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倫河
小學數學應用題研究
楊倫河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科的基礎,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加強對應用題的教學研究。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們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積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并將它運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應用題,學會應用題的解決方法,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數學 應用題研究 教學思想
新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推進,原有的教學思想已經不適合現代教學的形勢,所以教師應當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時,因為學生的認知程度以及對知識的儲備量還不夠,所以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幫助和指導,為了達到教學目標,需要找對方法,找準思路。
2.1 題型分類
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把小學數學應用題大致分為這幾類:空間與圖形、數學計算以及計量和統計等。根據應用題的背景,可以分為行程問題、植樹問題、生活問題以及雞兔同籠問題等。根據應用題的解決方法,可以分為表格法、假設法、方程法和作圖法。根據應用題的開放性可以分為問題開放,主要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條件開放,主要讓學生認真分析問題;方法開放,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結果開放,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景化。
2.2 應用題的特點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應用題在編寫上通常都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作為背景進行出題,將應用題與生活相結合,使應用題具有生活意義。同時應用題的題型多種多樣,出題形式同樣多種多樣,有圖表、漫畫、對話和小故事等,這樣可以鍛煉學生分析題目的能力以及將有用信息從題目中篩選出來的能力。教材還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練習,與同學互相討論,讓學生能夠自己進行思考,找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學生解完應用題之后,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學生通過與答案進行對照找出自己出錯的地方以及解題不合理的地方,目的是讓學生在做完題后能夠進行檢查和反思,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3.1 解題思路狹窄
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能夠體現出學生思考的過程,每一個學生的思考都應該是不同的,課程也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對題目進行解答,形成屬于自己的解題方法。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過程可以看出學生的解題策略比較少,解題思路狹窄,解題過程千篇一律,很少能看到學生有不一樣的解題思路。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利用以及所學的知識以及解題經驗,使用多種方法對應用題進行解答,幫助學生拓寬解題思路。
3.2 課前準備不充分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育過程當中,經常會出現備課不充分的問題。出現這個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教師的經驗比較豐富,所以對課前準備比較忽視,繼續沿用原來的教學思想,以老師講為主,這樣容易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教師比較年輕,專業性不足,數學功底不夠扎實,也容易忽略課前的準備。總之,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并針對這些進行充分備課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3.3 缺乏對知識的總結
在目前的教學過程當中,大多數老師都只是滿足于完成教學目標,而忽略了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總結自己的思考模式。這樣學生很難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也不能理解隱藏在教學內容中的教學思想。
4.1 充分備課
首先就是在上課前要進行充分的備課,備課要兼顧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掌握情況。所以教師在備課時主要考慮的為學生、目標和課本。只有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才能針對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不足。只有真正的讀懂了教科書,才能讓課堂條理清晰,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概念和知識點。只有對課程進度有明確的計劃,才能控制課堂進度,提高課堂效率。
4.2 設置情境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發散,所以需要設置一些情境來吸引他們進入課堂。例如在設計一道應用題時,可以設計一些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興趣的應用題背景,讓學生有興趣去想辦法解答應用題,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設置情境時,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情境,給學生一種代入感,但是設計的情境不可太過分散,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中看似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時刻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應當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積極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同時幫助學生進行思維上的鍛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思維的發散能力,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1]郭德源,劉純瀚,王楠.小學數學應用題的研究 [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 2016(9).
[2]康園園.近年國內小學數學應用題解決研究的評述 [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3,22(10).
(作者單位:重慶長壽區桃花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