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常卿 何朝玉 張雪潔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當前,個性化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逐漸推廣開來,成為引領體育教學的新時尚。高校體育教學也應該積極引入個性化的理念和模式,推動體育教學更好更快地發展。個性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理念和方法上的創新,更有利于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發揮體育在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作用。
關鍵詞 個性化教學 高校體育 人格
隨著社會快速發展,還沒有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影響,很多大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不可忽視的教育方向。在體育教學中嘗試個性化模式,在因材施教的原則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體育學習中收獲自信和成功,對于培養他們的健康人格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性化體育教學在大學生人格發展中的作用
在大學課程體系中,體育課程教學具有與文化課程顯著不同的特征,體育教學既是以大學生身體為根本進行的教育和訓練,也是一種情感的培育。大學生的性格特征在體育教學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體育教學必須納入體系的重要因素,個性化教育就是承認學生個性上的客觀差異性,能夠確保體育教學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均衡發展。由于個性上的差異,大學生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往往會面臨不一樣的心理壓力,進而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或者消極的心理因素。個性化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大學生的體育興趣,讓他們在體育實踐中獲得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同時促進大腦興奮物質的分泌,緩解他們的焦慮、壓抑的負面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在形成體育興趣后,大學生會有規律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從而逐漸養成積極陽光、活潑樂觀的心理品質,促進健康人格的發展。
二、運用個性化體育教學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策略
(一)體育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均衡發展
個性化體育教學,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針對大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即教師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身體條件等為基礎設定具有層次梯度性的教學目標,同時在組織方法和教學內容上進行分層設計。其指導思想就是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大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身的最佳化發展。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根據體育教師制定的標準找到適合自身的定位,從而建立明確的學習任務,更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在體育課程取得好的表現。在這樣一種自由和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更能夠發揮自身的體育潛能,從而在體育學習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感和快樂感,有利于他們形成健康的、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優良個性。絕大部分高校體育活動都是集體項目,能夠促進同一層次和不同層次之間學生的交流合作,形成共同提高、互促進步的良好環境。
個性化教學模式指導下,對學生學習成績展開評價時,更應該看重學習過程、學習態度以及進步空間等個性化的特征。對于那些體育成績出現退步的學生,教師應該時時關注,以鼓勵調動為主,暫時調整他們的學習層次,使他們能夠及時趕上,不至于因為成績差距被拉大產生自卑感。因此,個性化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心理活動,通過及時應對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提升自己,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發展。
(二)由自我到提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建設創新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大學教育的終點目標,高校體育課堂實際上也可以成為創新精神的培養樂土。傳統的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認識不足,教學理念以一體化教學為主,而個性化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體表現更容易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也就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了可能。例如,在足球教學中,部分學生的射門動作看似“離經叛道”,籃球教學中,學生的配合協作方法變化多端,與教科書的常規規定差異較大。傳統課堂上,學生的這些創新舉動大多會被教師指正,而個性化模式下,教師也能以認可的目光欣賞學生的這些創意舉動,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的教學環境。學生在心態放松的前提下更容易激發大腦的創新意識,從而發揮個人想象力,不斷打造出具有創新性和觀賞性的技術動作。
(三)由放縱到約束,形成自我調控能力
實施個性化教育,需要高校體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性格特點等,才能制定適應性強的教學計劃和內容。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從體育課上獲得與自身能力對等的教育,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更全面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提升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個性化體育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準確認識個人能力和集體價值,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既能夠客觀認識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梳理自己在集體和社會中應扮演的角色關系,最終形成和提高自我調控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體育教師應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合理地運用表揚和批評,既不能一味放縱,也不能一味打壓,幫助學生形成明辨是非、尺短寸長的價值觀。同時,在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交叉評價,讓學生從別人的評價中更全面感受自身的優缺點,不斷提高認識自我、分析自我、調控自我的能力。
三、結語
體育的最終教育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健康體魄和優秀人格,個性化體育教學以其獨有的理念和方法,以追求每一個學生的體育獲得感為基本前提,具有其他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優越性。因此,個性化體育教學是非常適合大學生人格培養的教學模式,在營造輕松、民主、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創新精神以及自我調控能力。
基金項目:課題《安徽省高校個性化體育選項教學研究與實踐》,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編號2015jyxm454。
參考文獻:
[1] 王林,周厚權.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新走向——建構大學生體育生活方式的個性化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5.
[2] 胡雪.體育舞蹈教學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影響的作用[J].神州旬刊.2013.3.
[3] 仉宏.構建基于健康人格培養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J].現代經濟信息.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