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寧
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郭 寧
游戲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策略,在課堂教學師生互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游戲教學結合了學習者的年齡特征和興趣需求,力求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雖然游戲在教學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運用到課堂中的時間不長,小學英語教師在操作上還存在許多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本文對小學英語游戲教學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澄清了小學英語教師的一些認知偏頗,希望對小學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
游戲教學 小學英語 問題 啟發
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教學游戲為載體,學生通過參與游戲活動來學習教材中的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運用學生喜歡且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將知識點呈現出來,變靜態教學為動態教學,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高效率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5]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貫徹了“寓教于樂”的教育原則,具有極大的優越性。教育游戲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新方式,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所以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開始使用這種教學方法。
教育游戲秉承著“寓教于樂”的原則,將游戲和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體現了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運用游戲的形式更好地進行教學。[6]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信心,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使學習者快速融入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激起學習者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習者輕松獲得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教育游戲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活力,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也為踐行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
英語課堂的枯燥無味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游戲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英語教學的生動性和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一)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游戲
教學游戲只是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輔助方法而存在的,所以游戲的選擇一定要與教學內容和目標保持一致,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謹記學習才是教學的目標和重點,切忌本末倒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謹記課堂教學圍繞教學目標有序、有目的地進行,選擇的教學游戲一定要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而且要緊扣教學內容,選擇或設計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游戲,才能將學習的內容和重點融入到游戲當中,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學習“What’ s this? It’s a _ __.Is this a _ _ _?Yes,it is./No,it isn’t.Are these_ _ _ ?Yes,they are./No,they aren’ t.”等句型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少年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可以設計“問一問”“猜一猜” 的游戲,學生在猜側的同時既能復習已學的詞匯和句型,又能增強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通過瞬時閃動圖片讓學生搶答的游戲來進一步鞏固運用以上的知識,這樣,游戲的開展對語言知識的學習具有很強的適切性和針對性,使所學的語言知識也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精心設計教學游戲,使游戲更好的為語言知識的學習、運用服務。
(二)教學游戲的形式要有趣味性
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時,就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的、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欲。[8]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語言知識和掌握語言技能的各項訓練活動中去,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例如在學習課文“How Are You,Aunt/Uncle”時,由于課文篇幅較大,句子較長,假若要求學生一味死記,肯定達不到效果。因此,可采用四組同學分別表演的比賽形式,讓扮演Aunt的同學背上手袋、戴上耳環,讓扮演Uncle的同學貼上胡子、戴上眼鏡。學生爭先恐后上臺表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四組同學表演過后,基本上都能很快地說出對話的內容,這樣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三)教學游戲的形式要有生活性、新鮮性
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表現自己、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自制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年齡特點,選擇游戲時,必須緊密結合兒童日常生活實際,挑選他們喜歡的事物和喜歡做的事情,如卡通人物、小動物、明星人物、玩具、色彩鮮艷的物品等,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畫畫、唱歌、比賽、交朋友、扮演成年人等更是他們所喜愛的。在操練“What day is today? It’s_ _ _.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I’d like...”等句型時可以玩這個游戲:把教室布置成麥當勞餐廳的樣子,全班學生分成4組,圍著桌子坐好,教師在小黑板上把星期一到星期天麥當勞餐廳的免費食品用英語列成表格。每組派一個同學當服務員手拿碟子,上面放滿免費食品(用吹塑紙做成食物的形狀),只要學生用英語正確回答了服務員的提問:“Whatdayis it today? Can I help you,Sir?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就可以得到一個免費食品。最后,統計誰得到的食品最多,誰就是“積極消費者”。這是一個善于抓住學生心理來設計的游戲,可讓學生高興地參與游戲,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下掌握所學得句型。
(四)教學游戲的形式要有針對性、科學性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的趣味性并不是僅僅為了愉悅同學們的身心,它的目的在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或某幾個句子結構、語法及詞匯上,服務于教學,切實可行。比如在描述圖片上畫的內容時,學生的畫各不相同,描述畫的語言也各不相同。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采訪的形式了解別人的畫與自己的畫的不同之處,然后匯報各自獲得的信息,轉述他人畫中的物品,并在此過程中復習“There is.../There are...”句型,以獲得對語言點反復循環操練的效果。成功的交際性游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擴大交際活動中的信息交流量和語言運用量,以達到學以致用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由于英語進入小學階段的時間并不算長,游戲教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運用尚未成熟,還存在很多不足。游戲教學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引入課堂主要是為了活躍氣氛,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然而,在運用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游戲教學的本質理解的不透徹,對游戲的設計不夠全面、系統,缺乏重點。另外,教師自身素質的局限性也未能使游戲教學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一)游戲缺乏目的性
