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平
中圖分類號:G88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體能訓練能否得以科學高效的開展是影響鐵人三項運動員競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針對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系統性原則、專項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與實施策略(注意結合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身心特征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注意提高教練員對現代體能訓練理念的理解與把握能力、注意合理安排體能訓練過程中各子項體能訓練內容的比重)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對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 鐵人三項 青少年運動員 體能訓練 訓練原則 實施要點
鐵人三項是由游泳、自行車以及長跑等三個項目組成的綜合型體育運動,屬于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體育運動項目的范疇,體能對于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與此相對應的,體能訓練能否得以科學高效的開展也是影響鐵人三項運動員競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針對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與實施策略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對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的開展有所助益。
一、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
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指的就是根據運動訓練活動的客觀規律所確定的,在組織開展體能訓練活動時必須要遵守的基本準則,其對于體能訓練實踐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因此,在開展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活動時,必須要對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具體來說,鐵人三項的運動特點決定了在開展體能訓練工作時,主要應遵循如下幾個基本原則:
首先,系統性原則。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所應遵循的系統性原則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體能水平的提高必須要通過人體系統和器官對運動負荷漸進性和長期性的生物適應才能夠得以實現,因此,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必須要經過長期的系統訓練才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教練員應確保訓練安排的系統和連續;二是,體能的系統結構是由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以及運動素質三個層面的要素共同構成的,在體能訓練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只有確保運動員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以及運動素質三者之間的系統協同發展,才能夠確保其體能系統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如果有所偏頗必然會對運動員體能水平的整體提升產生消極不利的影響。
其次,專項性原則。專項性原則指的是在開展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工作時,要注意根據鐵人三項這一運動項目的特點和影響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制定特定的訓練內容、選擇特定的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以此來盡可能的促進一般素質向專項素質的良性轉移,使得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通過專項化發展,更好的滿足鐵人三項運動的專項要求,最大限度的提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最后,因材施教原則。運動員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材施教的訓練原則,指的就是在開展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時,要重視運動員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并注意根據運動員的個體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差異化的體能訓練模式,切忌不顧運動員個體的實際情況就一刀切的開展統一內容、統一標準、統一要求的訓練。
二、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實施要點
為了確保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在開展體能訓練工作時,應注意把握如下幾個實施要點:
首先,注意結合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身心特征,合理安排訓練計劃。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正處于各方面素質快速發展的階段,教練員應該根據不同素質的發展敏感期針對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運動員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例如:一般力量素質發展的敏感期為12-15歲,專項力量發展的敏感期為15-17歲,在制定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的力量素質訓練計劃時,就要注意根據上述的敏感期為處于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切忌為了追求專項成績的提升就盲目開展成人化的訓練,不但容易引發運動損傷,長期來看對青少年運動員運動成績和運動壽命也會產生消極負面的影響。
其次,注意提高教練員對現代體能訓練理念的理解與把握能力。體能訓練理念是為了實現體能訓練的目的、完成體能訓練的任務、提高體能訓練的成效所確定的訓練觀念或者是觀點,對體能訓練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練員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現代體能訓練理念,并將其貫徹落實到日常的體能訓練活動之中,才能夠確保體能訓練活動的成效。因此,在開展青少年鐵人三項運動員體能訓練活動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運動員層面的因素,同時還要重視教練員層面的因素,重視教練員對現代體能訓練理念理解與把握能力的提高。
最后,注意合理安排體能訓練過程中各子項體能訓練內容的比重。青少年體能訓練過程中子項體能訓練內容的比重,主要取決于項目特點、運動員的個體特點以及比賽任務和訓練環境等因素。由于鐵人三項是一項超長耐力性體育運動項目,而且要求運動員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通過固定的距離,所以,在開展體能訓練時,一般的做法應將速度耐力素質訓練放在首位,關于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內容所占比重則要較低;在力量素質訓練中則應以力量耐力訓練為主,速度力量訓練為輔,關于最大力量訓練的內容所占的比重則要較低;在耐力素質訓練中,則要以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相結合的訓練為主。
參考文獻:
[1] 汪波,劉排.我國優秀鐵人三項運動員孫立偉陸上上肢體能訓練個案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4.10.
[2] 張奇.芻論我國鐵人三項訓練理論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