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李珍 青木 ●本報記者 谷棣 李萌 ●魏輝 柳玉鵬
北京時間9日上午,美國白宮發出的一份簡短聲明迅速成為世界媒體的焦點:美國總統特朗普致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期待推動兩國建設性關系,并祝愿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雞年興旺。這被認為是特朗普1月20日正式就任以來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首次直接聯系。此時正是一個關鍵而微妙的時刻:一方面,特朗普就職前針對中國說了一些重話;另一方面,他上任以來在國內外頻放“大招”,不惜拿傳統盟友“動刀”,對中國卻比較安靜。“詭異氛圍”下,有關“中國何時成為下一個”的猜測在國際輿論場甚囂塵上。然而特朗普的信件被認為釋放了回味無窮的新信號,它讓很多人看到“轉折”的跡象。英國廣播公司稱,信中溫和的語氣與特朗普此前的一些聲明形成鮮明對比。有中國專家則從特朗普的“謹慎”與來信中讀出中美關系的重要與復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9日對特朗普的來信表示高度贊賞,稱中方已收到信函,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的正確選擇。
特朗普開始“破冰”
當地時間8日晚,白宮發言人斯派塞發表聲明,宣布了特朗普致信習近平的消息。聲明全文如下:美國總統唐納德·J·特朗普今天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信,感謝習主席祝賀特朗普總統就任,并祝愿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雞年興旺。特朗普總統聲明,他期待同習主席共同推動惠及兩國的建設性中美關系。
由于之前特朗普沒有像前幾任美國總統那樣在農歷新年及時送上祝福,再加上他上臺后在內政、外交上表現強硬,頒布多項行政命令,似乎鐵了心要落實競選中做出的承諾,因此聲明尤其受到輿論關注。路透社稱,特朗普開始“破冰”,表示期待與習近平共同努力,發展建設性關系。自特朗普正式就職以來,兩位領導人尚未直接通話。美國彭博社稱,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首次同中國領導人直接聯系,他表示出在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間追求更平穩關系的愿望。特朗普就職后已與十多位世界領導人通電話,目前還未與中國領導人通話。
“溫和的語氣與特朗普此前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英國廣播公司9日稱,在接連攻擊中國貿易和政策后,特朗普發出這封充滿標準外交語言的信函。此前,他曾在臺灣、南海等敏感問題上挑戰中國。在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通話后,還質疑一個中國政策。北京迄今反應謹慎,對特朗普在一個中國政策方面的立場表示“嚴重關切”,并敦促美國與中國保持密切關系。《華盛頓郵報》稱,這種外交語言對北京而言是一種值得歡迎的變化,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曾將中國描述為美國的“敵人”。最近這些天,美國新政府似乎在稍微減少與中國的對抗。一些專家期待,兩國領導人可能很快通話。另外,美國防長馬蒂斯上周在東京也表示,需要以外交而非軍事手段解決南海爭端,緩和了緊張的神經。
“特朗普向中國送上姍姍來遲的春節祝福”,美聯社稱,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特朗普是近年來唯一沒在春節來臨之際發出祝福的美國總統,在中國引發“這是疏忽還是有意怠慢”的猜測。他也曾指責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和“匯率操縱”,批評中國在南海“擴充軍備”,在核和導彈問題上向朝鮮施壓不夠。不過,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到中國駐美大使館參加了春節慶祝活動。看到特朗普外孫女唱中文歌的視頻后,中國網民感到溫暖。
“德國之聲”的報道用了個幽
默的標題“特朗普拜年: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文章稱,特朗普邁出緩和關系第一步?去年12月,特朗普在當選總統后質疑一個中國政策,并與臺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引起北京方面強烈抗議。然而,特朗普在上任之后迄今未提及臺灣。有消息說,特朗普政權非常清楚中國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
“特朗普或許是第一個在元宵節祝福中國人民的西方元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特朗普是個特立獨行的領導人,個性很強,不按常理出牌。就任前,他在推特上說了很多關于臺灣問題、對華貿易的狠話,可能為避免尷尬,沒有先和中方通話。這次元宵節致信,有修復美中關系的考慮,表明他并不想得罪中國,還是會從美國的利益出發,想讓美國“再次強大”。
針對特朗普的信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高度贊賞。他說,中方高度重視發展中美關系。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等方面肩負著特殊的重要責任,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的正確選擇。中方愿與美方一道,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在健康穩定基礎上取得更大發展。
中美關系迎來轉機?
