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紋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一次明確地把早期閱讀教育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20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語言領域中提出“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經常抽時間與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的教育建議。英國當代著名青少年文學大師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中說:“閱讀總是需要場所的?!痹缙陂喿x教育作為幼兒園語言領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經成為國內外幼教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基于以上認識,我園從中班開始在班上設置借閱區,一直延續至今。班級借閱區就像一個微型圖書館,孩子們可以像在圖書館那樣借閱圖書。經過兩年的嘗試,孩子對圖書的熱愛與日俱增,每天去借閱區看書、每周的借書日成為孩子的期盼,閱讀圖書成為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種自覺行為。
一、家園共建班級借閱區
1. 家庭參與班級借閱區的創設
研究表明,家長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合力的大小取決于二者之間的關系,二者完全一致時合力最大,因此班級借閱區的創設僅靠班級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把家庭的力量也爭取過來,鼓勵家庭為班級借閱區提供圖書。到目前為止,區域里圖書資源均來源于家庭和班級雙方。由于圖書資源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孩子借閱的質量,因此我們為家庭提供了一定的指導。在成人的思維模式里,對書的閱讀一般意義為文字閱讀,很少去關注圖畫的內容,這種習慣也自然而然地傳遞于與孩子的親子閱讀中。我們通過班級家長會有關親子閱讀的小專題講座,以及在每周的家長通訊上設閱讀專欄,向家長宣傳有關幼兒閱讀方面的知識,如“還應該讀書給孩子聽嗎?”“圖畫書里圖畫的魔力”“喜歡重復讀一本書不是問題”等,這些理念的滲透,使家長對閱讀的理解有了改變,知道了要讓孩子開始閱讀,認字并不是第一步,對書的好奇、喜歡看圖、喜歡聽才是第一步,從中也為圖書的選擇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2. 對班級借閱區圖書的要求形成共識
由于有了之前為家長觀念轉變所做的工作,家長對班級借閱區的開展紛紛表示贊同和支持。為了給孩子提供優質圖書資源,我們和家長在圖書的選擇與提供上達成共識。如在中班階段,借閱區的圖書一般選擇以動物為主角、圖畫篇幅大文字少或是大開本的圖畫書以及無字書,圖書內容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語言有一定韻律等;大班階段,可增加以學校、家庭生活為背景的圖書、科常類的圖書以及系列叢書等。
3. 老師對圖書資源應予以甄別
日本的教育理論家木村久一在其著作《早期教育和天才》中提出:“在孩子的樂趣中,最重要的是讀書。一個人喜好什么樣的書,往往決定于他第一次讀的是什么書,而且幼年時期讀的書往往能左右這個人的一生。”因此,對于家庭提供的圖書,老師要善于甄別,選擇有價值的圖書投放于借閱區。老師還應根據家庭的圖書資源,查漏補缺,并根據教育教學的進程和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點等及時補充圖書,使班級借閱區呈動態發展。
二、創設班級借閱區環境
經觀察發現,人們到圖書館絕大多數是一種自覺的、自愿的主動行為,沒有強加的意識。少年兒童圖書館向每個到館的孩子敞開大門,孩子們在圖書館里自由地翻看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圖書,覺得自在且沒有壓力。作為圖書館縮型的班級借閱區,也應該成為孩子自由漫步的書香地。
1. 在班室中選擇合適的位置設置班級借閱區
