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釗
國際足聯大膽邁步
2017年1月10日,世界杯的擴容方案在瑞士蘇黎世的國際足聯理事會上獲得一致通過,從2026年起,世界杯決賽圈的參賽隊數將由目前的32支增加到48支。這一方案意味著國際足聯現有的兩百多個會員中,接近1/4的代表隊都可以參與到這全球最盛大的足球狂歡之中。屆時,比賽數量也將從64場增加到80場。
世界杯擴容計劃是因凡蒂諾競選國際足聯主席時就許下的承諾。成功當選后,他曾在去年10月提出了一個擴大至40支球隊的方案。但從賽程的安排角度來看,不論是8小組各5隊還是10小組各4隊,都存在著很難被彌補的缺陷,復雜的出線計算和部分比賽觀賞性下降的隱憂使各方很難達成共識。而且,該方案的比賽場數比原先增加了32場,有志奪冠的球隊增加了負擔不說,屆時的舉辦國也會為多出來的這一周比賽如何安排而倍感頭疼。難怪英國《每日郵報》對這一方案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擴大至40支本來是普拉蒂尼的點子,在法國人被“禁足”后,作為他原來的幕僚,因凡蒂諾只是簡單地重申了這個想法。繼續沿用一個“禁足者”的方案,這樣的舉動未免顯得有些諷刺。
既然擴大到40支不是完美構想,那么更大膽、更具革命性的48隊世界杯成了更好的選擇。按照目前的計劃,在2026年世界杯上,48支參賽隊將被分為16個小組,每組3隊單循環較量,前兩名晉級下一階段的淘汰賽。為避免末輪輪空隊遭算計,小組賽里踢成平局的比賽將很可能直接通過互射點球決出勝負。這樣的世界杯,每支球隊至少可以踢兩場比賽,對于弱隊來說,逼得平局就有憑借點球逆天的可能,小組賽不再有輪換和放松的空間,一點也不會雞肋。進入淘汰賽后,每場球都會是很刺激的一場定勝負,直至最后的決賽。
這份方案看起來完美兼顧了傳統豪強的利益和足球欠發達地區的機會。最令強隊滿意的是比賽總數雖然增加,但是四強球隊的比賽數量仍然維持在7場,只是從3場小組賽加4場淘汰賽改成了2場小組賽加5場淘汰賽,最大程度保護頂級球員的身體狀況,這也是該方案能夠得到全票通過的主要原因。
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因凡蒂諾表示:“有機會參賽的隊伍多出了16支,其中一些隊伍此前從未夢想過可以參加世界杯。我們已經身處21世紀了,必須讓世界杯符合21世紀的特點。20世紀已是過去時,我們要往未來看。足球是全球性的,不僅屬于歐洲和南美。一些俱樂部有批評的聲音,但我傾向于聚焦積極的聲音。”對擴容公開表示支持的曼聯主帥穆里尼奧就表示:“這樣的擴張意味著世界杯將會成為更加轟動的社會性事件。更多的國家與地區、更多的投資將會用于基礎設施,用于協助青年足球的發展。更多國家與地區的參與意味著更多激情,更多歡樂,更多熱情。”
美國《紐約時報》則認為,國際足聯的擴張是為足球欠發達地區打開了一扇更大的門。文章拿去年歐洲杯上的黑馬冰島為例,說明小國家只要有機會,也能在世界杯上有大的作為。
作為最可能的受益者,足球第三世界地區自然擊節叫好。烏干達隊主教練、塞爾維亞人斯雷多耶維奇正率隊備戰即將打響的非洲國家杯。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自己正勉力集中注意在即將開始的比賽上,但仍舊為未來可能擁有參加世界杯的機會而感到興奮。盡管就連非洲杯,也是烏干達闊別39年之后才再度參賽,但是48隊世界杯的大餅,還是令對足球感到饑餓的他們興奮不已。
因凡蒂諾
當然,即便是小組賽必須分勝負,到時末輪輪空的隊伍依然可能出現“命運不由我”的窘境。48隊世界杯的大方向雖然已確定,但還有不少規則細節亟待國際足聯研究與商討。不過,國際足聯至少邁出了世界杯再擴容這一步。
背后的權錢博弈
說到世界杯擴張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權和錢。1930年的烏拉圭世界杯只有13支球隊參加,之后長時間保持16支球隊的規模。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在任期內兩次力促世界杯的擴容,第一次是完成競選時為獲得新增加的亞非足協會員支持而許下諾言,第二次是應對時任國際足聯秘書長布拉特的政治逼宮,出發點都是為了鞏固自身的權力。布拉特上臺后,也沒少打過世界杯擴容的主意,只是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施行。
