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王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個領域均得到了很好的發展,而人們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度也有很大提升,如今體育教學成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該方面更是備受關注。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簡要介紹了影響初中體育教學主體參與度的因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升初中體育教學主體參與度的相關措施,以期能夠為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方面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 初中體育教學 主體參與模式 因素 措施
教育事業在我國由來已久,其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經擁有了多種形式,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今更加注重實施素質教育、通識教育以及創新教育等,而在實施素質教育方面體育課程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我國初中體育教學中主體參與度不高,該學科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此方面也成為了我國教育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影響初中體育教學主體參與度的因素
初中生正處于頑皮好動的階段,按照常理而言其應對體育課有很大的渴望和興趣,并期望能夠從中學到體育技能,尤其是男生。然而縱觀我國目前的初中體育教學,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課并沒有多大的興趣,而導致此種情況的原因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由于受到傳統教育影響,導致如今不論是學生或是教師均無法將體育學科重視起來;(二)正是因體育學科得不到重視,才會使得教師在上課時往往較為敷衍,只是進行簡單的師生問候、對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粗淺的講解,并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動作,之后則是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而學生往往只能通過短暫的記憶以及自身理解來練習,長久發展下去勢必會使學生對體育課漸漸失去興趣[1]。
二、提升初中體育教學主體參與度的相關措施
(一)提升學生自主性
當代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其在生活中已經習慣被照顧,導致其在學習中也常常缺乏自主性。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全方面發展,同時也能夠使其在繁重的學業中得到鍛煉身體的機會,如此一來才能夠避免身體素質下降,從而減少生病的幾率。因此今后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如可以利用小組教學的形式,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項目是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學共同完成的,小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求勝欲,從而激發自主性。
(二)肯定學生地位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教學中應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然而受傳統思想影響,使得該教學理念的實現顯得困難重重。在今后的教學中,校方應加強對此方面的宣傳,充分引起教師的重視,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既要根據教材以及教學目標開展教學,也應適當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只有使學生感到被尊重才能夠使學生在心里肯定體育課,肯定體育教師,并且學生自身提出的體育項目均是其充滿興趣的,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營造教學環境
由于體育教學長期得不到重視,因此很多學校的體育場地長期未得到維護和完善,甚至有些學校會存在體育器材匱乏的情況。如今的學生在豐富的網絡中以及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接觸到的體育項目、體育設施往往是學校中沒有的,學校中的運動設施過于陳舊,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且運動環境簡陋也使得學生不愿在場地中進行體育活動。因此今后初中學校在強化校園建設時應將此方面劃入重點,充分改善教學環境[2]。
(四)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體育教學中往往是學生自由活動,今后體育教師應摒棄此種教學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指導作用,使學生能夠對體育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使其明白體育課存在的意義。如在講解跑步姿勢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將較為著名的專業跑步運動員的跑步姿勢呈現在學生面前,并由學生觀察并將自身對運動員姿勢的想法說出來,如此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也能夠使學生投入其中。另外,體育課中可以多多開展體育活動,如剛剛提到的跑步,教師可以規定學生使用何種跑步姿勢來比賽,此種方式會更加有趣味性[3]。
(五)實現多元化評價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自身在該階段則存在很大的性格缺陷,其渴望得到表揚害怕被批評,其認為被教師批評或做出不好的評價會使自己在同學面前丟面子。而此種情況與我國傳統課堂評價體系有著很大的關系,以往的評價方式過于片面,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十分不公平,因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將多元化評價機制的作用發揮出來,如在完善評價體系時可以添加多項指標,諸如學習態度、出席率、階段性測試以及期末考試等,此種評價體系能夠使大多數學生的優勢得以展現,教師在評價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評價,不要過于表揚但也不應過于批評,同時,教師應注重自身的語氣和措辭。
三、結語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初中體育教學主體參與模式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僅關系到我國體育教學方面的發展,更與學生是否能夠在校園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使體質得到提升等方面息息相關。當代體育教學質量長期得不到提升和重視,此種情況與傳統教學理念有直接的關系,如今已經實現了課程改革,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依然難以使學生產生共鳴,導致其參與度不高。
參考文獻:
[1] 曾志軍.初中體育教學中“主體參與”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1)03:63-64.
[2] 楊克琴.探析初中體育教學中主體參與模式的應用實踐[J].學周刊.2014(02)36:77.
[3] 楊文生.“主體參與”策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析[J].才智.2015(11)0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