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怡源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在各行各業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眾多行業開始呈現衰落的趨勢,傳統媒體首當其沖。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當代的媒體人摒棄在傳統媒體當道的時代所形成的固有思維模式,將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相結合,使其煥發新的光彩。文章主要就這一現象闡明了什么是“互聯網思維”,以及“如何將其運用到新聞生產與傳播的改革當中”這兩大問題。
關鍵詞 互聯網思維;改革;新聞;生產與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2-0073-02
許多傳統行業都要面對互聯網在社會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的情況,而在媒體行業中,互聯網以遠遠優于傳統媒體的時效性和互動性一舉成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新聞載體,面對互聯網的高度沖擊,傳統媒體的衰落可以說是無法避免的。而為了防止傳統媒體由于對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方式過于單一的原因而退出歷史舞臺,就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所以,媒體人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聞的產生、傳播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就成了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一大
熱點。
1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1]。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各大網站、微博、新聞客戶端等一系列新興的新聞傳播途徑與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興媒體以其獨特的時效性、互動性和趣味性搶占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這就導致傳統媒體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少,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媒體人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聞的生產與傳播途徑進行改革和創新。最近幾年已經有一部分與互聯網結合的新聞媒體出現在大眾面前,但是在媒體人沒能真正的理解并且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情況下,這些新媒體的不足之處就尤為明顯。如果想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改革使自己在新聞界立于不敗之地,那么透徹的理解并且掌握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對每一位媒體人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聞進行改革
2.1 從新聞采訪的方式出發
傳統媒體大部分以廣播、電視以及報紙、雜志等主要傳播方式,與新興的網頁、微博、新聞客戶端等傳播方式相比,傳統媒體最大的缺點的就是缺少時效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如果無法改變現狀,傳統媒體的受眾群體勢必會大量流失。所以,利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聞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要做到這點,一方面,要對當今記者的專業技能進行提升,使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快速的撰寫滿足某些特定要求的新聞稿件,另一方面,就是要對采訪的方式進行創新,將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相結合。記者作為新聞的第一經手人,提升其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采訪方式就需要媒體人結合自己所處的環境背景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許多國家開始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方式進行創新,就像BBC的一檔在線節目《目擊》曾經策劃過一次報道,為過去100年的每一天制作一份國家檔案,任何就某一個特殊日子有故事要講的人都將被邀請來做錄音,并與其他人分享和記憶[2]。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BBC電視臺放棄了原本的傳統新聞運作模式,而冒險地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讓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的方式,這么做的好處是大大提升了節目本身的趣味性和人民群眾對節目的參與度,使節目的關注度和可看性得到了大幅度的
提高。
2.2 有針對性地選擇新聞內容
雖然新聞的受眾群體沒有明顯的指向性,但是主要受眾群體應該是以青年和中年人為主,所以在改進新聞的生產與傳播方式的同時,也需要媒體人對新聞的內容有所篩選。經過縝密的調查,我們得到了如下一組數據。在我國,“騰訊新聞”已經成為下載量最大的新聞客戶端,同2014年相比,2015年的騰訊新聞移動端活躍用戶增長了78.6%,僅僅是每天的頁面瀏覽量就能夠超過20億,但央視移動端的各方面用戶加起來只有1.3億[3]。如此懸殊的差距恰恰說明了人們不僅會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方式來閱讀新聞,甚至在同樣的新聞載體上,對選擇自己所要觀看的新聞都帶有極大的個性化特征。比如《新聞聯播》可以說是20世紀末每家人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在當今社會,除了家里的長輩之外,幾乎沒有人會主動打開電視機去觀看。所以,只是改進新聞的傳播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有針對性的選擇新聞內容同樣重要,這就需要媒體人對受眾群體的喜好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互聯網時代的特征,選擇要播出的新聞內容。
2.3 提升記者的專業技能
和以前家家戶戶都通過報紙、雜志等媒體來了解新聞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進步,互聯網已然代替傳統媒體成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新聞載體,所以媒體人對新聞的傳播方式不能再局限于傳統媒體上,而是要學會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互聯網。如今各大網站、微博和新聞客戶端都是進行新聞傳播的主要途徑,媒體人要學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對新聞進行傳播,但是在不同的載體上又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記錄新聞,這就需要記者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大量的練習來提升自身專業技能,達到可以在任意一種新聞載體上以適合該載體的撰稿方式撰寫新聞的水平。讓習慣了在傳統媒體的平臺上撰寫新聞的媒體人短時間內學會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寫作流程勢必會加大他們的工作強度,但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按照當前的時代背景發展下去,未來社會對媒體人的要求必然是能夠適應各種新聞載體和撰稿方式的復合型人才,如果不想讓自己在不斷前進的社會中被淘汰,從現在開始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2.4 與受眾群體進行互動
與受眾群體的互動在傳統媒體當道的時代并沒有得到重視,當然,由于生產、傳播技術等諸多原因,即使想通過傳統媒體的平臺與讀者或者觀眾進行互動,也很難實現。而互聯網的優勢就在于可以讓每個人針對新聞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讓大家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參與到新聞的傳播中來。所以要解決傳統媒體在互動方面的不足,就需要媒體人將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與互聯網思維相結合,讓受眾群體親身參與到新聞從生產到傳播的每一個環節中來。目前,英國《衛報》就做到了有效地參與到數據新聞報道當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衛報》選擇了比較開放的措施,利用多種方式來吸引用戶的參與。新聞集團很早之前就收購了SDC公司,其廣告優化技術能夠更好地定位用戶,了解用戶的居住地等,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4]。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報社的做法也十分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例如美國的《紐約郵報》就大膽采取了讓讀者親自參與到新聞從獲取到最后發表的整個過程中來的方法,讓每個人都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媒體人的不易,并且由此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3 結論
總的來說,每個新興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提升,互聯網在社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媒體人應該在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同時培養自己的互聯網思維,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對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方式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去,達到可以根據不同新聞的特點選擇不同傳播方式的目的,讓傳統媒體通過與互聯網的“聯手”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史安斌,廖鰈爾.用互聯網思維改革新聞的生產與傳播——以美國社交新聞聚合網站“嗡嗡喂”“紅迪”為例[J].青年記者,2014(28):79-81.
[2]字開福.用互聯網思維改革新聞的生產與傳播[J]. 新聞研究導刊,2016(8):239.
[3]吳信訓,吳小坤,高紅波,等.互聯網與傳統媒體融合趨勢研究[C]//吳信訓.世界傳媒產業評論:第七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69.
[4]王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創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5]劉峰.大數據時代的電視媒體營銷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6]陳翯世洋.媒體融合視域下傳統報業媒體的轉型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