教學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和過程呈現教育內容,游戲活動的開展要為課堂教學服務,游戲的設計應該圍繞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及生活實際需要而開展,是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的結果,通過游戲操練來訓練和鞏固學生的知識技能。然而,有些教師在字母類游戲、詞匯類游戲、情景表演類游戲等的運用中過度注重形式,游戲的設計表面看著熱鬧,對于學生的語言操練和交際訓練作用卻不是很大,整個游戲環節下來學生在語言技能方面沒有很大收獲,導致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現象。
(二)游戲缺乏靈活多樣性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形式要盡量真實豐富。根據卡里亞的觀點,教師在選擇游戲的類型時,首先應該考慮選擇適合學生實際語言水平的游戲,同時充分考慮教材本身和學生現實生活間的關系,這樣才能保證游戲教學得以真正進行。[1]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有意注意力的時間僅為15-20分鐘,具有好奇、愛玩的特點。[8]而有些教師忽略了學生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中反復運用同一種游戲,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學生們的興趣也就會逐漸消失,致使學生們參與度不高,進而沒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新,針對不同的內容,設計內容豐富、時間適宜的游戲,使教學內容和形式滿足小學生的新鮮感和求知欲。
(三)游戲缺乏廣泛參與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任何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都應該以有利于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與實現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為宗旨。新課程改革倡導“面向全體,體驗參與”的理念,強調課堂教學活動應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多設計能相互協作、發揚團體精神的競賽類游戲,在組織游戲開展時要兼顧全體學生并適當照顧基礎較差的學生以及內向的學生,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其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游戲中充分展現自我,為他們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體驗說英語的快樂。[2]但筆者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每當開始游戲時,老師往往會以“Any volunteer?”“Who wants to try?”這些提問方法或者通過點名來尋找游戲的參與者,結果參與其中的往往是英語優秀且有充足自信心的學生,其他同學則自動成為觀眾,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游戲中去。
(四)游戲缺乏評價性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新課程標準指出應建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8]小學生具有向師性,都喜歡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3]因此,在開展游戲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生表現出進步或閃光點,教師一定要及時地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但有些教師卻對所有學生的回答都給予“Good”, “very good”的評價,失去了評價的真正意義。而教學游戲結束后的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評價這一環節容易被教師疏忽或草草帶過,導致課堂游戲效果沒有得到良好的反饋,不利于促進有效的教學活動。因此缺乏評價的教學游戲是不完整的,只有對學生的積極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并輔助一些獎勵機制,才能維持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游戲教學如果能夠科學而有效的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將會為小學英語教學注入活力,達成老師與學生、游戲與教學的有機融合,在寓教于樂、激發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還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以及情感態度的養成,取得更大的多元教學效應。[4]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游戲教學充分發揮了“寓教于樂”的特性:一方面,在游戲教學活動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感知語言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游戲教學營造的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和鼓舞力。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濃厚的興趣匯成強大的驅動力,推動學生自主、持續地向提高語言能力的目標努力。
(二)豐富學習形式,積累學習信心
游戲教學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鮮活的現實場景、賞心悅目的畫面色彩等,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操練和練習時不再感到枯燥和厭倦。[9]同時,通過學生在游戲教學中的表現,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及時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并積累信心,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學習新知識,主動向更高難度的知識發出挑戰,從而形成熱愛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體驗社會角色,養成情感態度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很少有機會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中,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很不熟悉。游戲教學創設的各種生活情境,能讓學生在游戲中通過體驗不同的角色,參與到家庭、學校、社區以及更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增強其社會公民的意識,培養其參與家庭、學校、社會生活的能力。另外,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學生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也可以在無形之中培養小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游戲加入英語教學固然有它的有利之處,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利用時也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游戲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啟發性、形式多樣化、靈活性和科學性。英語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英語要想成為學生喜歡學的、有趣味的一門功課,就需要教師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建立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策略,在充分分析學生特點和教材后,運用恰當的游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另外,英語游戲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讓游戲教學法真正成為學生喜歡并有效的學習方式,小學英語教師應不斷探索游戲教學法的新路徑,使游戲教學法煥發出更強的活力和生機!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胡海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3]李梅.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0(12).
[4]李彤彤,馬秀峰,張明娟.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2(3).
[5]魯子問.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6]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字出版社,2008.
[7]秦敏.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探析 [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
[8]蘇碧洋.小學生心理學[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9]于曉紅.淺析小學英語課的游戲教學法[J].現代交際,2010(12).
(作者介紹:郭寧,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