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明++史一彤
摘 要 近年來以“辯論”形式展開的電視節目在各大電視臺紛紛亮相,辯論類電視節目形態正逐漸成熟,其中不乏許多版權來自外國。這些電視節目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面對著本土同類型節目競爭日益激烈和外來節目本土化的雙重考驗。這種電視節目在國內的受眾廣泛,所代表的跨文化交流內涵豐富,所以在我們研究國內電視節目市場發展現狀時也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文章以《世界青年說》為例,對辯論類電視節目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辯論;電視節目;《世界青年說》;輿論導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2-0125-01
在異彩紛呈的辯論類電視節目市場上,版權來自韓國熱播節目《非首腦會談》的《世界青年說》在引進之初備受關注,但隨著節目的播出收視率卻呈下滑趨勢,最終在2016年3月10日更新了最后一期后宣布停播。通過對《世界青年說》發展的研究和與其他相關節目的比較可以得到對國內辯論類節目市場的宏觀把握,同時這些認識要求我們不斷反思,探討解決辯論類電視節目發展問題的方法。
1 辯論類電視節目發展存在的問題
縱觀辯論類節目的發展,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的問題著重進行探討。
1)選題的輿論導向功能不足,節目設計過于娛樂化。辯論類電視節目是以跟蹤社會熱點,在嘉賓間展開激烈辯論和意見沖突為節目形態的一種形式。辯論類節目的意義所在就是“辯論”的,通過多角度的思想碰撞,使觀眾從不同的切入點理解事物的深刻本質。在此基礎上,類似《世界青年說》的這種節目還被賦予了跨文化交流的意義,節目的嘉賓來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展開的辯論理應更具有思想沖
擊性。
但在實際操作上,這檔節目話題的選取未免流于膚淺。雖然嘉賓的學歷素養較高,而且是來自各行各業的精英階層,但卻被話題框定在了一個狹小的領域中,不能充分的發揮個人才能,在這種情況下,電視節目的輿論導向功能更無從談起。
比如在《世界青年說》中曾經選取過譬如“應該怎樣與富二代交往”“比女人還愛秀恩愛的我,是正常還是不正常”“堅持父子之間要說謝謝的我,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此類的話題,這種話題雖然看似貼近生活,但是對于這樣一檔定調較高的節目來說顯得較為膚淺,而且也是嘉賓的“大材小用”。而且有時還會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某些可以進行深度挖掘的話題上,節目顯得“發力不夠”,淺嘗即止,沒有深刻的實際價值。
在節目的設計上,對于思想上“針鋒相對”的激烈碰撞也沒有表現出來,現在的節目組往往過度看重節目的娛樂層面,希望通過增加趣味性吸引觀眾的目光,而忽視了作為一檔辯論類電視節目需要達到的“真理越辯越明”的深層目的和文化內涵,這樣與初衷背道而馳的電視節目是達不到理想的節目效果的。另一方面,現在有些電視節目也具有一個共同的弊端,就是在商業模式的趨勢下,往往表現得向年輕人“獻媚”,完全忽視了電視節目本身具有的輿論導向功能,將節目和觀眾的引領關系倒置了,使節目的制作流于輕浮。
2)主持人的素養不足。對于電視節目中的文化傳播而言,主持人的地位至關重要。在節目的錄制和播出過程中,主持人掌握著信息“把關”的權力,節目里會出現的信息內容與思想是需要經過主持人篩選過濾,總結提煉,最后以恰當的表達方式傳遞給觀眾的。也就是說,決定觀眾會接收到什么信息,以怎樣的方式與情感色彩接收到這些信息的就是節目的主持人。
辯論類節目因為其“辯論求真”的節目特殊性,對主持人素養的要求較普通的娛樂節目要更高一籌。所邀請嘉賓的能力水平和論題需要的深度需要主持人除了對電視節目制作的經驗、正常需要具備的控場能力和組織能力之外,還需要具有相關的知識水平。也就是說,節目主持人自身的素養甚至要高參與嘉賓一籌,才能游刃有余地掌握節目的進程乃至從中發掘娛樂性和趣味性。如果主持人在節目的辯論過程中表現得“無知”,跟不上節目辯論的節奏,甚至迫于此只能限制嘉賓辯論的發揮以保持節目的完整度,那么這種電視節目的制作無疑是失去其本來意義的。
2 辯論類電視節目發展問題的對策
1)合理的選題。一個成功的辯題要給辯論雙方留下充足的辯論空間,不能是有一定結論或者道德傾向性的辯題,辯論的重點就在于“兩難”,要讓雙方都有話可說辯論才能繼續開展。
辯論類電視節目應根據節目的性質,結合當下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注重挖掘話題的深度廣度,設置合適的辯題,讓嘉賓有話可說,有內容可探討,有途徑發揮個人的才華,盡可能不限制嘉賓的辯論空間,讓嘉賓通過合理的辯題引導輿論,傳播價值,達到節目本身的文化目的。
2)設計有序的辯論規則。對于一檔辯論節目而言,雖然采取了辯論的形式,但并非是無序的隨意表達,嘉賓的觀點抒發應當是在一種有序的組織調控下的。這些規則應該類似于一種通過約定俗成而來的道德要求,應該在節目前提醒嘉賓,用來限定辯論的“邊界”,如果超過這個“邊界”應該給予一定的譴責。這些道德要求譬如不得隨意打斷他人、避免人身攻擊、尊重主持人安排等等,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像有些電視節目在進行中出現的爭執辱罵等惡性事件。節目在有條理有邏輯的情況下進行,也有利于辯論雙方的暢通交流,思維互動,有利于發掘辯論中的深度和啟發性。
3)發揮主持人的引導作用。在辯論類電視節目中,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應當在觀點的沖擊中保持一種真誠客觀的獨特立場,對嘉賓的各抒己見進行梳理,使辯論的現場避免混亂,實現言論民主。而且主持人還需要有機智幽默的語言技巧,能夠調節現場氣氛,把握辯論主題,總結嘉賓觀點的同時也要表現出自身對于論題的看法。可以說合格的主持人在一檔辯論類節目的制作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節目在制作過程中,導演應尊重主持人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主持人的正面引導作用,為節目營造公平和諧的對話環境。
3 結論
辯論類電視節目有自身存在的獨特價值,作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平臺,它被賦予的不僅是空泛的娛樂性,更重要的是在傳播價值和思想方面的重要意義。想做好一檔辯論類電視節目,我們應該契合辯論的本質,把握時代的熱點和深度話題,采取合適的選題,規范嘉賓參與時的行為,不要“唯利益主義”。只有如此才能為觀眾提供一個公正客觀,包容并蓄的信息思想獲得平臺,充分發揮電視節目的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免于流俗平庸,進一步激發電視節目市場的活力,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