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麗蓉
“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牟麗蓉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是較為關鍵的部分,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在不忽視學生情感因素前提下,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采取“行為-認知”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合理利用漢語來建立學習者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想。
行為-認知 小學語文 語文閱讀 實踐
1.1 閱讀教學評價較單一。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實施教學評價不是給教師和學生進行等級的劃分以及優(yōu)劣的評判,而是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給予一定的目標和方向,是激發(fā)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學生閱讀興趣及能力有待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有待提高,興趣是一個人進行學習和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動力,興趣能夠使一個人積極主動地去投入某件事情,并且不容易放棄。同理,興趣是學習催化劑,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影響重大,如果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便會自覺自愿地去學習且很少感覺到累,如果對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學習于他而言只是一項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是老師和家長催逼之下進行的工作,這樣的狀態(tài)很容易使學生感覺到一種被逼迫的壓力,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很好。
2.1 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過程很多時候會因為缺少活躍的氣氛而顯得枯燥,因此就要求添加活躍氣氛的佐料。游戲、演講等方式都是活躍課堂閱讀氛圍的手段。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游戲。愛玩,是每個小學階段孩子的天性,是處于這個年紀最突出的特點。老師就要抓住這一關鍵,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的學會知識,進而運用知識。老師可以告訴孩子們,書就是一個大寶藏,里面藏了很多寶貝,封面就是寶藏的箱蓋,打開后就能看到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每一頁都會有新奇的寶藏,在發(fā)現(xiàn)寶藏后要及時記錄他的特征,怎么發(fā)現(xiàn)的,有什么用等等。如果是詞語或者成語故事,還可以運用角色表演,讓孩子帶上特有的色彩鮮艷的道具,老師組織他們相互交流,讓孩子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富有效率的完成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讓他們不自覺的被帶入到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白鷺》時,教師就可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播放與白鷺相關的動畫,當白鷺的圖像出現(xiàn)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描繪:“同學們,你們看白鷺多美麗啊,潔自的外衣,腳上還穿了黃金色的皮靴呢,是不是很酷?”學生聽了這樣的描述,便能夠充分地認識到白鷺的外在特點,并能夠掌握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
2.2 結合閱讀內容進行教學。教師應當借助“行為一認知”教學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與語言能力。人們的語言與個人修養(yǎng)以及生活經歷等都有一定的關系。小學生的認知正在發(fā)展過程中,采用“行為一認知”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就可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積累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關鍵,同時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學生可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讀書,在閱讀中學會寫作。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的方法有朗讀和練習復述等,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朗讀屬于一種有聲的閱讀活動,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語言以及思維協(xié)調活動,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掌握文章的中心后,再讓全體學生一起讀課文,隨后對文章的重點內容進行提煉,從整體到部分,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感。練習復述一般是將自己看到的事情內化,隨后再進行語言加工,為別人講解。這個過程不僅能夠積累語言,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選取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在課余時間復述給同桌聽。
2.3 “行為一認知”教學法鼓勵學生進行文章比較。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在進行閱讀時的速度進行提升,這個時候他們的內心迫切想進行大量書本知識的閱讀,但是課本上的課文篇幅量過短,如果僅僅采用單篇課文閱讀不利于他們的綜合閱讀能力得到提高,課文中對于一些重要句子,他們也應當能將其找出,也能夠聯(lián)系別的文章這些文章進行有效的理解。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包含了復雜的腦部活動,顯示對于課本知識的獲取,通過眼睛來實現(xiàn),然后是大腦對于信息經過處理,最后經由嘴巴發(fā)聲,刺激了學生的腦部細胞,使學生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腦部,這對一天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閱讀對于學生的心境要求較高,要求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所以一開始學生很難進入這種狀態(tài),即使是同一類的文章用的寫作手法都會存在很大的區(qū)別,在文章中很多細微的差別容易被學生所忽略,就達不到閱讀的教育效果,而我們組織學生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的綜合能力。
[1]馮倩.“行為-認知”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青春歲月,2013(17):306-306
[2]王曼麗.“行為一認知”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 [J].基礎教育研究,2015 (14):57-57
[3]金立峰.中職語文行為認知能力素養(yǎng)提升略談[J].祖國,2012(18):161-161
(作者單位:四川平昌縣張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