從1月20日就職,到2月8日向中國領導人致信之前近三周,雖然特朗普并未直接與中國領導人接觸,但中美之間一直進行著各種溝通。2月1日,伊萬卡到中國駐美大使館參加春節相關活動。2月3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應約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通電話。美國媒體近日還報道稱,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同伊萬卡的丈夫庫什納會面,庫什納作為特朗普的高級顧問,被認為具有很大影響力。
特朗普對中國顯然很有“興趣”。
據《洛杉磯時報》報道,不怎么讀書的特朗普列出了閱讀的20本有關中國的書籍,其中包括《金融時報》記者理查德·麥克格雷格的《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秘密世界》、基辛格的《論中國》、彼得·納瓦羅的《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查建英的《弄潮兒》、張彤禾的《工廠女孩》、蔡美兒的《虎媽戰爭》等。
路透社9日援引西方外交渠道消息認為,中國并不尋求倉促推動兩國領導人通電話,中國不能保證特朗普的行為是否可以預測,而目前特朗普的精力被其他緊迫議題所占據,沒有過多精力處理中美關系問題。德國《經濟新聞報》稱,特朗普給中國領導人致信讓一些觀察家頗感意外,許多人認為,在簽署了30項行政命令后,說不定下一個行政命令就是確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甚至有專家已開始設想中美貿易戰的結果。但現在,他卻向中國表示要發展“建設性關系”。兩國關系出現妥協的信號。
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啟程赴美,將與特朗普會談,日本媒體對特朗普致信中國領導人也是非常關注。《朝日新聞》稱,以此次信函為契機,中美兩國有可能朝著關系改善的方向開始行動。《產經新聞》稱,在安倍訪美強化日美走近姿態之際,中美間也可能有探索關系推進的逐漸具體化的行動。
在臺灣,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副主委唐德明表示,特朗普的動作符合外界先前對于其“生意人”的評論,蔡英文千萬不要太過樂觀美國對臺一時態度,必須極力避免臺灣成為籌碼。臺灣《聯合報》稱,特朗普并不打算開啟美中全面的對抗與斗爭,他要的是合作,而不是兩敗俱傷。特朗普是商人,他信奉的法則是凡事皆可磋商解決。
王義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美關系的復雜性,特朗普知道不是通電話就能解決的,真到他要放手搞美國國內經濟建設時,更知道中國的重要性,考慮與中國的合作。特朗普不會做傻事,故意和中國“過不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達巍則更謹慎一些,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特朗普的信傳遞的信號是比較積極的,我們表示歡迎和贊賞,但目前還無法通過這封信做出過多推測。特朗普之前對華說了不少狠話,但現在還沒有過激動作。從這個角度看,當然說明中美關系很重要,但首先說明中美關系很復雜,做出新政策確實沒那么容易。特朗普可能也在做一些評估,現在還很難講他的對華政策會與其競選時的言論有多少調整。
《華盛頓郵報》也在文中表示,特朗普對華的焦點主要是中國對美巨額貿易順差。他認為貿易是競爭性的零和游戲,今后這種貿易觀依然可能為中美關系帶來困難。
“讓美國偉大,須與中國合作”
在一些分析看來,如果說特朗普的政策有所調整,與他的內閣近來引發混亂、受到壓力后更“認清形勢”不無關系。在對待中國問題上,特朗普就面臨許多“處理好世界最重要雙邊關系”的呼聲。本周,多名美國重量級中國問題學者在報告中建議特朗普采取更強硬政策的同時,強調“與中國打交道的唯一辦法是建立良好關系”。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表示,希望兩國元首能夠盡早會面,引領兩國合作,為兩國關系定下基調。
在特朗普關心的經貿問題上,美國尤其需要中國的合作。“為了讓美國偉大,特朗普必須與中國合作”,香港“亞洲時報在線”9日以此為題稱,特朗普在通過一連串的行政命令兌現競選承諾。下達一兩頁的命令很簡單,兌現有關中國的承諾卻更為復雜。理解基本經濟學原理的觀察家經常指出,兩國經濟深度交融,密不可分。每個人都知道,當連體人中的一個傷害另一個,他們都會感到痛。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報告所指,政客口中所謂中國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是夸大其詞的誤導。美中貿易支持了260萬個美國工作崗位,一旦發生貿易戰,特朗普將如何彌補?即使對華并不友好的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也表示,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國對華出口增加超過600%,而美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同期只增長80%。
英國《衛報》9日稱,不管怎樣,全球化的列車已經遠離車站,任何認為可以令其掉頭的想法都幼稚十足。中國的命運以及它在世界的角色,現在掌握在中國人和他們的領導者手中。如果特朗普認為可以通過貿易戰重啟時鐘,可能會減緩中國發展,但也可能加速中國發展。特朗普無法在貿易上恐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