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高校財務管理,對財務預算及與會計核算雙方皆需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可出現僅重視預算,而忽視核算,僅重視核算,而忽視預算現象的發生。若財務預算”與會計核算兩者間的關系處理不妥,未形成很好銜接,便將引發非常多狀況,將對高校長遠發展產生影響。
關鍵詞:高校財務;財務預算;會計核算;銜接策略
高校財務管理是以貨幣模式對未來財務收支計劃所展開的控制,為高校各個部門得以正常運轉以及發展的物質基礎。作為高校財務管理的根本的會計核算,重點責任是呈現高校經濟活動的收支狀況,同時將所有經濟活動進行記錄,為高校各個部門正常運轉及發展的載體。兩者彼此統一,是經會計核算體現高校財務預算的執行結果,財務預算的目的即為會計核算。
一、強化高校“財務預算”對“會計核算”重要性
有預則立,無預則廢,充分體現了財務預算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于高校財務管理過程中亦如此。首先擁有良好合理的“資金預算計劃”,方可令會計核算工作做有序有效地進行。高校財務缺失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根本就無法與管理掛上鉤,高校在財務管理上亦將發生混亂,會極大地降低資金使用效能,對高校的長遠的發展及生存造成影響。高校確切的落實預算管理,高校各部門的主動性將被充分調動,對會計核算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高校的財務狀況能夠“真實、全面及完整”地反映。
在資金的使用上,高校領導班子具有話語權及分配權,若缺失預算,便會因為缺乏限制而發生高校領導在資金使用上隨意性大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高校特別不斷擴大招生的形勢下,導致高校的“儀器設備、學生宿舍、教學、后勤、科研、擴大教師招聘名額”等等,這此皆需大量資金的投入,這些資金便需要以各種渠道展開籌集,且這些來源各異的資金在“使用額度”存有差異,缺失財務預算,若高校領導于資金的開支上缺失足夠的“遠見”以及“成本意識”,加之“科學規劃”的缺失,將有大量資金被浪費掉,還有的高校領導“受利益驅使”、“法制觀念淡薄”等問題影響,發生經濟腐敗的問題。若有了財務的預算計劃,便能夠極大地預防“領導班子”在資金的使用上以拍腦袋的方式使用。開展財務預算,高校財務工作者于“財務工作”中可以做到控制資金、專款專用更好執行會計核算,讓“資金的使用”做到合理化、有效化、科學化,做到嚴格遵循“國家與財經法律法規”政策執行。
二、高校會計核算不適應“財務預算”的表現及原因剖析
(一)會計核算“部分或全部”脫離財務預算管理
高校的會計核算隨意性極大,無視財務預算嚴重偏離其的要求。造成此狀況的主要原因為:其一,會計核算因受財務預算準確性的缺乏影響而無法依其履行。在“預算管理”的問題上,高校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施行其出發點是為得到上級機構撥款,僅僅將預算看作為政治任務,一些高校對經費管理以及財務收支上盲目性很大,未依學校科學發展進行規劃安排,導致擬定財務預算時粗枝大葉的應付了事,如此所做預算可想而知,實用性非常差,預算編制缺失,會計核算管理工作過程中無法施用;其二,是財務管理體制缺失,高校對預算缺乏重視,剛性管理缺乏。展開會計核算工作時,高校僅僅在形勢上走過場,存有亂開支項目狀況,對支出標準亦隨意進行擴增,財務預算人為忽視,致使預算擱置不用;其三,關鍵是會計核算管理體系過于滯后,不能和財務預算科目展開對接。當下的會計核算體制,是遵循1998年頒發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依當時“教育預算單位”與“財政預算體制”的實際及管理需要所擬定而成,隨著經濟飛速發展,高校日趨多樣化的經營管理,“財務預算”管理亦展開極大的變革,施行多次調整,由原來的大統大支→收支兩條線→部門預算,預算調整日趨細化,可是,“會計核算管理”卻未能及時進行調整,無法適應持續變更及調整的財務預算管理,無法形成對應控制鏈。
(二)“會計核算”口徑和“財務預算”不一致
