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道偉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彭道偉
要說游戲,孩子們可是天才的游戲家,無論什么,都會玩得有滋有味,他們玩的游戲五花八門,男孩子愛玩:彈玻璃珠、紙飛機、抓特務……;女孩子愛玩跳皮筋、打沙包、黑白配、給布娃娃設計服裝……還有我們在校園玩的老鷹抓小雞、貼鼻子、丟手娟、火車過山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融入游戲化教學,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游戲 快樂學習
隨著小學語文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的教育模式在悄然發生變化,建構式教育理念已滲透在教育課程中,小學在此基礎上還實施了以游戲貫穿小學教學的目標小學教學游戲化,是指把小學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之中,教學游戲化的實質是讓小學成為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
按游戲在教學中的成分及其在教學中發揮作用的程度來劃分,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輔助期,在這一階段,我們將游戲作為組織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以引起小學生對認知對象的好奇心,或調節情緒,消除練習時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師出示一幾何圖形中,對幼兒說“我請來了圖形妹妹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接著要求小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特征,并找出周圍環境中與該圖形相似的物體。此時小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接受性的學習狀態之中,游戲在教學中所發揮的僅僅是一種輔助作用。
第二階段為組合期。在這一階段,教育目標從僅是傳授知識轉向重視智力的發展,這一變化推動了游戲在教學中的介入,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的游戲逐級成為教學環節之一,并與其他教學環節組合成一個更為充實的教學活動。
第三階段為整合期。這一階段游戲作為教學過程,滿足了學生的游戲需要,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與同伴友愛、合作等社會性的健康發展。因此,在這一階段游戲化教學已發揮了對學生進行整體教育的功能。
傳統的課堂設計已逐步走向淘汰,新型的游戲化教育正如不斷壯大發展。
例1:開火車
適用范圍:用于復習鞏固拼音字母、音節、生字、詞語等。
游戲準備:相關字母、聲母卡片
操作過程:
(1)做這個游戲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開火車可以橫著開,也可以豎著開,還可以開雙軌列車。
(2)導語:小朋友,我們一起來開小火車,看哪一列火車最先開到我們首都北京。
開火車時,其他孩子學著很輕很輕地發火車開動的“嗚——咔嚓、咔嚓” 的聲音,有利于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師在復習學過的生字時,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個生字,然后讓一組學生輪著讀生字字音、組詞。
師:“請第一組開雙軌列車,先讀讀字音,再給它找個朋友。”
誰說錯了,火車就停下。
師:“哪個修理員來修理一下?”
選其他組的修理員修理(重讀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繼續開。
例2:送信
適用范圍:這一游戲可以有兩種玩法,一種是收信,它的適用范圍是認讀拼音字母、音節、生字、詞語和句子。另一種是投信,它的適用范圍是字母按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分類,或者是音節按兩拼音和三拼音的分類,也可以是生字按偏旁和結構的分類,還有詞語按水果、動物等的分類。
游戲準備:相關的卡片、郵箱若干。
操作過程:
方法一:收信。以認讀字母b為例。
師:老師這里有幾封信,想請郵遞員來幫我送一送,收到信的小朋友只要把信念出來,這份信就是你的。
生齊: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叔叔)來送信,小小信封誰收到,請你念給大家聽。
在學生說兒歌的同時,老師或老師請一位學生來給大家分發卡片。發到卡片的學生就上臺舉起卡片帶領大家讀。如果這位學生讀對了,就跟他讀,并說:“對對對,快收信。”如果錯了,就說:“錯錯錯,沒人收。”然后請一位學生來幫助這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認讀。
方法二:投信。老師要準備像這樣的郵箱3個,分別在上面貼上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標簽。這樣的郵箱以后在進行音節、生字、詞語等的分類時只要把標簽更換一下就可以了。下面以字母b的分類為例向大家來介紹一下。
師:郵遞員叔叔太忙了,有好多信來不及送出去,請你來做郵遞員把信投到相對應的信箱里,好嗎?
生齊:丁零零,丁零零,郵遞員阿姨(叔叔)來送信,小小信封是誰的,請你趕快找一找。
在學生說兒歌的同時,老師或老師請一位學生來發卡片。發到卡片的學生就上臺舉起卡片讀bbb,是聲母,然后投入相對應的郵箱。如果對了,就跟他讀,并說:“對對對,快收信。”如果錯了,就說:“錯錯錯,沒人收。”然后請一位學生來幫助他認讀并分類。
梅爾曾說:“在游戲中,我不僅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互動、還看到了學生們的契約精神和專心鉆研的態度。并且,教師們反饋稱那些原本在傳統課程中默默無聞的學生也開始發光發熱。”教育界學者認為,學生只有能夠真正地應用知識,才能更好地吸收知識。2011年,一群物理教師進行了一項研究實驗,將以教師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替換為“積極學習”教學法。他們發現,采用了這種方法之后,學生對運動學的理解能力增加了38%。
[1]龔祖平.對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0):00018.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川區大有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