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オ?
摘要:黨校要卓有成效的運轉,進一步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離不開學員主體性的發揮。本文主要介紹三種提高學員主體參與度,適合黨校課堂的研討方法:世界咖啡館、激發式訪談和開放空間。
關鍵詞:主體參與;世界咖啡館;開放空間;激發式訪談
黨校教育必須突出自身特色和自身優勢,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黨政干部,了解最真實的民眾需求和工作需要。黨校要卓有成效的運轉,進一步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離不開學員主體性的發揮。他們是黨校教育非常好的資源,應該最大限度的發揮學員的主動性,使他們成為黨校課堂真正的主人,達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目的。下面介紹三種適合黨校課堂的參與方法:
一、世界咖啡館——重要的研討形式
(一)世界咖啡館的理念
世界咖啡館是一種簡單而又創新的討論重要議題的方式,它以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著稱,在歐美流行數十年。是管理學大師、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彼得圣吉最推崇的討論方法,已引導過多個重要的國際會場。
這種討論因環境設置和討論方式極像咖啡館而得名,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熱烈的討論氛圍,可以喝咖啡、品茶、放輕音樂,使人安心并且感受到被邀請的宜人環境,大家可以放松的的思考、傾聽與發言,每個人都能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和參與。
大家分組進行若干輪的討論。每輪結束后,一個人作為桌長留在原桌不動,另外幾人“大風吹式”換座位,隨機分散到其他任何一組。桌長歡迎到來的新參與者,并和他們共享此前的會議精華,然后由各組新來的參與者敘述他們帶來的討論成果。糅合多方的觀點后,這個桌子的討論繼續進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多輪以后,全體成員集合在一起分享各自的領悟和學習結果,將團體智慧顯性化。
世界咖啡館的團隊運作理念是“小桌子轉動大世界,激發精英思考”,這一討論形式顛覆了傳統會議“坐而言”、然后“起而行”的單線流程,刻意在討論過程當中規劃出交流、糅合、反思、行動的循環過程。
(二)世界咖啡館討論程序
確定討論的主題后,根據實際情況把學員分為幾個小組。按下面五個環節進行:選桌長、兩輪討論、成果展示和小組教師總結提升。
第一環節:選出桌長。歡迎成員,調動大家積極參與討論,記錄討論要點。
第二環節:在桌長組織下,針對主題“輪流談論”,并把各種想法用文字或圖形表達出來,桌長摘記涌現出的好想法,及時梳理思路。
第三環節: 大概20分鐘左右結束第一輪討論。桌長留在原位不動,其他人隨機游動到其他任何桌上,重新組合為一桌。桌長歡迎新伙伴,并和他們共享上一輪的討論精華,新伙伴們敘述他們帶來的討論線索,相互融合后,繼續深入討論。討論的同時,桌長和小組成員一起努力,將討論要點和主要內容整理出來。
第四環節是“成果陳述”。多輪討論結束后,由桌長闡述討論結果,學員做有效補充。
第五環節,小組教師針對自己所在小組的討論,作總結提升。
實際操作的時候,可根據實際需要和實踐情況,來決定安排幾輪討論,然后由組織者進行總結反饋評估。
二、激發式訪談——相信問題的力量
激發式訪談原本是一種訪談方法,通過它可以了解特定區域內生活著的人們的看法、利益和需求。出發點是相信人人都有積極主動性,如果發生的事與他們息息相關,就認為參與進去是有必要的。
它最初由社會工作者在居民區發展出來的工作方法,具體做法就是,通過舉辦激勵參與的座談會,了解利益相關者的感受和想法,詢問他們目前的困境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接著詢問他們對于改變現狀有多大的需求,以及他們能為改變現狀做些什么?經過實踐發現,這種方法更適合于黨校課堂。面對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干部,他們更能體會基層民眾的迫切需要,也能深入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
激發式訪談適合用于開放性問題,開始時候,參與的學員往往覺得自己也很惶惑,需要給予答案和幫助,甚至沒有解決問題的最好出路,只是抱著好奇和謹慎的心態看個究竟,而在座談會結束時組織者卻從他們那得到了具有專業性參考價值的信息。與此同時,被問詢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對自己工作環境的思考,這里特指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例如什么是民眾需要的和不喜歡的,問題出在哪里,什么事阻礙事情的發展,哪些人和物是關鍵,有沒有可能解決,怎么解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黨校的學員,具有不同的工作背景,來自不同工作崗位和部門,具有較好的學歷知識背景,從事各部門、各領域的研究,大家交流想法,促成合作,可以達成更完善的咨詢報告。
作為教師,起到一個催化的作用。只需要有探詢式問問題即可,調動學員參與課堂討論,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為創建一個公平、公正、充滿活力的社會貢獻力量。
深入群眾,才能知道他們的所思所盼,了解最真實的想法和最迫切的需要,核心思想就是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用智者的眼光來珍視群眾里細小的創意。而基層黨政領導干部對這些問題感觸最深。 “熟悉自己工作環境和民眾需求的官員,是社會治理的專家”。激發式訪談就是要相信問題的力量,主張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與其他的調查方法和詢問方法不同的是,當一個激發式訪談活動一展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不知不覺的、由黨政領導干部參與的,變化的開始。談話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會越來越明了。
三、開放空間——靈活松散的會議模式
開放空間是一種民主討論會議的形式,“開放空間”(Open Space)是將在一到兩天半的時間把50到300甚至更多的人里帶到一個空間,由參會者自行討論的一種動態的會議模式。
教師圍繞特定主題,營造民主開放的空間氛圍,引導學員自由暢談。這種討論方式大家隨意談論,隨意走動,可以選擇或更換任何交談對象,大家七嘴八舌,想到哪說到哪兒,就是要這種七嘴八舌的即興發表言論。充分的民主研討,充分吸的收集體智慧,不局限于“臺上臺下”的舉手交流和“提案”交流,參會者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個研討角落,分享他人的觀點和發表自己的觀點。
在“開放空間”進行過程中,通過參與者的溝通、互動、合作、創新、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無論是培訓,會議,還是普通的員工例會,都可以嘗試運用“開放空間”這種形式,結果都將是十分有效的,尤其適用于要復雜的問題,或是大家的想法有分歧的情況。“開放空間”具有召開方便、溝通順暢、反饋及時的特點。
“開放空間”是一種可以激發思想創新的方法,可以提升領導力,使得人們在普通的交談中產生非凡的結果。這是一種新的嘗試,可以把學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很多方面與傳統的會議大不一樣。
[參考文獻]
[1]李森,李霞.論參與性教學的背景、內涵和實施.西南師范大學學報[J].2005.1.
[2]王永民.世界咖啡館——種催生集體智慧的學習方式.中國稅務[J]2014.11.
[3]王力國,張文佳 ,張建濤.開放空間與功能復合——新型教學空間設計方法研討.華中建筑[J]2010.8.
(作者單位: 赤峰市委黨校,內蒙古 赤峰 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