會計核算科目無法對應預算項目。會計科目在分類上和預算管理科目存有顯著差異,會計科目并未細化至具體的預算管理項目,預算編制以及執行并未與會計信息資料相對應,由于完整性的缺失,無法達到預算管理需求,故此,給預算的結果分析以及監督及執行造成極大阻礙。預算編制已然要求將其細化到具體項目。比如,某高校購買某件教學用品需資金多少,這在會計核算科目上卻無法詳盡呈現,只有給出某高校此科目,是何教學用品則不能給出。重要原因為預算管理的轉變大,而會計核算體系未能一同轉變,當然存有一定的客觀及主觀因素,預算管理為主要客觀因素,其變化是依政府機構的管理要求,而會計核算體系亦是依財政機構管理要求而設置,兩者未統一;主要的主觀因素是部分高校的核算系統無辦法及時跟進,或者會計核算的開發軟件不能跟上步伐,致使核算系統無法與預算相鏈接。
(三)“會計核算年度”和預算批準后“執行時間”不統一
會計核算年度和預算批準后執行時間不統一。會計核算實行年度上,高校的預算指標下達時是在核算年度的6、7月份,此時幾乎二分之一的經濟業務已然過去,一些工作喪失了最好的時機,其預算未展開事前與事中的控制,還有的由于預算未下達,一些經濟活動便展開不了,導致一些經濟業務不能實施,制約了高校發展。此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審批部門對預算沒有足夠重視,未對執行單位的具體應用狀況進行充分的考慮,僅是由政府的管理需要角度出發。
三、做好高校財務與責任預算體系的銜接對策
(一)擬定、健全相關體制
預算管理的審批機構,對財務預算要有長遠的目光,規避短時效問題,導致會計核算體制變革永遠無法跟上預算管理需求,白白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成本,無法和預算體制相銜接;需擬定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落實“獎、罰”措施,充分發揮預算的強制性手段,加強預算由編制及執行等層面的管理。會計核算體制:務必緊跟財務預算體制的轉化,創設和其相順應的會計核算體制及手段,擬定新的“會計體制”,務必于進行“收付實現制”時,依內部核算及預算采用相應的“權責發生制”彌補其不足,核算管理上能夠體現出預算的完成狀況。
(二)創設“財務預算”與“會計核算”的科學相銜接體系
務必對財務預算對會計核算造成的影響及制約有足夠的了解與認識。本著財務預算為主導,會計核算工作依預算為原則的前提,規避未展開預算的開支。同時亦需了解到會計核算是能夠反過來影響預算的。良好預算的編制,需憑借有力執行來落實,各項業務活動有無遵循預算執行,是否在超出預算發生,會計核算發揮重要效用。而創設可以完全和財務預算相銜接的會計核算體系,可有下列兩種手段:
1.隱藏法。會計核算體系內財務預算以指標控制方式得以體現。比如,會計核算體系與財務預算體系雙方選擇統一金額、單位及項目名稱手段,也就是于財務預算得以獲取批準以后,依財務預算的所屬單位、預算的項目名稱于會計核算體系內設置相對應明細科目,且把批準金額作為指標,經軟件設置輸進核算體系對應的科目后臺,展開隱藏控制。會計核算工作中,若有實際所支出的資金>預算資金之時,此項開支禁止通過。
2.滲入法。于會計核算工作中財務預算得以直接體現。比如,高校于收付實現制核算實行為基礎,依內部核算與管理需求,采取部分“權責發生制”核算手段,且對其設立一些會計科目,轉被動為主動,將收入支出的“預算及核算”過程完全體現。即依已然批準的預算項目以及金額制做憑證,于會計核算時展開呈現,于實際支出時再展開調整。比如,于學費收入上,設立應收學費項目給出預算內高校所有應收的學費明細,對實際所收入的學費以及各種原因導致未收的學費展開“賬務調整”,如此在應付賬款的科目下貸方代表預算額度,借方代表已然完成的支付預算額度,余額代表未付預算額度。如此將財務預”融入進會計核算管理內,進而讓會計核算體系即能和財務預算體系相銜接,于核算體系內即可施行預算管理,令高校的會計核算履行預算控制,防堵財務管理風險,杜絕可能發生的損失,真正發揮預算效用。
參考文獻:
[1] 趙立文.高校財務工作在新會計制度下的創新[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6(12).
(作者單位:哈爾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