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靜
2016年12月4日,奧地利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選舉,盡管未出現“黑天鵝”事件,但此次總統選舉折射了當前歐洲社會面臨的民粹主義上升、精英與草根階層對立等許多普遍性問題,奧地利的政黨政治格局呈現出社民黨、人民黨與自由黨三足鼎立之勢,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因素在上升。
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1.014
2016年12月4日,奧地利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重新投票,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的前綠黨主席范德貝倫以51.7%對48.3%的得票率戰勝自由黨候選人、奧國民議會第三議長霍費爾,當選新任聯邦總統。此次奧總統選舉可謂賺足了眼球,是奧戰后以來歷時最長、競爭最激烈的總統選舉。一是首次出現小黨候選人問鼎總統寶座、社民黨和人民黨兩大傳統政黨無緣決選的情況;二是其過程一波三折,5月決選結果因計票過程出現問題被奧聯邦憲法法院判定無效,隨后因選票信封出現技術缺陷將原定于10月的重新投票推遲到12月;三是重新投票又遇英國脫歐公投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影響持續發酵,國際輿論普遍擔心民粹主義再下一城,出現由右翼民粹政黨出任歐盟國家元首的情況。
選舉結果公布后,歐洲主流政黨和媒體紛紛夸贊奧地利人用理智戰勝了民粹主義。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稱,“這宣告了民族主義和疑歐民粹主義的重大失敗”。盡管未出現“黑天鵝”事件,但此次總統選舉有力反映出奧社情民意的重大變化,折射出當前歐洲社會面臨的一些普遍性問題。
當前歐洲社會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在奧地利均有表現
一、民粹主義大有市場
霍費爾在第一輪選舉投票中力拔頭籌,盡管在第二輪受到主流政治力量和輿論圍剿,仍獲得近半選票。自由黨支持率穩居首位,其近兩年來始終維持35%左右的高位,大幅領先兩大傳統政黨社民黨和人民黨。自由黨的迅速崛起表明,其以疑歐和排外為核心的政治主張大有市場,這與奧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一些問題密切相關。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奧經濟增長乏力、家庭收入下降、失業率持續上升,民眾不安和焦慮感日益嚴重,45%的奧地利人對未來五年持悲觀態度,尤其是55%的人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比例為歐盟各成員國最高。在此背景下,難民潮進一步刺激了民眾的敏感神經,引發人們對邊境保護和國內安全的擔憂。奧是歐盟內受難民潮沖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難民申請數量從2014年的2.8萬人上升到2015年的8.8萬人,僅2016年相關開支就高達19.86億歐元,奧境內還發生多起土耳其裔民眾游行及與庫爾德人爆發沖突等事件。民眾擔憂迅速蔓延,52%的人認為政府移民政策是失敗的。
二、主流社會和民粹主義博弈激烈
自由黨在總統選舉中敗陣的主要原因是主流政黨和媒體的合力圍剿。社民黨、人民黨和綠黨幾乎都支持范德貝倫,主流媒體報道也是傾向于范德貝倫,知名雜志《側面》更是一改媒體中立立場,公開支持范德貝倫。自由黨主席施特拉赫在選舉后也表示,“幾乎所有的政黨都反對霍費爾,他們煽動對自由黨恐懼的策略起到了作用”。由于二戰歷史的陰影猶存,奧地利反對民粹主義上臺的聲音也不小。在投票前夕,奧一位二戰大屠殺幸存者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開,該幸存者提到奧當前政治氣候與二戰前夕非常相似,警示右翼民粹主義上臺的后果。視頻在奧引起劇烈反響,反映出相當一部分民眾對民粹主義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面對主流社會的合力圍剿,右翼民粹主義一再發起強烈攻勢。在選戰過程中,自由黨充分發動群眾,與選民開展直接對話,發現5月投票計票過程有漏洞后,即決定就決選結果訴及奧聯邦憲法法院,并成功贏得重新投票的機會。此次選舉失敗后,自由黨又發出2018年國民議會選舉的競選號角,施特拉赫在推特上寫道,“2017年屬于自由黨,我們的時代來了!”
