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蓮
倡導沐浴人文陽光的作文教學
張永蓮
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學生素質的活動。要讓學生追求人性美,理解真善美,作文中體現人文美。
作文教學 倡導 人文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文是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在作文教學中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學中應有突出的表現。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在凝重而厚實的人文氣息里接受熏陶,學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發真情,課堂充滿人文的燦爛陽光,才能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學生素質的活動。
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需讓學生懂得追求人性美。為了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人性美,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心,對國家的熱愛,對別人的關愛,對丑惡行為的憎恨。讓學生走出學校封閉的空間,把社會作為課堂,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領略祖國山河美;深入社區,感覺社會的變革;采訪人物,了解人物思想感情,挖掘人性美;開展調查訪問,感覺身邊的變化。這些是學生對生活的直接體驗,因此也就不難從文中見“人”。
“一帶一路”的高峰論壇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中國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走向了世界,也讓世界用全新的眼光了解了中國。我有意讓孩子們回家多看新聞,多關注有關的內容。又推薦了《詹天佑》、《中華少年》等名篇讓孩子們閱讀。在口語交際“祖國在我心中”這個主題中,孩子們可謂各抒己見,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習作中的演講稿就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我和孩子們都深有感觸:“人文氣息”就在我們的身邊。
在引導學生追求人性美的同時,還要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個性。寫作中,首先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感覺,有獨特的見解;在表達中不說套話,假話,有自己獨特的想象。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表達的內容和方式,真切地反映自己所見所聞,寫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要做到這一點,又要讓學生多閱讀充滿創造想象的作品,鼓勵學生進行“異想天開”的創造想象,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點滴發現。要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還要創造一種精神振奮,充滿情趣,生氣勃勃的課堂氣氛,課堂就會充滿了疑問,爭辯和笑聲。在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上我創造了這樣一個情景:小鴨子掉進坑里了,他該怎么辦呢?(“呼救”自己想辦法)哪些動物聽見了,或者看見了,它們會怎么做?如何對話?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各抒已見,議論紛紛,充分表現了自己的見解。而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編故事,自由組合排練童話,并當堂表演,評議。課堂成為了萌發學生聯想比較,綜合選擇,開拓創行的陣地,課堂上充滿了人文陽光。
學生在習作中表的是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的感受,認識和態度,是他們想象中的美好的世界。在評講里,給予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文章中所流露的真、善、美的真情實感。以此來喚醒影響更多的學生。以提高他們的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寫作好習慣。
例如老師在教了由蘇聯著名童話改寫的《七色花》后,問學生“假如你也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干什么?”學生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認識,感知,得出答案;《七色花》還孤兒們以父母,給殘疾人以健康,要讓滅絕的動物獲得新生;讓所有的沙漠變綠洲,要讓祖國的經濟騰飛,讓世界上所有的戰爭都停止,讓人類生活在美好和平的環境中,有自己美好的家園……孩子們的這些愿望表達了他們對祖國、對親人、對環境、對科學的無比熱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每周五學校都會組織社團活動。輪到我組織時,我的法寶就是讀美文。我們周圍有很多本土作家,他們樸實的表達,真摯的感情,都深深打動著我。在他們的眼里,司空見慣的事物都有感情都有靈性。記得我讀完一位署名為“天堂尕保”的作者寫的《母親的布鞋》,在座的一個小姑娘眼眶紅紅的。第二天,她拿著她寫的一篇日記給我看。動情的描述,細膩的筆觸,無疑是她對生活最真的感受!我對她的習作給予了很大的肯定,鼓勵她保持這樣的文風,繼續寫下去!孩子們需要真善美的體驗,更需要老師讓他們有“跳一跳就能夠著”的臺階。
作文教學是能反映學生意識的特殊教學形式。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讓作文教學沐浴人文燦爛的陽光,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切實完善學生人格,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打柴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