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蜀平
信息技術架起家校共育的橋梁
黃蜀平
本文主要探析了互聯網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入運用為家校溝通,共育成長的家校教育改革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形成現代新型教育觀,構建新型的家校教育模式,提高家校共育實效。
現代信息技術 家校教育 改革創新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采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為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互聯網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入運用為家校溝通,共育成長的家校教育改革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條件,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形成現代新型教育觀,構建新型的家校教育模式,提高家校共育實效。
和教育互動平臺是一套應用于教育系統的高科技信息互動平臺,它是集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于一體,實現家庭與學校的互動、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可以通過手機短信互動查詢的方式,有效解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我每天都堅持給家長發校訊通短信,除了規定的家庭作業外,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我會發一條短信提醒家長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疾病流行時,提醒家長少帶孩子去人多的場合,提醒孩子勤洗手、按時休息。有時家長們工作很忙,常常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老師一條溫暖的短信可以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他們孩子的關心。校訊通就像一個公開的班級信息發布臺,家長通過校訊通隨時可以了解學校班級的主要活動,同時,家長也能利用校訊通向班主任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完成作業情況或請假等,便于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有些家長外出務工,沒有太多時間來輔導孩子學習,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平平。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卻又不知道具體怎么幫助孩子學習。通過校訊通這一平臺,我每天可以及時向家長匯報所學內容,老師的要求等,并向家長介紹一些能夠幫助孩子學習的方法。在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我也會及時發信息給家長,告訴他們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爭取下次考試能取得進步。家長看了我的信息,也慢慢地心平氣和了,不是忙著批評孩子,而是耐心地跟孩子分析原因。家長態度緩和了,孩子也就放下了心理包袱,下次考試的時候就會更認真。
剛來到這個班,我們就建了班級微信群、QQ群,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及時在微信群、QQ群里給家長反饋。例如學校組織了詩詞聽寫大賽,老師把學生比賽的獲獎視頻發到了家長群上,學生家長看后興奮異常,無不為孩子優秀的表現自豪;學校組織的足球比賽,孩子們在賽場上揮灑自如,奮力拼搏的情景感動了家長朋友,都爭相為孩子們點贊;當然,孩子們有做錯事、同學間鬧矛盾的時候,微信群也很好地發揮溝通交流的作用。記得有一次發生在放學路上的事,冉俊偉撿到一元錢,冉子航看見了就說是他的,倆孩子為此互不相讓,掐起來了,同學們也勸解無效,互相都抓得鼻青臉腫,回到家,家長自然心疼自家孩子,可是老師也不在現場,于是我們在微信群里開展“現場調解會”,許多孩子都出來講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雙方家長都認真了解了事情的詳情,分別向對方道歉,并對老師、同學公正的調解表示理解,一場激烈的矛盾巧妙化解了。母親節那天,老師布置了一個“感恩父母”的活動,學生們回到家了,有的給媽媽洗腳,有的幫媽媽涮碗,家長們都很感動,把孩子的照片都發到了家長群上。家長們紛紛表示,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這樣的感恩教育要經常開展。學生家長們常說:“我覺得這個群一下子拉近了老師和家長的距離,讓老師和家長、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也讓家長零距離看到了孩子在學校的點點滴滴,我很多家長都依賴上這個微信群了。”
2000年10月召開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就已明確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我國基礎教育跳躍發展”的戰略目標。新時代的素質教育打破了傳統以課堂教育為主的僵化模式,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育的潛在影響力,突破學校、家庭、社會的交互影響,更注重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而持久的。班級網站、家庭教育網站的創建,能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家長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發揮學校德育網站的陣地作用。學生自主創建班級教育網站,弘揚主旋律,營造教育氛圍,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如我們設立“班級說法”專欄,宣傳法律法規,以典型案例給學生以警示。利用BBS進行網上辯論,輕松的氛圍、活潑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自由的自我成長空間。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搭建起了了一個科學、快捷的橋梁,完善了家校之間的交流融合,大大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工作效率,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注入了新的活力。
[1]《班主任家校聯系藝術》,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芮秀軍主編,2010版。
[2]《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浙江大學出版社,李培明主編,2007版。
(作者單位:重慶市酉陽縣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