三、精英和草根階層對立
此次總統選舉一定程度上成為精英和草根兩大社會階層的對壘。范德貝倫在城市得票率較高,支持者教育水平普遍較高,社會名流多是其追隨者,在白領階層的支持率達65%。霍費爾則成為徘徊于社會邊緣的失落群體的代言者,在鄉鎮和教育水平偏低人群中的支持率較高,在工人階層的支持率高達85%。兩大陣營的對立還表現在其政策主張的兩極化,范德貝倫代表的精英階層支持實行開放的移民政策和推動歐盟一體化建設,霍費爾代表的草根階層則是呼吁收緊移民政策,反對外來移民,要求削減歐盟機構權力,甚至聲稱“不排除進行奧地利脫歐公投的可能性”。雙方陣營對立還呈現激化趨勢,在選戰中,范德貝倫和霍費爾多次進行公開電視辯論,從惡言相向逐漸發展到人身攻擊,雙方支持者也在網絡上相互謾罵和抹黑,兩位候選人還均曾受到反對者的威脅。
四、普通民眾對傳統政黨失望上升
奧社會存在“反建制、反主流”的廣泛民意基礎。長期以來,社民黨和人民黨兩大傳統政黨在奧政壇居于絕對主導地位,或輪流坐莊,或聯合執政,始終把持總統、總理等重要職位,事實上形成權力壟斷局面。執政兩黨長期執政,政策趨同,不斷向工商界和富人利益集團靠攏,越來越脫離基層群眾,對民意缺乏足夠關注和積極有效回應,其政策與大眾期望越走越遠,移民問題就是典型的例子。由奧社民黨和人民黨于2008年組成的大聯合政府長期陷于相互扯皮之中,執政兩黨將政黨利益凌駕于國家利益之上,對重大問題的表決均以黨派劃分,不愿達成妥協,導致稅收改革、福利體制改革等重大議程無法推進,成為奧經濟社會發展遲滯的重要原因。奧民眾對大聯合政府失望至極,求新思變心理強烈。自由黨以反對大聯合政府為口號贏得了很多抗議選民的支持,其不少選民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其他黨都選過,沒有誰真正解決了問題,不如換自由黨試試”。
奧地利社會思潮變遷對其政治和政黨格局影響深遠
一、奧政治局勢不穩定因素上升
當前,大聯合政府已經風雨飄搖,執政兩黨爭吵不休,在加拿大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綜合性經濟貿易協議》(CETA)、難民政策、稅收改革方面分歧較大,政府幾乎失去行動力,輿論關于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的猜測甚囂塵上。但在支持率都處于歷史低谷以及民粹主義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兩黨解散政府對彼此都不利,只會進一步助長自由黨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如果執政兩黨不作出調整,低效維持大聯合政府,民眾不滿將繼續蔓延。自由黨必將加大煽動民眾“反建制、反主流”的情緒,呼吁提前進行國民議會選舉。
二、奧政治極化傾向似有加劇
伴隨自由黨勢力不斷上升,奧社民黨、人民黨等傳統主流政黨生存空間遭擠壓,尤其是其政策主張趨同,不及左、右翼政黨鮮明,逐漸失去吸引力。傳統政黨深陷危機,開始思考如何應對。社民黨新任主席克恩在2016年6月舉行的特別黨代會上高舉社民主義旗幟,著重強調平等、公平等傳統社會民主主義價值觀,提出征收財產稅、價值稅等偏左主張,意在突出黨派特色,引領奧社民黨突破“中間路線”,銳化價值理念。克恩因此也被冠以“左翼民粹主義者”之名。
三、自由黨上臺執政可能性增加
根據目前民調顯示,社民黨和人民黨已經失去組閣多數,大聯合政府恐將難以延續,兩黨都在未雨綢繆,著眼2018年國民議會選舉,考慮新的組閣可能性。此外,社民黨和人民黨分別與議會小黨綠黨和新奧地利黨聯合,但也無法獲得組閣多數。社民黨內部關于是否與自由黨組閣的討論熱烈,黨內分歧仍然較大,但伴隨自由黨力量上升,支持與自由黨聯合組閣的比率也在不斷擴大。人民黨與自由黨有聯合執政的歷史,不反對與其組閣以及自由黨主席施特拉赫出任總理。在此次總統選舉中,人民黨也有相當一部分黨員和選民選擇支持霍費爾。
四、此次失敗對右翼民粹政黨自由黨影響有限
奧地利實行聯邦制和議會民主制下的總理負責制,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權力有限,對政府施政不會形成牽制,自由黨的最終目標還是贏得2018年國民議會選舉,實現上臺執政。值得注意的是,與大多數歐洲右翼民粹政黨不同,奧自由黨是歐洲老牌右翼政黨,成立于1955年,在前主席海德爾領導下發展迅速,曾于1983—1986年和2000—2006年分別與社民黨和人民黨組建聯合政府。由于早期黨員隊伍中不乏納粹分子,并伴有激進言論,自由黨長期被視為右翼極端政黨并被社會主流所排斥。自2005年施特拉赫擔任黨主席以來,自由黨革新形象,與納粹歷史和激進言論拉開距離,調整和完善政策主張,強調奧地利應以德意志人和德語文化為主,自稱愛國主義政黨,呼吁保持歐洲文化多元化特性,反對歐洲集權化趨勢,此外對內還宣稱為“小人物”代言,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社會公正的舉措,從而大大改善了在民眾心中的形象,為其在奧全國擴大影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此次總統選舉中,霍費爾形象溫和、年輕有熱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進一步改善自由黨形象。自由黨內部為上臺執政也做好了準備,在施特拉赫的領導下黨內團結穩定,士氣高漲,雖多年在野,但不乏勝任政府要職的人才。成功轉型的自由黨最終能否在下一屆國民議會選舉中卷土重來,令人拭目以待。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西歐局)
(責任編輯:徐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