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
2016年11月28日,柬埔寨國務大臣李突在拜會中國駐柬大使熊波時,特別對陳敏等人高度贊揚:“這些來自中國的排雷志愿者都是英雄兒女,他們的貢獻,令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十分感動……”陳敏,一個本可以在北京過金領生活的女碩士,為何要奔赴他國冒死挖地雷?這要從她的愛情說起。
為男友“接力”,女碩士辭職去排雷
1987年,陳敏出生于山西太原。2012年,在北京郵電大學讀研期間,她與在京城服役的山西籍武警大剛相識相戀。男友經常外出執行任務,兩人聚少離多,卻情深意濃。陳敏兄妹多,家境不好,大剛就用自己的工資接濟她讀書。
經過3年多的愛情長跑,陳敏和即將赴柬埔寨“維和”的大剛甜蜜商定:等她2015年夏天碩士畢業后,就和完成任務歸來的大剛回家鄉舉行婚禮!
自從男友去了柬埔寨,陳敏就格外關注那個陌生國度的新聞、天氣等相關信息,尤其是大剛所在的暹粒市,更是深深牽動著她的心。大剛在微信上描述:“暹粒是柬埔寨暹粒省的省會,盛產紅木和沉香木。這個城市很小,只有十幾萬人,但郊外就是著名的世界遺產吳哥窟……”陳敏對那里十分向往。
然而,通過查閱資料,陳敏很快吃驚地發現,柬埔寨不僅是公元1世紀就統一起來的文明古國,還是世界著名的“地雷博物館”!
在近幾十年的戰爭中,無數地雷被不同派別埋到地下,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據排雷機構統計,柬埔寨近30年來共有6萬多人因觸雷傷亡,目前每天至少仍有兩三人被地雷炸死炸殘,95%以上的受害者都是平民。
看到這些資料,陳敏不安地給大剛發信息說:“我查資料了,柬埔寨地下至今還存留著1500多萬顆沒爆炸的殺傷性地雷,占全世界的10%!你在那邊可千萬要注意安全……”
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就在婚期臨近時,陳敏接到一個令她痛不欲生的噩耗——大剛在執行一次大規模“排雷”任務時,不幸與一名英國維和士兵遇難!
陳敏的內心被掏空了,她每天生活得渾渾噩噩,一副生無可戀的萎靡狀。而網上那些被地雷炸傷的柬埔寨大無助的眼神,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時時揪扯著她的心。
兩周后,陳敏做出一個驚人決定:辭掉北京外企公司的工作,從大剛手中接過人道救援的接力棒,赴柬埔寨當一名排雷志愿者!她不敢告訴家人實情,謊稱被公司外派工作兩年。
奔赴柬埔寨之前,陳敏先申請加入了國際人道主義活動的排雷咨詢小組MAG—(以下簡稱排雷咨詢小組)。
她還通過哀求未婚夫生前所在部隊的領導,如愿在北京參加了軍方辦的排雷培訓班,系統學習了地雷的勘察、測繪、標識以及專業的清除方法。
自1999年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在華舉辦排雷培訓班,捐資、提供排雷器材派專家赴柬埔寨實施排雷培訓等方式,多次向柬方提供援助。所以,當準備充分的陳敏來到柬埔寨,用剛學會的蹩腳高棉語說自己是排雷志愿者,所到之處都會受到熱烈歡迎。
闖入“地雷村”,每一步都似刀尖起舞
在柬埔寨北方靠近泰國邊境的地方,有一個小村子叫“都巴薩”,當地人稱它為“地雷村”。戰亂時期,這里因地處邊境,當地不同派別在此埋設了不少地雷,成為柬埔寨境內最大的雷區之一。這里就是大剛犧牲的地方,也是陳敏隨國際排雷志愿者開展工作的第一站。
