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洞村位于達州市達川區萬家鎮東北方向,地勢偏僻,交通欠發達,經濟發展滯后。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900余人,貧困戶63戶共186人。黨小組7個,黨員70人,是一個較為落后的大村。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這個目標,五洞村以梁遠芳同志為村支部書記,梁小林、柏子蘭為村支部委員的黨支部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他們積極帶領廣大村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及鄉村特色旅游業,通過共同努力,該村年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敢打敢拼 帶頭創業開辟致富路
為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梁遠芳上任伊始便著手調整產業結構,改變土地經營模式。
2001年初,他在本村月亮灣租賃土地235畝,通過改河道、平土地、學技術、引果苗、建果園,先后籌資5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集“生豬養殖、水果種植、苗木培育、生態養魚、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生態科普示范基地。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基地從無到有,品種從少到多,規模從小到大,逐漸走上正軌。
目前,果園種植的“黑寶石李”“豐水梨”“紅心柚”“紅心獼猴桃”“皇后柑”“水蜜桃”等多個優質品種,產品供不應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年出欄2000頭生豬的養殖區,通過無害化處理,建立了“畜糞入沼氣池、沼液肥養果樹”的環保循環經濟鏈,既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又為果園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有機肥,基地經濟收益也得到了迅猛增長。
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2015年他無償捐贈優質果苗10000株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優質水果1000余畝,2016年又給全村老百姓每戶送去優質水果一件,受到了老百姓的稱贊,更讓老百姓看到了特色生態農業的希望。
基礎先行 架起精準脫貧富民橋
為加快五洞村經濟發展步伐,在村黨支部書記梁遠芳的帶領下,村支委員梁小林、柏子蘭等不等不靠,耐心細致做村民思想工作,并帶頭捐資為基礎建設作貢獻。通過村民自籌和向上向外積極爭取,共籌資近200萬元,為村民修建了一座長42米、寬6米、高7米的“明聰大橋”,拓寬了1.5公里的“裕程大道”,修建了600余平方米的黨群活動中心,為全村建起了3個提灌站,硬化組道、院戶路5.1公里,為解決村民出行難以及發展瓶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凝心聚力 邁出同奔小康新步伐
如今,五洞村有很多群眾已加入到了規模發展種植、養殖業的隊伍,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僅以2015年為例,基地全年銷售收入330余萬元(其中生豬銷售收入200余萬元,水果收入82萬元,餐飲、漁業收入16萬元,苗圃收入35萬元),僅此一項便為周邊100余戶農民戶均增收4000余元,近200名剩余勞動力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由于成績突出,2010年月亮灣生態基地被達州市科協命名為“百強農村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被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2014年被省科協和財政廳評為省級“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2015年被全國婦聯、農業部、科技部聯合認定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015年被達川區農廣校授牌定為“種養殖業農民工實訓基地”;2016年被達川區委、區政府納入重點打造的十大鄉村旅游景點之一。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