活動區是教師根據幼兒興趣和發展的需要而設置的教育環境。由于我園班室面積不大且要兼顧學習、生活,給活動區設置帶來一定難度。而班級借閱區是本班的重點活動區域,因此在位置選擇上我們予以首要考慮?;陂喿x活動需要較為安靜的環境,本班在選擇借閱區位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獨立的空間、人流較少的位置,因此我們把借閱區首選于與課室相連的長廊區域。事實證明,由于這個位置相對獨立,其他區域的活動不會影響到孩子的閱讀,孩子可在此盡情地專注于圖書中。在借閱區的一堵墻面上,有長達2米的大窗戶透光,在天氣睛朗的早晨里,陽光輕柔地灑進區域里,孩子們仿佛沐浴在書的海洋中。
2. 圖書的擺放
由于借閱區可利用的環境不多,圖書的擺放是一個關鍵的因素。我們利用了文件架存放圖書。我們和孩子一起把圖書進行簡單分類,如故事類、科學類、期刊類、親子共讀類等,并在這些類別中按書的大小再進行細分。分類后,我們給每本圖書編上數字號碼,在圖書存放架標示明確的標志,如1—9、10—19、20—29等,孩子通過圖書的數字編號與圖書存放架的標志一一對應的方法,能較清晰地把圖書按要求取放。
此外,圖書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我們利用圖書架定期進行圖書推介,如系列叢書、專題圖書等的推介,《鼠小弟系列叢書》《視覺大發現》《艾瑪系列叢書》等成為孩子爭相閱讀的對象。
3. 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設置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良好的環境創設能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誘發孩子的積極行為,并不斷重復,它所起作用與教師的言傳身教一樣重要。我們把墻面充分利用起來,把借閱規則滲透其中。
在規則的制定上,我們尊重孩子的主觀愿望,在借還書日的確定上從開始的周五和周一調至周四和周一,給孩子更多的時間閱讀自己所喜歡的圖書;在借還書流程上參考孩子到圖書館借閱的經驗進行制定。規則制定后,我們外化為環境。由于孩子對文字的認識不多,我們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再現。孩子把借閱的流程、圖書擺放的方式等用簡圖的方式繪畫出來,老師配以簡短的文字,一目了然。
為激發孩子對優秀繪本的閱讀興趣,我們設置了“新書介紹”專欄,定期向孩子推介借閱區里的好書,并請孩子在閱讀這些書后,向其他小朋友分享閱讀的經驗,這樣一種如“滾雪球”般的方式可以不斷擴大這些圖書的影響力,營造一種爭相閱讀的氛圍。我們還鼓勵孩子把自己閱讀后的感想記錄下來,在“圖畫書里的……”欄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用稚嫩的筆觸抒發自己對圖書的感受。環境就如會說話的老師,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使孩子能夠自覺地在環境中修正自己的行為,“潤物細無聲”。
三、讓孩子成為班級借閱區的主人
班級借閱區建立的初期,由于孩子對區域的規則不熟悉,更多管理的工作都落到了老師身上。孩子們通過觀察老師的行為,以及對借閱區的逐步熟悉,自主地要求協助管理,于是圖書管理員就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了。
孩子們以輪流承擔的方式擔任圖書管理員,主要負責兩項工作,一是日常的借閱區圖書管理,二是借還書日負責辦理借還手續。每天的進區活動后、自由閱讀后等環節,圖書管理員都要在借閱區檢查圖書的情況,遇到沒有整齊收拾時,圖書管理員要肩負起管理的責任,督促小朋友重新收拾至好為止。遇到圖書破損的情況,圖書管理員還要與小朋友一同負責修補。逢周一和周四,圖書管理員要在早餐后準備好工具,如小朋友記錄用的筆、借書和還書專用印章等。借書的時候,小朋友選擇到自己要借的圖書后,在自己的借書證上登記好圖書的編號,圖書管理員必須仔細核對編號是否正確,確認后方能在相應的位置上按上“借”的印章,表示完成借書手續;還書時也同樣要完成核對、按印章手續,并檢查小朋友把書歸還原位的情況。
這樣一種孩子們自主管理班級借閱區的模式,使孩子真正成為班級借閱區的主人,閱讀成為一種自主需求。
在這個圖書館的微型世界里,我們時常會看到,孩子們因為發現了一本自己所喜愛的圖書而驚喜,會因為要找一本愛看的書而聚精會神地尋覓,也會為看到喜歡的情節而發笑……他們總是那么忘情地投入其中,也許,這就是班級借閱區深深地吸引著孩子的原因吧。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