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枝仲+張宇燕
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全球經濟艱難復蘇。不斷強勁的反全球化趨勢讓世界經濟面臨復雜的風險和挑戰。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來源。地緣政治變化和社會思潮沖擊也會對世界經濟運行與績效帶來負面干擾。預計2017年的世界經濟增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1.003
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約為3.1%、按市場匯率計算約為2.4%,相比2015年有所下降。全球經濟增速持續放緩,潛在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全球總債務水平不斷增高,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加大,國際貿易投資更加低迷,居民收入和財富差距越來越大,反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世界經濟面臨更多的風險和挑戰。針對世界經濟當前面臨的重大挑戰,G20杭州峰會制定了包括《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二十國集團深化結構性改革議程》《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二十國集團邁向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的議程》和《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的倡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動計劃,旨在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性、平衡和包容增長。
世界經濟總體形勢
一、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
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低于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增長率比2015年有所下降。全球經濟增長率下降主要是由發達經濟體增速明顯回落造成的,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倒是有望結束連續五年的增速下跌趨勢。IMF預測數據顯示,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比2015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6%,比2015年下降0.5個百分點,美國和歐元區GDP增速均有明顯下降;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速為4.2%,比2015年上升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回升主要源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獨聯體國家經濟狀況好轉。俄羅斯GDP負增長幅度顯著縮小,衰退最嚴重的烏克蘭,在2016年實現了經濟復蘇。二是伊朗和伊拉克經濟的顯著回升造成了中東北非地區整體上出現了經濟增長率的大幅度回升。三是新興和發展中亞洲經濟體依然保持了強勁增長。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經濟表現最弱的地區。其中巴西經濟仍然處于較為嚴重的衰退之中,委內瑞拉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阿根廷則再一次陷入衰退。
二、勞動市場改善放慢
美國失業率雖然在2016年11月降到了4.6%,但勞動參與率反而從2016年3月的63%下降到了11月的62.7%。歐洲的勞動力市場處在改善過程之中,整體失業率已經從2013年5月11.0%的最高值下降到了2016年9月的8.4%,但是,歐洲失業人數減少幅度和失業率下降速度均有所放緩。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表現差異較大。印度、越南這兩個發展較快、經濟形勢較好的國家,其失業率均從2010年以來持續下降。另有一部分新興經濟體,勞動力市場處于不斷惡化之中。如南非的失業率從2015年9月的25.5%上升到了2016年9月的27.1%。
三、物價水平有所回升
美國CPI從2015年9月的零增長開始回升,至2016年10月,CPI同比增長率為1.6%。核心CPI同比增長率也從2015年10月的1.9%上升到了2016年10月的2.3%。歐洲物價逐漸擺脫零增長困境,歐盟的消費價格調和指數(HICP)至2016年10月同比增長為0.5%。日本雖然不斷加大貨幣寬松力度,甚至開始采取負利率政策,但是仍然沒有成功阻止經濟陷入通貨緊縮困境。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中,俄羅斯、巴西和印度這幾個原本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的國家,在2016年控制通脹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原本通貨膨脹不太嚴重的南非,出現不斷升高的通脹率。
四、國際貿易更加低迷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世界貨物出口總額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負增長,至2015年第三季度,世界貨物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達到-15.4%的最大萎縮幅度。此后的負增長幅度有所收窄,到2016年9月,收窄至-1.1%。排除價格因素后的實際世界貨物出口總量同比增長率仍在持續下降,其中,2016年一季度同比零增長,二季度同比增長1.5%。其增長率不僅低于世界GDP平均增長率,也分別比上年同期的增長率低4.2和1.2個百分點。國際貿易更加低迷,增大了貿易保護和去全球化的風險。
五、國際直接投資活動減緩
2016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活動有所減緩。由于世界經濟增長低迷、美國等國家對國際避稅反轉交易的限制等因素對跨國并購活動有所制約,2016年全球并購交易增長率顯著下降,導致全球FDI活動開始放緩。2016年上半年全球FDI流入額下降5%,預計2016年全年全球FDI流入額將下降10%—15%。2017年的國際直接投資相比2016年將有溫和增長,但仍然達不到危機以前的國際直接投資規模。2016年G20杭州峰會通過的《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在短期內難以刺激國際直接投資,但為進一步形成真正的多邊國際投資協定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六、債務水平繼續升高
2016年全球政府債務水平仍在繼續升高。發達經濟體政府總債務與GDP之比從2015年的105.4%上升至2016年的108.6%,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總債務占GDP比例從2015年的44.8%上升到2016年的47.3%。發展中經濟體總體的政府債務水平雖然不高,但是其引發危機的債務閾值也相對低很多。巴西、埃及、越南等部分國家的政府債務占GDP比例超過了60%的警戒線且仍在持續上升,其隱藏的債務風險比較大。各國居民和企業債務也不斷累積,導致全球非金融部門債務總額與GDP之比不斷攀升。全球債務總水平的持續攀升,是全球金融穩定面臨的重大挑戰。
七、金融市場持續動蕩
2016年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持續寬松,資本市場價格上漲,外匯市場波動頻繁。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影響,各主要貨幣基本上經歷了年初大幅升值、年末大幅度貶值的過程。從2016年年初到5月2日,歐元兌美元匯率升值了6.2%,日元升值了13%,人民幣升值了0.6%;從2016年5月3日至11月25日,歐元兌美元匯率又貶值了8.1%,日元貶值了6.0%,人民幣貶值了6.7%。英鎊在2016年因脫歐公投一直比較疲軟,在脫歐公投之后的第一天,其兌美元匯率貶值約9%,此后兩周內累計貶值14%,到2016年11月25日,相對年初累計貶值15.3%。