陳敏從泰國首都曼谷坐飛機到達柬埔寨暹粒省機場,從機場出來,坐上一輛破舊的出租車向地雷村駛去。車行一路,她被顛得七搖八晃,只見路面凹凸不平,四處積水。20多分鐘后,陳敏忍不住問司機:“我們能換條平路嗎?”司機斬釘截鐵地說:“這就是平路。我們只有這樣的‘按摩路。”
其實,柬埔寨的不少地方原本沒有路,踩地雷的人多了,也就炸出了路。這些坑洞,都是原先埋過地雷,又被人踩中后留下的炸痕。單是看著這些路,就能想象有多少人遇難的樣子,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陳敏緊張地問出租車司機:“這附近哪兒是雷區?”對方平靜地說:“多了。但下雨后,地雷會隨著松軟的泥土移位,所以地雷究竟在哪兒誰也說不清。”聽了這話,陳敏心中更是一緊。
來到都巴薩村,只見荒瘠的土地上立著無數小紅牌,上面畫著骷髏頭,表示“危險,有地雷”,而孩子們就在離牌子不遠的地方玩耍。陳敏問村民附近是否還有地雷,一個老農指著屋后說:“別走水井旁,這里還沒被人踩過,不知道是不是安全。”
這時,地雷顧問組織的領導人杰米帶著一批志愿者迎接陳敏,他們膚色各異,有男有女,來自四大洲的不同國家,但一見陳敏都像老熟人似的,一一和她握手擁抱。原來,陳敏在來柬埔寨之前早已和大家在網上聊得火熱,并參加過幾次他們組織的視頻會議。
與很多國家一樣,柬埔寨的大部分排雷工作由人工完成。排雷機雖然性能出眾,但造價昂貴,柬埔寨投入使用的排雷機只有3臺,同時訓練了大約50條排雷犬,用于嗅探地雷。雖然當地政府也組織了專業排雷人員,每月向他們發放200美元(約為1300多元人民幣)的薪水,但因這個“在刀尖上跳舞”的職業太危險,人手一直都不足。
當天,志愿者們以巴薩村后樹立的第一塊警示牌子為中心,小心翼翼地展開了探雷工作。陳敏跟在大家身后,拿著筆和本子,負責記錄現場情況。杰米要求志愿者們必須跟著前面人的腳印走,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一定要關掉手機,因為排雷時人的精神得高度集中,手機突然響了,就很可能被驚到……”
排雷作業必須按照嚴格的規定進行,排雷員需要身穿厚重的高領防彈衣,并戴上頭盔。他們10~25人一組,沿著雷區邊緣排開,手持園林工具和金屬探測器。大家沿著不到1米寬的小道向前推進,先清除植被,再用探測器進行探測。探測員手中的儀器發現地雷后,會發出“嘟嘟嘟”的警報聲,大家放輕腳步后撤,留下一名專業排雷員將地雷挖出,或直接引爆。
成為排雷咨詢小組成員的第二天,陳敏就自告奮勇地引爆了一顆地雷。這顆原本用來炸坦克的地雷威力巨大,來自英國的資深排雷員連接好了引爆線,用手搖發電器為之充電,然后讓陳敏摁那個紅色的按鈕。陳敏很沉著,等工作人員搖好了充電器,她就果斷按下了起爆按鈕。
“嘭……”隨著一聲巨響傳出,大地都被震得晃動一下,陳敏也懵了。幾秒鐘之后,撲面而來的氣流才讓她清醒過來。爆炸引起的濃煙足有30多米高。第一次親歷如此大威力的武器,陳敏不禁感嘆:“想必它的殺傷力威力無窮!戰爭就是殘酷啊!”
練成“排雷女俠”,民眾的善意讓她不忍離去
隨排雷咨詢小組工作數月后,膽大心細的陳敏已經“煉”成合格的女排雷員。她排的第一顆地雷,是被當地人稱作“水牛眼”的集束雷:“那顆雷雖然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制造的,但外面有厚厚的防銹塑料涂層,從泥土里挖出來的時候,看上去依舊嶄新光亮。”這樣的雷沒法拆卸引信,只能引爆。陳敏將電纜和炸藥纏在導爆索上,將其附于12顆集束雷附近,制成簡易的引爆裝置引爆,結果飛出的彈片竟然將500米外的一頭水牛擊傷,她不得不賠了人家一筆錢。事后,她無奈地說:“沒辦法,誰能想到30年前的玩意兒,到現在還威力不減!”