無獨有偶,世界杯擴容又再次成為因凡蒂諾的競選綱領,他上臺后一直在奔走游說,歷史似乎只是在不斷循環而已。西班牙《阿斯報》就覺得,所謂的不斷擴張,所謂的更多國家參與“大聯歡”,不過是為政客拉選票的籌碼罷了。拜仁慕尼黑俱樂部董事會主席魯梅尼格也表示:“48隊世界杯是一個錯誤的信號。政治在其中起了太多的作用,而不是體育本身。”
方案出爐后,英國《衛報》撰文分析,國際足聯經歷了腐敗丑聞,為了重建信心與信任,需要給會員一些“甜頭”。世界杯擴容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拉攏”方式。
從錢的角度來說,世界杯史上的任何一次擴容都是看準了這個金字招牌的增值空間,果斷地為資本涌入敞開大門。在謀求盟友支持時,因凡蒂諾肯定不會忽視去年法國歐洲杯的大幅獲利。根據法國經濟與財政部在今年1月10日的新聞公報,歐洲杯為法國帶來了約12.2億歐元的收入,其中5.96億歐元來自賽事本身,另外6.26億來自附加的旅游熱潮。既然歐洲杯從16支擴容到24支,門票可以足足多賣100萬張,那么世界杯擴大到48隊呢?畫面簡直美到不敢看。根據因凡蒂諾自己估算,國際足聯的擴容方案可以在32天內不同時段播出多達80場比賽,這會使贊助商、門票和轉播方的收入增加20%左右。正是如此可觀的增益促使國際足聯最終通過了擴容的提議。隨著世界杯的商業化色彩越來越重,盡管增加球隊數量顯得簡單粗暴,但對于世界杯相關產業的開發絕對是利好消息。

與此同時,世界杯擴容將對更多地區的足球建設產生推動作用。一些足球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家或地區會借此完善職業聯賽體系,從而推動足球水平向前發展。
然而,對于世界杯的擴張,德國媒體和足球從業者普遍持反對意見。德國足協主席格林德爾表示:“過去這些年,世界杯一直讓球員、觀眾、贊助商都倍感興奮,為什么要有所改變?德國足協堅信應當堅持‘久經考驗的32支球隊模式。”《圖片報》更是直言,擴容是一個“愚蠢的決定”:“世界杯的參賽權應當由各國競爭得到,而不是被當做禮物贈予。48支球隊的世界杯固然提供了很多機會,但也將導致比賽的觀賞性大大下降。”德國隊主帥勒夫覺得世界杯名額的稀缺性才是比賽高質量的保證,“我更樂于看到一屆32支球隊參加的足球盛會”。
對于來自德國方面的不同觀點,因凡蒂諾略帶調侃地回應道:“就算世界杯決賽圈名額被削減到兩個,我相信德國仍然會獲得其中之一。”這樣的回應反而得到了《明鏡周刊》的贊賞,不過這家一貫毒舌的雜志也沒有忘記指出,有關48隊世界杯的具體細節尚待落實,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增加的16個名額如何分配,甚至之前早已劃定的32席疆域要不要再調整。這才是埋伏在未來的一顆定時炸彈。
中國的機會?亞非的機會!
世界杯再擴容既然已成事實,要不要做一個更大的蛋糕就不再是問題,怎么分這個比原來大出一半的蛋糕,才是下一個關注的焦點。每屆世界杯前,關于席位分配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堪稱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各大洲勢力版圖日趨穩定的當下,區區半個席位往往都要爭個你死我活,更別提一下子增加16席了,好比往獅群里投喂羚羊,到時各方必然是寸土不讓。
有關各大洲出線名額分配這一敏感問題,國際足聯預計將于5月9日在巴林的大會上敲定。議題的關鍵是席位應當按照目前的比例分配,還是給亞非拉多一些名額。根據多方推測,歐足聯可能占據48席中的16-17席,非洲9-10席,亞洲8-8.5席,南北美洲各6.5席,大洋洲1-1.5席。按照因凡蒂諾頻頻向亞非示好的表現,亞洲和非洲將很可能在“蛋糕”上切走最大的一份。
亞足聯主席薩爾曼認為,以亞洲的規模和經濟實力而言,理應在世界杯決賽圈中得到更多名額。世界杯迄今一直由歐洲和南美球隊兩分天下,亞洲只是陪襯,未來亞洲球隊亟待給世界杯造成更大影響。
《紐約時報》十分看好非洲球隊未來在世界杯上的前景:“之前54個非洲國家和地區要爭奪僅有的5個出線權,新興勢力挑戰傳統強隊難度實在太大了。日后,他們將有機會一起登上更大的舞臺。”
對于廣大中國球迷來說,最重要的還是中國隊又一次燃起了重返世界杯的希望。新華社稱國際足聯的決定是中國的機會,“從現在到2026年還有9年,中國足球有機會,也有時間”。但能不能打進世界杯,靠的還是自身的實力和底氣,而不單是擴容的決定。
對處于低谷的中國足球來說,能把微小的進軍可能性從5%提升到10%甚至20%,也算是好的,終究門檻是低了一點,不是嗎?
責編王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