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2016年年底,《法醫秦明》播放量突破10億大關,堪稱“2016現象級網劇”。而劇中那個屢破奇案的主角原型,正是原著小說《第十一根手指》的作者——安徽省公安廳法醫秦明。他不僅能用手中的解剖刀揪出真正的兇手,替人雪冤,還寫出了《無聲的證詞》等懸疑罪案小說。生活中被人稱作“呆萌段子手”的他,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呢?
學法醫,是因為父母都不得罪
秦明出生在安徽省銅陵市,父親是公安機關的痕跡檢驗專家,母親是醫院的護士長。填高考志愿前,父親想讓他當警察,而母親則動員他當醫生。糾結之下,秦明選擇了法醫專業,按照他自己的話說:“算是誰都不得罪,兩全其美。”
在當時,無論在學校餐廳還是在外面餐館,法醫還是冷門的專業。外系的校友只要聽說秦明的專業,都不愿意和他同桌吃飯。這樣的境遇讓秦明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
一次放假,秦明窩在家里不愿出門,悶悶不樂。秦明的父親發現了他的異樣,抄起衣服丟給秦明,說:“起來,跟我去一趟單位,讓你見識見識什么才是真正的法醫。”
秦明匆忙地套上衣服,被父親拉到了法醫部門的解剖室。第一次進入解剖室的秦明感到很驚訝,干凈整潔的陳設沒有一絲異味,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老圣。”父親吆喝了一聲,“這是我家那個小崽子,學的法醫專業,你給看看吧。”只見辦公室里走出了一個人,四十多歲,一身休閑的便裝,顯得格外精神。
那人上下打量了秦明,笑道:“老秦,不錯啊,你家小子居然學的法醫,繼承了你們夫妻倆的優良傳統啊!”“行了,別貧了,交給你了,你帶他到處看看,這小子學法醫學的有些抑郁,你給整整。”說罷,父親便將秦明推給了圣兵。
秦明跟著圣兵四處看了看,圣兵將上學時的經歷與秦明分享:“你啊,就跟我當年一樣,自卑,沒有找尋到自己的價值。其實,法醫在案件的偵破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來我這里實習吧,這樣你就你能明白我說的話了。”就這樣,秦明成為了銅陵公安局刑警隊法醫部門的實習生。
一個暑期,秦明跟隨著師傅圣兵東奔西走,處理了大大小小的案件,他第一次見證了法醫在破案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如果沒有師傅那把解剖刀的精準判斷,有些真兇很可能會漏網,甚至造成冤假錯案。
自從有了這次經歷后,郁積在秦明心底的“職業自卑感”一掃而光。
2005年,秦明以醫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畢業。之后,他成為安徽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的一名法醫。他與師妹“小鈴鐺”的戀情也瓜熟蒂落,兩人結婚生子,步入了溫馨美滿的婚姻生活。
秦明經常遇到同事或同學轉行的情況,他對此表示理解,又覺得很惋惜:“畢竟這一行太苦了,年輕人很少能堅持下來。但法醫工作總要有人去做啊!”
