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超飛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籃球比賽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怎樣合理的利用比賽規則,善于抓住一切時機,正確合理運用快攻戰術,主要取決于機會的把握和球員的戰術意識素養,以及對方隊員的防守是否積極到位,三者缺一不可。快攻戰術是由防守轉入進攻時,進攻方以最快的速度將球推進至前場,造成人數和位置上的優勢和主動,果斷合理進行攻擊的一種進攻戰術,它是最能體現和最有可能達到以快制勝這一戰術目標的有力武器,是籃球進攻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攻戰術中最銳利的武器。本文結合理論與訓練實踐,對在比賽中快攻的運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從而使比賽變得更加精彩刺激,水平更高。
關鍵詞 籃球比賽 快攻戰術 運用情況
一、前言
快攻是由防守轉入進攻時,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在對方尚未部署好防守之前,創造人數上、位置上的優勢,果斷而合理地進行攻擊的一種速戰速決的進攻戰術。快攻最能體現籃球運動的快速、靈活、全面、準確的特點,它對培養籃球運動員積極主動、勇猛頑強的作風,對提高身體素質水平,發展全面、熟練、快速、準確的技術等,都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掌握快速完成進攻戰術是當前不同層次籃球隊所不斷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每一支要想贏得比賽勝利的高水平籃球隊必須應該掌握的主要進攻方法,現已成為籃球比賽中普遍重視和運用最多的戰術之一。本文通過分析試圖找出在快攻戰術的運用中所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依據。
二、分析與討論
突運快攻是球員們最喜歡使用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常常用一名全隊技術最全面﹑最成熟又富有臨場經驗的隊員,擔當運球突破對方前沿防線的重任,一旦突破成功,前方就會出現一個以多打少的局面;同時因為其他同伴可以依據攻守情況迅速向有利于協助進攻或接球自主完成進攻的地域分散行動,在結束階段往往能形成點多面廣的攻擊態勢。從突運結合快攻的統計得出,在20場比賽中,搶獲后場籃板球后發動突運結合快攻的次數為158次,運用成功31次,成功率為20%;沒有成功127次,其中失誤8次,占6%,被斷球31次,占24%,被犯規34次,占27%,轉陣地進攻54次,占43%。可以看出,突運結合快攻的次數最多,但是成功率排在第2位,造成這種結果是因為對方防守的加強。所以,應盡量減少失誤,不要長時間運球,以免被對方斷球,參加進攻的隊員不要過于集中,盡量按照進攻的地域性合理分散,一旦到達進攻區域,果斷投籃或傳球,在轉入陣地進攻時要快,并能立即抓住時機進行二次進攻。
三、掌握快攻戰術的組織形式的結構和培養快攻整體意識
快攻的組織形式,一般分為長傳快攻、短傳快攻和結合運球突破快攻三種。(一)長傳快攻:是隊員在后場獲球后,立即把球傳給迅速擺脫對方進行偷襲的同伴的一種配合。是由一兩個進攻隊員利用自己奔跑的速度和同伴長傳球的速度超越防守來完成的。(二)短傳快攻:是隊員在防守中獲球后,立即以快速的奔跑和短促的傳接球迫近對方籃下進行攻籃的一種配合。短傳快攻雖然在速度上比長傳快攻慢,參加的人數多,但比長傳快攻配合靈活而且變化多。(三)運球突破快攻:在防守中獲球后,在不便于傳球的情況下,應快速運球推進,創造或尋找配合機會,以提高快攻的速度和威力。這是一種個人攻擊在快攻中的積極行動,在推進時,運球和傳球要密切配合。注意防止盲目的個人運球,以免影響快攻戰術的質量。
團結協作精神,現代快攻戰術的一大特點就是5人參加、層次分明和聲勢浩大。因此,快攻戰術要求每個運動員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在訓練和比賽中做到齊心協力,密切配合,為全隊快攻戰術的實現盡心盡責。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籃球比賽場上情況瞬息萬變,怎樣合理的利用比賽規則,善于抓住一切時機,正確合理運用快攻戰術,主要取決于機會的把握和球員的戰術意識素養,以及對方隊員的防守是否積極到位,三者缺一不可。
(二)建議
1. 加強運動員的移動。比賽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如果沒有很好的移動就難以保證快攻的成功率。利用無球跑位的形式訓練主動移動的意識。
2.加強快攻戰術的組織形式、結構和培養快攻整體意識。在訓練當中利用短傳快攻、長傳快攻、運球突破快攻等形式,讓隊員知道快攻的形式和結構,并在長期的訓練中培養隊員的整體意識。
3.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練習。只有實踐中能夠運用所學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東西,所以必須給隊員以實戰練習,這樣才能加強隊員們的實戰中對快攻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雪兒.近十年來國內有關籃球意識的研究現狀與分析[J].運動.2011(05).
[2] 楊帆.淺析高校籃球訓練中對運動員快攻意識的培養[J].搏擊(體育論壇).2011(02).
[3] 袁堅剛.對中學籃球競賽中運動員快攻意識培養的研究[J].青春歲月.2012(22).
[4] 李星.籃球競賽中運動員快攻意識培養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10).
[5] 李洪強.對優秀籃球運動員快攻意識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2(27).
[6] 張飛,趙永林.大學籃球快攻技術的發展對運動員快攻能力的要求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08).
[7] 鄭超.優化高職高專院校籃球教學效果探析[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3).
[8] 曾瀚民.論大學籃球快攻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2(06).
[9] 王冰冰.第16屆世錦賽中國男籃與前四強快攻戰術運用的對比研究[D].鄭州大學.2012.
[10] 衣海永.對第29屆奧運會中外男籃外線隊員得分能力的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