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 增強發展動力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繼續實施“項目年”,發揮有效投資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范波表示,從四川的發展實踐看,投資一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穩增長首先要抓項目、穩投資;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也需要通過具體項目和有效投資來實現。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主任陳新有給出力證:2016年預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高于預期0.9個百分點。他透露,2017年工業投資將力爭突破9000億元,技改投資突破6500億元。
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表示,將抓好投資百億元的海螺溝景區旅游整體開發項目等,做大旅游業,形成經濟發展新支撐。南充市委書記宋朝華表示,將重點抓好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和配套項目。
會議還提出,要扎實抓好擴大消費,切實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特別是提出要積極推動傳統消費提檔升級,實施改善消費供給專項行動。“近年,冬天來攀枝花康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一房難求。”攀枝花市委書記張剡認為,雖然現在“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提檔升級必須先行。該市計劃開發康養+農業、康養+旅游等多業態結合的適老消費模式,提升消費品質。“2016年工業平穩增長,新投產項目和新升規企業貢獻達50%左右。”省統計局局長陳煒介紹,新舊動能要平穩接續,離不開產業的轉型升級。抓產業,更要抓載體。自貢市委書記李剛說,2017年將以信息化為牽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新興“產業群、產品群”,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將自貢高新區打造為千億園區。
內外聯動 拓展發展空間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扎實抓好西部金融中心建設,為發展提供優質高效金融服務。要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大力支持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和企業發展,多渠道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張宗益對“加快建設西部領先、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金融總部商務區”印象深刻,“影響力要在資源聚集和功能輻射、規模和范圍上有所突破”。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長肖明政也提出,四川可學習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重慶江北嘴等,加速金融機構集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眼睛向外,不僅意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更在于“扎實抓好對外開放合作,持續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國別園區建設,打造高層次合作載體。資陽市市長陳吉明介紹,中韓創新創業園(資陽基地)已聚集韓國現代等10多家韓資企業,下一步該市將打造口腔產業園等國際化合作平臺,拓展發展新空間。
會議提出,要大力培育一批重點出口企業和綜合外貿服務企業,加快形成開放型經濟競爭新優勢。“企業‘走出去需要做好各項準備。”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倪師軍介紹,該校成立的“一帶一路”與青年發展研究院將著力資源開發和環境治理項目研究,幫助企業拓展海外投資新空間,目前已有27家企業加入。
推進新型城鎮化也能拓展出發展新空間。會議提出,扎實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要突出以人為核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配套政策完善,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體制,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巴中市委書記馮鍵介紹,下一步要圍繞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特色小鎮建設往深處走,培育中心城區之外的城鎮化承載平臺。
改革創新 激發發展活力
突出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會議提出,要扎實抓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
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對軍民融合最關注,2016年我省軍民融合產業主營收入預計達2870億元,增長7.9%。新增100家軍民融合企業等任務已提前完成,不少探索走在全國前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打通軍民融合通道,抓好航空、航天、核動力等十大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發展。許州認為,2017年要發揮100億元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撬動作用促進產業發展,重點打造包括航空航天、核技術應用等在內的“5+1+N”產業體系。綿陽市市長劉超認為,還要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著重建立創新人才、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科技成果“流動力”,激活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活力。
會議提出,扎實抓好全面深化改革,著力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農業農村改革將深度謀變。“抓住放活土地經營權這個‘牛鼻子不動搖。”省委農工委常務副主任楊秀彬表示,省委早在2014年就提出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的農村改革主攻方向,變簡單流轉為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出效率、增強農產品競爭力,最終激活土地經營權這一核心要素。
深化國企改革,重點要抓住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這個關鍵。推動重點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新突破。
省國資委主任徐進介紹,2016年國資國企35項改革任務已全部完成,下一步將著重創新監管,真正做到“該放的權放下去,該管的權管起來”,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在繼續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的同時,2017年我省將切實抓好已出臺改革方案的實施,爭取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
戰貧增綠 開啟小康生活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扎實抓好脫貧攻堅,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貧困是我省民生最大短板,也蘊含巨大發展潛力。”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移民局局長張谷表示,經過2016年攻堅,預計2016年5個貧困縣摘帽、2350個貧困村退出、105萬人脫貧的目標能夠實現,2017年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在產業發展、住房安全、醫療教育、新風塑造等方面加大力度。
補齊短板力度不斷加碼。省財政廳廳長王一宏說,2017年省財政脫貧攻堅資金將增加10%以上。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表示,2017年不僅要抓好脫貧產業,更要圍繞移風易俗重點推進“三建四改五洗”,努力解決形象、思想的貧困。
會議提出,要扎實抓好綠色發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環境質量直接關系百姓的幸福感。”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表示,2017年將重點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王一宏還透露,2017年我省將增加綠色發展專項資金。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透露,2017年要通過推動森林進城和公園下鄉,扭轉全省林業生態資源與人口分布錯位局面,同時向荒山荒坡和沙化石漠化地區宣戰。
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德陽市委書記蒲波表示,將對內構建資源綜合循環利用體系,對外擦亮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的“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名片,建設清潔能源裝備研制基地。
奔康有“壓力”,生態有“紅線”。會議提出,絕不允許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
結語: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大政方針已定,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拼搏實干,加倍努力做好經濟工作,就一定能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綜合自人民網、新華社、《四川日報》)
(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