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話題
徐春美
在可持續性和設計倫理的框架下,所有的設計都是有前途的,所有的設計師內心也都是樂觀的。當代是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正是在這個時代,個人才有最大的機會脫穎而出,各行各業也才有最大的機會向公眾證明他們值得公眾的信任。設計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設計師的基本哲學或價值觀……
譚暉
從普遍的意義來看,設計亦可被看作是藝術與生活的中介。康德以降無利害的審美靜觀,被認為是對待生活時更高級的態度,并區別于以利益為導向和實際效用的態度。現代設計無疑是號召以一種行動的生活代替沉思默想的生活,而走向康德的反面……
白曉宇
讓整個世界都相信惡劣的環境問題已經不是最緊迫的了。現在,必須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用最經濟的方式實施綠色原則,這才是最主要和最緊迫的挑戰。實現這一目標的三個必要因素已經有了。我們已經有多種清潔技術,它們正變得經濟實惠。政治方面的動力和支持也是急需的。如果我們想把地球留給后代居住,可持續發展建筑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這個時代最關鍵的問題……
趙宇
現實社會中,技術修復逐漸成為業界所關注的重點,而焦點修復被人們冷落,這是對現實的忽視,危害性極大。人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多地被賦予商品的屬性,而非區域性。其結果就是事物性質的轉變,比如生態修復變成與社會和自然進程相分離的商品……
侯海燕 鄧小渠
零浪費城市理念要轉化成現實,須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一切產品、建筑、社區和城市的設計、生產、維護/營運和回收/再利用。我們必須明白,開發廢品管理系統有賴于各種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實現零浪費城市目標,確立一體化的綜合設計策略,協調運用零浪費城市六大核心原則至關重要……
肖紅 陳香
零浪費,這種備受人們質疑,但卻無限渴望的烏托邦式的理想目標,將會是接下來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中一個極其重要而復雜的研究課題。在《零浪費設計》一書中所提及的相關基本理論、政策、管理運作模式,以及書中所分享的各領域的探索性實踐案例,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景拉開了序幕,研究者們的努力,讓這一目標并非遙不可及……
陳香 肖紅
建筑的生命并不一定會隨著其功能壽命的消逝而消逝,諸如建筑材料、空間、結構等元素,即使在建筑的功能意義已經喪失的情況下,也依然保存著強大的物質生命力。因而,既存建筑的開發再利用是對既存建筑自身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