有了好的開端,此后不論刮風下雨,陳敏都會根據政府提供的雷區地圖,和志愿者們一道去尋找、排除地雷。每排完一顆地雷,她就會用綠色鉛筆標在地圖上,并將那顆地雷的準確位置上報給官方排雷網站。
一天,陳敏和志愿者正全神貫注地在小樹林中尋找地雷,她忽然感覺脖子上有點癢,伸手一摸,是只山螞蟥!她正要將山螞蟥拍死,卻吃驚地發現耳旁橫著一根銹跡斑斑的細鐵絲。不用說,這是絆發雷。
順著鐵絲過去,她居然找到了8顆地雷!這是個連環雷,它們呈弧形散布開來,陳敏和志愿者正好站在連環雷的中心。如果不是那只山螞蟥,說不定她已經觸發了地雷。后來,陳敏心有余悸地說:“看得見的敵人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道有危險,卻又不知道危險在哪里、什么時候會變臉發威的那種恐懼。”。
除了找雷,最危險的就是挖雷了。陳敏曾后怕地說:“我也不想挖雷,找到后引爆最省事。但有的雷埋得太深,或者引信在下面,或者受潮了,不挖就沒法引爆。”開始時,陳敏主要靠螺絲刀、剪子和小鏟刀找雷拆雷;后來,為了安全,她自費從德國買來探雷器、防爆頭盔、防爆服等,這樣一來就相對安全多了。
2016年5月的一天,陳敏正在一個村莊附近找地雷,新加入的澳大利亞志愿者皮特忘了她的叮囑,擅自到一片竹林附近去小便。結果,他忽然感覺到腳下發出一聲清脆的“嘎巴”聲。他一愣,知道踩到了地雷,于是大呼:“陳敏,我完了,你要把……”他居然帶著哭腔交代起后事。陳敏雖然也很緊張,但強裝鎮定地說:“你踩到的一定是顆松發雷,千萬別亂動,也不用怕,我來幫你!”
陳敏趴在皮特的腳下,輕手輕腳地撥開泥土:“果然是顆松發雷,里面有200克烈性炸藥,可以炸斷4毫米粗的鋼筋……”皮特快要哭出聲了:“你就別研究它了,趕快把我救出來吧!”陳敏用鏟刀深入皮特的腳下,輕輕地壓住地雷的松發器,皮特抽開腳就跑。誰知高度緊張下的皮特太性急,腳下一擰,將鏟刀擰向了一邊,地雷響了!
“當時我覺得完了。沒想到我特別幸運,那顆地雷可能受了潮,只是雷管爆炸了,炸藥并沒有被引爆,否則我可能就不會坐在這里了。”陳敏后來笑言。
在柬埔寨生活一年多,陳敏也收獲了滿滿的感動。平時,她和志愿者們無論寄宿在哪個村莊,當地人都把他們當尊貴的賓客,為他們做一般舍不得吃的大餐,有的還會讓出家中最寬大的床,拿出新被褥給借宿的掃雷員用,并稱呼他們為“英雄”。
9月的一天,陳敏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坐摩托車去辦事,來回大概乘了20多公里,費用不菲。當她掏出錢付賬時,那名無腿司機卻怎么都不收。原來,他和妻子都因踩了地雷才截肢致殘,當聽說陳敏是來自中國的掃雷志愿者后,他不僅不收她的錢,還讓妻子用火龍果、芒果、椰子、鮮奶等,為陳敏榨了一杯香甜爽口的“貴賓特飲”。
至今,陳敏已經和多國同事一起,成功排雷近3000顆。隨著名氣漸大,她還被邀請到柬埔寨的地雷博物館,向人們傳授有關地雷的知識,并幫助柬方培養了一支女子“排雷兵團”,也因此數次受到該國的嘉獎。
2017年春節后,回國探完親的陳敏再次去柬埔寨排雷,臨走前,她笑言:“那邊地雷尚多,吾輩仍需努力!”她的笑容明媚而溫暖,卻透著一股自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