中心等重要平臺。
選拔任用專才,提升“混改”能力。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離不開專業人才支撐,國資監管機構和企業領導班子層面均需要有一批真正想“混改”、敢“混改”、會“混改”的掌舵者、操盤手。企業集團公司也要有一支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的專業人才隊伍,特別是要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批精通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的管理人才,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與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無縫銜接,有效利用股東協議、公司章程、決議機制、法律維權等市場化手段,將“混改”后的企業管理好、發展好,促進國有資本持續保值增值。因此,要在企業領導班子配備、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工作,為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當前,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迫切需要加大改革攻堅力度,而混合所有制改革觸及深層次的產權變革,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根基和方向,必須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好抓實。改革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富有創造性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迅速壯大國有資本規模,大力提升國有資本經營效益,不斷實現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是國資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光榮使命、神圣職責。
(本文作者為四川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