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近日,根據張嘉佳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全國熱映,陳末、豬頭與茅十八,三個鐵哥們演繹了三段催人淚下的都市情感故事。我們來說一下茅十八故事中的一點法律問題,即警察在處置襲警事件或者突發事件時的自我保護和控制犯罪的技術裝備問題。
一個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的女警花荔枝,愛上了一個“邋遢發明家”茅十八。作為“工科宅男”的茅十八為心愛的荔枝發明了“實時定位呼叫器”,這個“實時定位呼叫器”工作原理看似簡單,但卻成為茅十八與荔枝愛的“時空連線”。荔枝在執行公務時,遭遇歹徒報復性圍攻,她除了赤手空拳進行搏斗外,也觸動了“實時定位呼叫器”,茅十八在收到信號后,迅速來到現場,瘦弱的茅十八,當然敵不過手持兇器的歹徒們,于是,茅十八被刺身亡了。在這場悲劇里我們不禁喟嘆警察裝備之落后。
在我國,基層警察常用的技術裝備器材不僅數量有限,且技術含量也很低,基層常用的“老四件”,包括頭盔、盾牌、警棍和對講機,這些設備不僅不能滿足控制重大的,類似影片中人數眾多的襲警案件的打擊需求,也極易造成警察自身遭受人身安全的威脅。隨著技術革命和新材料的研發,高科技、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已經開始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我國警察的裝備研發與應用卻相對緩慢。在國外,新型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發已經較為深入,比如,以色列武器研究和發展中心的科學家研究了臭鼬在遭遇威脅時釋放出的那種令人作嘔的難聞的液體的基礎上,按照類似配方研制出了稱為“臭鼬炸彈”的臭氣彈,臭氣彈的作用在于通過釋放令人極度厭惡、無法抗拒的惡臭氣體,利用人體對惡臭氣體的畏懼心理,使其陷入嗅覺恐慌、喪失抵抗意志、四散逃竄來達到制服犯罪分子,驅散鬧事人群的目的。再比如,德國費斯特公司研制和生產的一種警用彈藥——費斯特震暈手榴彈。采用塑料彈體,使用時不會產生具有殺傷力的破片。該彈分為A、B、C三種型號:A型為噪聲和閃光型,可產生15秒強白光并伴隨較大的噪聲;B型為子母彈,在一個手榴彈內裝有8個子彈,可在短時間產生8聲爆炸;C型是照明彈,照明時間為15秒,主要是利用它的強光和強聲效果震懾歹徒,這是現在歐洲反恐警察部隊的主要裝備之一。
在控制犯罪現場過程中,運用新型非致命性武器就顯得格外重要。在美國,催淚瓦斯不經常用,他們認為催淚瓦斯會造成環境污染,有時候表演會用上,但是表演后你會發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個地區連鳥都不來。近距離的電擊槍比較多,電警棍不是很多。美國警察用得很普遍的是警犬,在很多的情況下,搜查物品的時候,都是叫狗上。我國的警犬在重大案件時才會用上,但是它們的警犬都是很普遍的警用的非致命性武器。美國的巡邏警察,一年的裝備費用約有2000美元,包括防彈背心、錄音設備、手電筒等等,這些東西都包括在裝備費用中,把錢發給個人,有專門的商店,你需要什么樣的防彈背心都可以自己買,這與我國也存在顯著的差異。
在各類槍支的使用上,槍支并非處置犯罪現場的首要武器。國外對于警察開槍也是采取非常慎重的態度,美國是個槍支泛濫的國家,警察享有較為寬松的開槍權,但其開槍也受到嚴格的程序約束,以便保護相對人、犯罪嫌疑人的法律權利。德國警察開槍要遵循“最小動用武力原則”,盡量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如網槍、眩暈彈和黏著劑等。開槍前必須表明身份,在遭遇拒捕或者警察受到生命威脅時才可以開槍,并只能打非致命部位,在對方沒有武器、已繳械投降,或者歹徒手里有人質等情況下,警察不得開槍。警察一旦開槍,會有專門人員在對口頭警告情況、開槍理由、目標距離等認定與分析后,形成書面報告并據此處理。日本也是嚴格限制警察使用槍支的國家,對警察使用槍支,日本法律規定,要避免因使用槍支而進一步刺激犯罪分子,用槍指向犯罪分子起不到威懾作用時,可向天空等安全方向開槍,開槍時,要警告對方“我要開槍了”。警察如果在執行任務中開了槍,還要向上級做出詳細的報告。
試想,如果荔枝擁有上述提到的那些新式武器,也許茅十八就不會因此殞命,但是,任何尖端技術要轉化為警察裝備又何止是理論攻堅或者紙上談兵那么簡單。對于警察而言,要遵循的法則很多,控制與防衛比打擊與進攻更為重要。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