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麗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就一線教師角度而言,培訓,是培養和訓練教師的教學、科研等能力,其目的在于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了解一線教師有關培訓的心理、觀點、期望,不僅對教師自身有著重要意義,對教師培訓發展也有著莫大幫助。
關鍵詞 一線教師 培訓
就一線教師角度而言,培訓,是培養和訓練教師的教學、科研等能力,其目的在于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專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對培訓其事,作為受訓者、受益者的一線教師應當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了解一線教師有關培訓的心理、觀點、期望,不僅對教師自身有著重要意義,對教師培訓發展也有著莫大幫助。本文著眼于體育學科的培訓實況,圍繞受訓的體育教師心理展開論述,以促進本學科培訓朝著“以教師為本”的方向發展、進步。
一、一線教師眼中的培訓
對待一個事物,人們的觀點往往存在著“支持”、“反對”、“折中”三種。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對于培訓,我們一線教師也有以下三種觀點:
(一)冷眼看培訓
這部分教師認為培訓毫無意義,培訓只不過是“走過場”,根本學習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知識,學到的知識是與我們實踐教學相“脫節”的,認為很多理論空洞、乏味,缺乏可操作性。在培訓過程中態度消極、不愿積極配合。造成上述教師冷眼看待培訓的原因有二:一是培訓由于等級、師資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培訓的質量的確差強人意;二是我們教師受其主觀經驗影響,“毫不妥協”的想當然認為培訓無價值可言。
(二)培訓價值“折中論”
我們大部分的受訓老師持這種觀點,一如正態分布的規律一樣。持該觀點的老師們認為培訓可以學到一些東西,而有的東西與實際關聯性不大,可以聽聽,但實際操作時,并不可為之。“親一線草根專家,遠頂層設計教授”是這一群體的顯著特征。在他們看來,草根專家有實踐作為基石,講的一些知識更貼近于實際教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技巧不需要思維加工便可直接服務于教學實踐。教授們所說的理論句句在理,但落實至實踐當中還是“其路漫漫”,不愿過多的深挖細究于理論層面,認為與實踐一一對應的具體方法、手段才是培訓的真正價值所在。
(三)熱捧于培訓
這一群體老師對于培訓持高度熱情,積極參加培訓,認為培訓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微言與大義都有益于教學。他們學起來認真、培訓時開心。持這種觀點的老師原因有二:一是培訓的規格、質量的確高,使他們獲益良多;二是他們的學習驅動力強,思維積極而不庸懶。
二、一線教師期望的培訓
一線教師就自身所期望的培訓,筆者認為從形式、內容、組織三個方面進行論述,是較為合理、有價值的。
(一)形式上開放
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深知,對學生傳授知識時,不應當“滿堂灌”,應以交流、平等的方式教授學生知識,在這當中我們教師或許會從某位學生的口中得到一些啟示,反過來促進我們教學的優化。聯系至我們的培訓,一線教師也不希望在臺下受到“機械灌輸”,被意識以強加,更希望通過以交流的方式向臺上的專家、學者來表達自身的困惑;而一線教師的提問會反過來給專家、學者以深思,使他們進一步明確一線教師所關心、所在乎的問題,調整培訓的方向,使其符合一線教師的“口味”。
(二)內容上豐富
培訓內容是“培訓之魂”,做好培訓內容是做好培訓的關鍵點,因此,在內容上花心思、下功夫不僅重要而且必要。日常質量較低的培訓往往在內容上單調、乏味,有的為期3、4天的培訓只有一、二種的內容(如:專家理論傳授),此類培訓低效是自然的。例如:為期4天的培訓在內容上應當基本上包括,專家、學者的理論傳授;一線教師的提問交流;觀課、評課的現場探索;小組討論的專題研究;技術動作的“二次”學習(大學期間可稱為第一次學習);培訓心得的總結反饋。
(三)組織上有序
組織有序是培訓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即使內容再豐富的培訓,如組織不力其培訓功效會大打折扣(如:安排的專家由于組織不力未在規定時間到達培訓現場讓一線教師久等;上、下午的培訓時間間隔過短,使受訓教師得不到充分休息。這些勢必會影響到一線教師的培訓積極性和心情)。培訓前,培訓有關部門應當做好充份的準備工作;培訓時,合理安排好各培訓內容的順序,力求做到“環環相扣”,避免組織混亂而影響到培訓之實效,同時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措施(如:當天預報有雨,培訓時室外的展示課,需要做好下雨時在室內場館上課的準備);再“完美”的組織也必有可供改進之處,一點思考就能帶來一點進步,培訓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以力求下一次培訓時組織的進一步優化。
三、給予的啟示
培訓之宗旨在于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培訓也應當“以教師為本”作為貫穿的主線才方具活力與生命力。培訓質量與一線教師的認同度是成正相關的,質量提高必能得到教師的認同;教師認同后,會對培訓付出熱情與行動,進而促進其培訓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全方位提高培訓質量是促進一線教師培訓發展的根本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