工作中,他也是“拼命三郎”
工作不久,秦明就隨老同事奔波于各種案發現場。當別的公務人員坐在空調間里工作時,秦明和同事們卻經常要在烈日下的現場進行工作。
秦明發現,法醫的工作也并不只有單調與艱苦,更多的是快樂與痛苦并存,當然,也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有一回,同事從外面送來了一具其,要求秦明進行檢測。他也沒多想,穿戴完畢后準備為其進行檢查。他剛要準備檢測的時候,“遺體”突然醒了過來,把秦明嚇得差點暈過去。原來,其實這個人沒有去世,而是被警察做了誤判。
隨著民事糾紛賠償金額的不斷攀升,詐傷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法醫就肩負起答疑解惑、傷情鑒定、查究冤情的工作。
2011年,法醫部門的同事參與處置一起傷情鑒定的復核案件。鑒定結果出來之后,一名女性當事人因為結果對自己不利,便在網上搜索法醫部門成員的信息。很快,她查到了秦明的名字,很巧的是,打傷她的那個40多歲的女人也姓秦。
于是,第二天,當地論壇上便多了篇“公安廳法醫部門秦明上躥下跳,為堂妹開脫罪行”的帖子,寫得聲淚俱下。很多網民不分是非真假,看了就先把秦明痛罵一頓。
“躺槍”的秦明很委屈,不滿30歲的他,怎么變成了一個40多歲女性的“堂兄”了呢!從此,秦明在科室里多了一個“堂兄”的外號。
起初寫博客,秦明是想通過記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讓人們逐漸了解法醫群體。隨著博客知名度的不斷提升,秦明從2012年開始寫小說,內容基本以自己在工作中的案例為原型,虛擬時間、地點和人物。
從“法醫先鋒”到“網絡作家”,秦明用他獨特的“現場感”敘事,為讀者講述著法醫是如何通過現場勘查、解剖檢驗進行現場分析、現場重建、犯罪分子刻畫,從而破獲重大疑難案件的。
秦明的小說寫得真實生動,絲絲入扣的懸疑情節也很吸引人。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他的粉絲越來越多。很快,就有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
網絡中,“段子手”法醫講知識
秦明的正義和幽默,吸引了不少粉絲,這也是他創作小說的動力之一。他發現,寫小說不僅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法醫的工作,還可以促進自己去總結、反思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兩者形成了良性循環。他自然也樂在其中。
盡管這幾年的版稅帶給秦明的收益遠遠超過工資,但秦明并沒有辭職當作家的打算。
對此,秦明的解釋是:“如果不當法醫,就沒有意思了。還是因為熱愛吧,破案過程中的抽絲剝繭,幫受害人沉冤得雪后的成就感,讓我感覺比賺再多錢都滿足!”
因為秦明的身材偏胖,而被粉絲熱情地稱作“秦月半”。
作為萌叔的他,經常在“知乎”上一本正經地為大家解答一些無厘頭的問題。例如,有網友問他:“憋氣會把自己憋死嗎?如果睡覺蒙在被子里呢?”秦明回答:“呼吸是自然神經支配的自主行為,所以不會把自己憋死。蒙頭睡覺不太可能窒息,但是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睡眠方式。因為氧氣不充分,導致器官缺氧,人會無精打采。”
在回答完問題之后,他還會強調一句:“以后請找點正經事給我做,我是一個正經人。”
更多的時候,秦明也會在微博上賣萌和調侃。有網友玩笑似的向他求證:“拿頭撞墻可以每小時消耗150卡路里?”他回復說:“輕則消耗150毫升甘露醇注射液(可用于治療腦水腫),重則消耗150元火化費。”還有人問他:“當一個顏值很高的法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秦明默默地別過頭,回上一句:“找錯人了。”
秦明的小說《第十一根手指》被拍成網絡連續劇《法醫秦明》,并于2016年10月13日上線。
當家人滿懷自豪地看他的作品時,秦明卻時常會傷感,因為網劇《法醫秦明》中那些犧牲的警察和法醫,原型大多都是他的戰友。比如秦明的一位女同事,在礦上檢查案發現場時,因為突然爆炸的炸藥庫而犧牲……
2016年12月4日,秦明當選“CCTV2016年度最具網絡影響力法制人物”。盡管名氣越來越大,但他依舊是那個樂呵呵講醫學知識的“段子手”。粉絲們親切地稱呼他為“80后老秦”,還為他制作了呆萌人偶,并表白:“以后的路,‘芹菜們陪你一起走。”
2017年,《法醫秦明》第二季也即將上線。秦明經常在粉絲群里發紅包,“誘導”別人說他比劇中的“秦明”帥;他還會在微博上用法醫知識教別人辨別雞的新鮮度;更會顛覆你印象地告訴你,法醫都喜歡講笑話……
一次,他接受記者采訪臨結束時,自嘲為“大眾臉”的秦明向記者強調,可別把那個“眾”寫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