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順 王歡歡
阜陽地區國學教育發展途徑探討
丁 順 王歡歡
中華文化,基于國學,國人智慧,凝于教育。20世紀末至今,我國傳統文開始化逐漸恢復生機與活力,“國學”復興思潮席卷中國大江南北。但是由于其與現代化教育本質稍有沖突,市場經濟下國學教育培訓機構的亂象,產生了諸多問題。此調查報告是基于對阜陽地區下轄區縣為代表的國學教育市場的調研后,對國學教育發展途徑進行的探討和研究。
阜陽地區 國學教育 發展
國學是中華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的巨大遺產,也一直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國學教育是傳承國學文明的重要平臺和載體。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加上國家政策的有利引導,傳統文化“復興”思潮逐漸成為社會上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重視傳統思想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國學可以使孩子學到關于道德、禮儀、孝義、尊師重道等方面的知識,對孩子的品德性格有著良好的塑造作用,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價值觀。
如今我國的國學教育主要分為兩個大的類別,一是由公立或私立的中小學培訓部分教師開設相關的國學課程,二是由私人的國學教育機構,提供與國學文化相關的技藝培訓。這兩類分別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國學教育,并普及到國學教育受眾體,這對國學教育的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二者都產生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筆者以阜陽地區的市場調研為基礎,從阜陽地區的國學教育現狀入手,以小見大,從而探尋我國國學教育的生命力,進而對國學教育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調查階段:
2016年10月—11月城區:安徽省阜陽師范學院附屬小學;阜陽市南京路小學
2017年2月—3月鄉鎮: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田集中心中學;阜南縣王家壩鎮中心小學
筆者對阜陽地區的考察,主要通過街頭隨機采訪、實地分發調查問卷和網絡問卷推送的三種方式,調查國學教育在民眾間的普及認知程度。我們共計投放1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800余份。
針對阜陽地區國學教育市場的調研,筆者將其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各類人群對于國學教育持什么樣的態度;二是民眾更傾向于公立學校開設國學教育課程,還是更傾向于私人國學教育機構;在回收問卷和隨機的街頭采訪中,我們的調查對象也分為鄉鎮城郊和城區兩種環境略有區別的家長和學生。
調查組走訪了鄉鎮學校代表為:阜陽市阜南縣田集中心中學、王家壩鎮中心小學。城區學校代表為:阜陽師范學院附小,阜陽市南京路小學。
據筆者調查數據顯示,阜陽市僅有幾所公立中小學對國學教育均略有涉獵,如穎上管仲小學、阜陽市阜南縣田集中心中學、王家壩鎮中心小學。
回收問卷中,有77%的家長和83%的教師認為國學教育對孩子起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近89.1%的家長和92.7%的教師認為國學教育對兒童的個人修養發展和人格發育成長起到了良好作用。
而鄉鎮和城區的家長學生對于國學教育看法也略有偏差,鄉鎮城郊的家長對于公立學校開設的國學教育采取的是較多的信任。而城區的家長則是更多的選擇校外的國學技藝培訓班或培訓學校。
1.國學教學內容不規范,研究滯后。阜陽地區國學教學并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和權威的教科書,優質教學資源和優秀教師數量相對短缺,教育內容不夠深化。國學教育的發展缺少深入的探索及政府相關部門政策的支持,現有的教育系統相對于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的大環境較為滯后。而且國學課程沒有明確的組織體系,課程標準不統一,目標不明確,對于該如何界定國學,如何制定國學課程,以及各個教學階段的銜接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2.應試教育的限制。國學教育的主旨在于用中華傳統文化滋養孩子們的心靈,提升孩子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孩子實現正視功利與增強精神力量的良好效果。然而,目前的教育環境仍然傾斜于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就目前形勢而言,中國的傳統國學教育只是國學熱的一個側面反映,國學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內容仍未被列入考試項目,國學在升學考試中占有的比重比較小,這使得國學教育的發展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強有力的支持。
3.社會教育的異化。現如今隨著社會經濟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多數學生課余時間都投入在手機游戲、網絡聊天等休閑娛樂上,使得自身過早地接觸了社會和網絡上的駁雜信息,反而對中國的傳統國學經典認知和了解不足。
1.私立國學培訓機構的局限
(1)私立、民辦教育機構的管理不夠完善。首先是政府權威部門方面,國家與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宏觀管理上失控,導致私立國學培訓機構管理缺少有效的機制。而在民辦教學方面,短時間內又沒有一個具有權威獨立性的管理機構來進行統一的經管和指導,導致私立學校和民辦教育很難適應于當下的教育情況。
