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如何構建大學英語有效課堂
高明
如何構建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是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最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從高校教師的角度闡述了構建大學英語有效課堂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大學英語 有效課堂 構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執(zhí)行。課堂教學是外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決定了教學質(zhì)量的優(yōu)劣。本文從高校教師的角度,闡述了構建大學英語有效課堂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理念的提出源于20世紀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的發(fā)展,人們采用實證科學的辦法和手段來研究教學,提出并開始關心“有效教學”。姚利民指出:“有效教學的教學過程應符合有效果,有效益,合規(guī)律性,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四個條件”。所謂有效果,主要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之后,學生應取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有效教學則是為了取得更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所謂有效益,則要求教學效果或結果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要求。有效教學則是為教學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與社會和個人的教育要求一致或吻合的教學。所謂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nèi)產(chǎn)生盡可能大的教學產(chǎn)出,有效教學則是一種使盡可能少的教學消耗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產(chǎn)出的一種教學。
有效的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完成,教師組織課堂,設計課堂教學的綜合素質(zhì)有關。有效課堂教學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是有效果的教學,有效益的教學,也是有效率的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是有效課堂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有效率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因此,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的首要要素就是要看教師是否有明確適當?shù)哪繕恕?/p>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教師教學計劃的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效果的好壞都圍繞著教學目標的展開。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性的原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要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學生習得的有效學習策略為學生以后的研究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在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大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師的提問應該明確、具體、用詞準確,且難易程度以多數(shù)同學經(jīng)過思考后能回來出來為宜。其次,要正確的誘導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集中注意力,敏銳捕捉學生不確切的表達,給予糾正,若答案錯誤或思維方式欠缺,則要通過誘導方式給予啟發(fā),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答案。同時要注意反饋及評價的方式,鼓勵自我糾正。不可籠統(tǒng)表揚,表揚要有針對性。最后,教師提問應該具有探究性和參考性,通過設計一定的探究性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和靈活性。參考性的問題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實踐組織語言。
英國學者維拉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發(fā)展邏輯推理的技能和仔細推敲的判斷及對反思的態(tài)度進行批評性分析的過程。
大學英語教師,必須要主動學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反思,反思的內(nèi)容有很多,比如: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預期,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恰當,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方面的反思,積極的探究尋找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來提升有效的課堂教學。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自我批判反思,以自己實際的教學情境為素材,反觀自己的行動方案,避免以后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和錯誤。也可以通過同行觀摩和討論的方法。教師集體觀摩、討論、切磋來反思教師的個體行為。教師可以通過聽課,公開課,講課比賽,評課等方式進行反思,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有效課堂教學的實現(xiàn)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教師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學目標的設計,課堂提問及課后反思的,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合理有效的教學理論是根本,學生的參與是有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師應該運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真正發(fā)揮有效課堂的作用。
1.任慶梅.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及評價的理論框架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5).
2.徐麗麗.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J].2013, (2)
3.姚利民.有效教學涵義初探[J]. 2004(5)
4.周冬梅.大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之反思性教學[J].《英語廣場》.2014(2).
5.唐力偉.對大學課堂提問的思考[J].《文學教育》.2011(4).
(作者介紹:高明,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