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巧設數學問題 提升思維能力
張 敏
新課改下將素質教育放在的了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并強調了教學中問題提問技巧的重要性。事實上,巧設數學問題,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就數學問題設計技巧運用的重要性、當前數學問題設計中所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方法這幾方面的內容進行相關的論述。
數學問題 設計技巧 數學思維
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標準指出,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學生深入化的來理解數學,并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就這一角度而言,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是一門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養的學科。這表明,教師在教學中不但應教會學生簡單的數學知識。同時,還應以數學教學為媒介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培養。進而來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思維來學習數學,在這一過程中來不斷的培養、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為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下更為有利的數學思維基礎。
問題的設計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在當前新課改下所提出的素質教育教學觀念中的數學思維靈活性、素質創新培養而言,巧設問題無疑為這些能力的培養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事實上,恰當的、科學的、合理的、巧妙的數學問題設計,可有效的發散學生的思維。這些經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內包含有不同層次的思想內容,為學生數學能力、心智的培養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支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大門將被打開,并通過問題去思考、探尋解決的方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得以更好地培養,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引導其喜愛上數學這門學科。由此可見,數學教學問題的設計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2.1 教學問題設計單板
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將學生數學基本技能的培養、基本知識的掌握定為主要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是一味的機械化的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相應的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開始變的僵化,數學創新能力教育不足。雖然,教師也會有針對性的進行數學問題設計,但是問題僵化、層次性不強,無法有效的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2.2 學主體不明確,問題設計針對性不強
另一方面,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漠視了學生這一重要的學習主體。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設計時針對性不強,未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下來設計問題。導致問題設計趣味性不強,將學生情感忽視掉了。而這樣的問題是無法引起學生興趣的,影響了問題設計的效果,無法激發其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創造力、人格的熏陶等多方面都是不利的。
3.1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
任何一門學科發展都是源于生活的基礎上所逐漸形成的,數學同樣也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所以,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立足于生活,從生活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設計。例如,在講解圓錐數學知識時,可先問一些有關漏斗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大腦中呈現出圓錐的圖形,而后在將本課時圓錐知識進行講解。這樣的問題設計更貼近于生活,也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3.2 從趣味的角度設計問題
教育工作者指出,興趣是學習的源泉,通常人們更愿意在感興趣的問題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思考。事實上數學問題的設計也是如此,學生更愿意去分析其所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的設計時,要立足于學生從趣味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學來學習數學,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更有意義,效果會更好。
3.3 讓問題更具有懸念性
另外,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的設計時要讓問題具有懸念性。好奇是學生的天性,這種具有懸念性的問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重視。從而不自覺的開始思索問題,尋找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將得到更為全面的培養。
3.4 結合學生心理設計問題
由于,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知識,對其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而,教師在進行數學問題設計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結合學生的心理、思維方式來進行問題的設計。這樣的問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自動自發的來對問題進行討論,此時數學思維、創新能力也相應的得到培養。
在新課改理念下,人們更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而要想全方面的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教師首先要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完善、改進。具體到實際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來巧設問題。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其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行培養。
[1]辛懷葉.巧設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思維 [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一)[C].:,2006(2).
[2]陳波.巧設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02).
[3]林永暉.數學問題的設計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7).
(作者單位:安徽省蒙城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