(2)私立國學培訓機構內部管理混亂。在招生方面,隨意允諾,對之后的教育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也損害了自身的信譽;在財務方面,收費款項較為混亂,收費金額較為高昂;在權益方面,私立培訓機構間競爭壓力較大,有些學校甚至惡性競爭,破壞市場秩序,對教育環境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私立學校大部分以市場為導向,其利益所在決定著它企業性的低投入,高回報的特點,無法真正擔當國學教育的重任。
(3)無法融入真正的教育系統。私立民辦培訓機構相對于公立學校的辦學起步時間較晚,自給自足的能力較差,并且由于福利待遇和市場需求等問題,很難吸引到真正好的國學教師,教師資源不穩定,流失率較高致使教育質量偏低。種種現狀使其在內部教育建設的完善過程中,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都難以和公立教育相媲美。
2.公立學校國學教育的局限
由于阜陽地區中小學整體對國學教育涉及較少,我們通過查閱資料,考察了其他地區的國學教育發展情況。2007年、2008年、2013年都有學者分別發表論文就濟南、沈陽等地區的國學試點學校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1)學校本身和相關教育部門對課程體系編纂的重視程度有些不足,對國學教育投入資金較少,無法持續對國學體系進行開發。近幾年國家相關政策扶持力度逐漸傾斜,但是短時間內無法對國學教育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2)高校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國學基礎知識培訓有所缺乏,小學和中學的語文教師沒有完整的國學知識體系,使得教育和普及國學更加困難。并且高校對中小學語文老師的國學教育等方面缺少相關技能培訓,使國學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系統產生混亂,與當下的課堂教學有較為嚴重的脫節。
3.公私國學教育的優點
(1)公立學校:相較于私立培訓機構,公立學校有著十分完善的軟件硬件配套設施,以及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得到國家財政上的支持,資金較為充足,且學習費用較低。師資穩定性方面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2)私立培訓機構:其專業化程度較強,對國學教育方面研究更深入,有專門配備的國學教師,教學質量更高。一般都是小班教學,便于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1.根本方法:公立學校+正規國學教育機構
公立學校提供系統化現代教育,可以創設如金字塔一般的課程系統,遵循的長線教育觀。教育機構開展類似于素質拓展的活動,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兩者結合,更大程度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得到更多的學習的機會,也助于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了解自己的內在潛力。
2.組織形式設想
(1)開發國學教育夏、冬令營旅游線路。前往國學圣地,以公立學校為單位,私立教育機構組織策劃。如前往孔孟故里,浸入式的學習國學,游覽孔廟、孔府、孔林等國學盛景幫助提高中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加深孩童的國學情懷,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再加以一系列的國學活動寓教于樂,全方位提高孩子們的古典文化素養。
(2)開展素質拓展類活動,采用寓教于樂的素質化教育。在課程學習中穿插國學素養熏陶。如開展國學主題活動、課前誦讀國學經典、分享國學小故事,使學生深刻體會國學的韻味。或開展一些民間游戲活動、古詩詞朗誦比賽、書畫競賽與展示、“弟子規”踐行活動等等。使孩子們對傳統國學有更深層次認識,有利于培育學生們的國學情懷,進一步的培植孩童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根基。
(3)國學傳統技藝培訓。利用私人國學技藝培訓機構資源,讓孩子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琴笛器樂、棋藝茶道、書法水墨畫等古典藝術,感受著漫長的文化沉淀下來的中華民族獨有的、純粹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精神底蘊。
(4)在校園內開設國學體驗館。由校外國學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技術設施支持,通過宣傳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打造3D映像等,使孩子們感受國學的魅力。對吸引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興趣。使幼兒體會陶冶幼兒情操,增強其國學素養與人文情懷。
誠然,把傳統的“四書五經”式的教育與現代化的教學培養方式完美地聯系在一起并不是容易的事,它不是在每周的課程表中增加一門課那么簡單,也不僅是簡單的改變一下觀念,填充一下國學理念就能解決的。它是一個系統性、階梯性的龐大工程,有許多技術性的困難需要克服。時代在發展,文化在復興。我們不能讓國學如暗夜中綻放的禮花,僅璀璨一瞬間,便煙消火滅、無聲無息。
我們相信,只要國家開始重視,民眾開始認可,國學教育的復蘇一定如旭日東升般光芒萬丈,國學蘇醒的洪流也一定會勢不可擋!
[1]錢穆.《國學概論》.商務印書館. 2004.8
[2]章太炎.《國學概論》.中華書局. 2003.1.1
[3]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編印本
[4]徐友漁.“國學熱”的淺層與深層問題[J].博覽群書,2010.3.5
[5]周慧;中小學國學教育研究的進展與問題[J];課程教育研究;2015
(作者介紹:丁順,王歡歡,阜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學生。本文指導老師:徐春婷、胡習之)
2016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項目編碼: 20161037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