八、大宗商品市場中低價運行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從2016年1月開始觸底反彈,但總體上漲幅度不大,并在下半年逐漸喪失動能,全年處于中低價運行狀態。2016年7月,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大宗商品綜合價格指數相對于1月份上漲了14.5%,以特別提款權(SDR)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上漲了13.7%。此后開始出現價格回調。2016年9月,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相對于7月份下降了2.0%,以SDR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下降了2.7%。原油平均價格曾于2014年6月的108.4美元/桶,逐級下跌至2016年1月的29.92美元/桶,此后開始反彈,2016年6月達到47.7美元/桶,2016年9月,又回調至45.1美元/桶。
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GDP增長率持續下降,其原因有全球總需求不旺的因素,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世界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了。全球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源于勞動供給和勞動生產率增長下降的共同作用。根據美國大型企業聯合會的計算,勞動供給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從1999—2006年期間的0.6個百分點下降到了2007—2015年期間的0.4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從1999—2006年期間的年均增長2.7%,下降到了2007—2013年期間的年均增長2.1%,此后進一步下降,到2015年,全球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已經下降到1.5%。勞動生產率增長下降主要是由于全球投資不足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緩慢所致。全球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從1999—2006年期間的年均增長0.9%,下降到了2007—2013年期間的年均增長0.1%,此后幾乎零增長。短期宏觀經濟政策無法應對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問題,各國需要通過尋求結構改革的辦法來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增長。然而,結構改革總是要觸及既有的利益結構,其順利推進仍然有賴于各國克服政治阻力的努力。
二、金融市場脆弱性加大
全球債務水平持續上升,增大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全球42個主要經濟體(其GDP占全球GDP總額的89%)非金融部門的負債總額從2006年底的97萬億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一季度的161萬億美元,其與GDP之比也從2006年底的206.4%上升到了2016年一季度的245.3%。全球低利率以及部分央行的負利率政策進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場的脆弱性。低利率和負利率迫使長期投資者從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轉向高風險投資,這在短期內會加大資本市場的風險,在長期內會影響這些長期資本公司的穩定性。全球債務水平的持續上升和低利率及負利率政策,是懸掛在金融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均有可能引爆下一場金融危機。
三、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來源
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以后,美國的國際國內經濟政策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其競選過程中承諾的保護主義政策一旦實施或者部分實施,都將對外部世界造成不利影響,并有可能引發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政策密集出臺。美國加息預期的變化也將反復擾動國際金融市場。2016年11月以來,隨著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強,國際資本又開始大規模流出新興經濟體,并流向美國,導致美元指數迅速攀升,其他國家的貨幣,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種狀況將由于美國經濟的反復波動及加息預期的變化而反復出現,國際金融市場也將因此而出現反復動蕩。
四、國際貿易和投資增長乏力
國際貿易低增長已經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制約因素。國際貿易低迷有國際貿易體制與國際經濟格局變動的內在原因。這些原因包括:貿易自由化的紅利逐漸消失;世界經濟增長由更多的依賴制造業轉向更多的依賴服務業,經濟增長帶來的制成品貿易比過去更少;全球價值鏈擴張速度放緩,中間產品反復過境產生的國際貿易減少。國際直接投資規模一直沒有恢復到危機以前水平。預計未來幾年增長會比較緩慢。國際直接投資活動的低迷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國際投資準入和開放的推進力度較慢;二是發達經濟體開始重視本土制造業的發展;三是對避稅天堂的打擊、以及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國際行動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跨國投資活動。提振國際貿易與投資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重大挑戰。
五、收入和財富差距拉大
全球收入不平等既存在于國與國之間,也存在于一國的內部。2014年世界上最富裕國家是挪威,其人均年國民收入達到10.3萬美元,最貧窮國家是布隆迪,人均年國民收入僅為250美元。最富裕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是最貧窮國家的412倍。在不少國家內部,也存在嚴重的且不斷擴大的收入不平等現象。比如美國,1986年的基尼系數僅為0.37,2000年上升到0.40,到2012年,又上升到了0.41。收入不平等還會導致社會財富越來越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瑞士瑞信銀行的《全球財富報告2016》指出,世界上最富裕的1%的人擁有世界上50%的財富。不平等加劇不僅在部分國家內部引起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分裂和沖突,也是許多國際沖突的一個重要根源。
六、反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
一般來說,國際貿易投資活動在一國內部總會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損。如果一個經濟體存在較好的利益補償機制,在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中受到損害的群體能夠得到一定的補償,則經濟開放和全球化的推動就會比較順利;如果這些受損的群體得不到補償,則他們就會反對開放和全球化。貿易投資低迷降低了開放帶來的收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也減少了在開放中受到損害的人群可能獲得的補償及其他機會,反對進一步開放和反全球化的力量逐漸增加。英國脫歐、貿易投資保護措施頻頻出臺、貿易談判進展不力、貿易投資規則碎片化、特朗普競選總統成功等現象均是反全球化趨勢的表現。反全球化運動會帶來相互割裂、封閉及以鄰為壑的世界,將阻礙世界經濟的繁榮。
2017年世界經濟展望
我們預計,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約為3.0%,按市場匯率計算的增長率約為2.4%。我們的預測仍然低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組織的預測。較低的預測主要反映了我們對世界經濟潛在增長率下行、金融市場脆弱性加大、反全球化趨勢、美國政策調整、歐洲內部政治沖突、難民危機、英國脫歐進程、日本通貨緊縮等問題的擔憂。另外,我們預計2017年大宗商品價格仍將在中低位運行,且略有上行??紤]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已經達成減產協議,俄羅斯也承諾降低石油產量,原油價格將在2017年有所上升,并超過60美元/桶。
(第一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第二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魏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