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性論,以便對他人的行為做出預期。約翰· 洛克的“白板說”在當今知識界占據著重要地位,盧梭的“高貴的野蠻人”和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也頗受追捧。今天,看當代偉大思想家、世界頂尖語言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經典重現。
【基本信息】
書名:《白板》(The Blank Slate)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圖書品牌:湛廬文化
【內容簡介】
史蒂芬·平克“語言與人性”四部曲的最后一部。關于主流人性論的顛覆性反叛,破而后立,進而建立起新的意義和道德觀念,重塑對人性的信心。闡明人性的本源、內涵及局限,追溯人類諸多苦難的根源,撥開道德錯覺的迷霧,直達現實的彼岸。直面人性科學研究領域的諸多熱點話題:政治、暴力、性別、兒童及藝術,發現諸多現實沖突背后的分岔路口及共享的普世價值觀念。一場探索人類本性的奇幻之旅。
【作者介紹】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爾,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出版,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并入選《美國科學家》(American Scientist)評出的20世紀100本最佳科學書籍。2004年,當選《時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0—2011年,兩度被《外交政策》雜志評為全球頂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雜志“最偉大思想家”的評選中,名列第三。
【名家推薦】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人類的思想與行為,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白板》這本書里,史蒂芬·平克從認知神經科學、行為遺傳學和進化心理學等領域收集了大量科學證據,對人類心智的起源進行了科學論證,文筆流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周曉林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北京大學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
史蒂芬·平克是當代最負盛名的認知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在《白板》一書中,平克教授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新穎獨到的論證,舉重若輕地將哲學、人類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等多個領域融會貫通,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讀者展示了不同學術流派關于人類本性的探討和論爭,并從道德、情感和政治等層面分析了人性“白板說”對當今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閱讀這本書,你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我,更加透徹地看懂社會,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人類的本性。這本書會讓你愛不釋手!
編者按
“DNA決定我們是不是人,鏡像神經元決定我們能否塑造文明。” 全面、深入揭秘現代心理學與神經科學中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發現。看過這本書也許我們會發現現實比神話更加有趣。
【基本信息】
書名:《神秘的鏡像神經元》(The Myth of Mirror Neurons: The Real Neuroscie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作者:【美】格雷戈里·希科克(Gregory Hickok)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圖書品牌:湛廬文化
【內容簡介】
在《神秘的鏡像神經元》中,神經科學家格雷戈里·希科克回顧了鏡像神經元理論從萌芽到流行的全過程,對其進行了大膽質疑,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解釋。從發現問題到創建理論再到修訂理論,《神秘的鏡像神經元》展現了科學在曲折中前行的發展進程,并就人類大腦的組織和功能、溝通及認知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作者介紹】
格雷戈里·希科克(Gregory Hickok)
師從著名心理學家和暢銷書作者史蒂芬·平克,2010—2011年曾擔任語言神經生物學協會主席,2014年開始擔任《心理計量學公告與評論》的主編,著有《語言神經生物學》等書。
【名家推薦】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語言本能》《心智探奇》作者
偶爾會出現一種觀點,它走出了實驗室,能夠獨當一面地解釋所有謎題。這是我們最深切渴望發生的事情,對于新聞工作者和人文科學學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相對論、不確定性、不完備性、間斷平衡論、可塑性、復雜性、實驗胚胎學都是這樣的例子,而對于21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來說,這種全能的觀點就是鏡像神經元。格雷戈里·希科克通過生動、易于理解且極其理性的分析,表明鏡像神經元事實上是無法解釋語言、共情、社會及世界和平的。但這并不是一種單純的批判,讀者能通過這本書了解當代語言科學、心理、大腦的諸多知識,并會發現現實比神話更加令人興奮。
《科克斯書評》
本書對神經科學領域中最激動人心的理論之一進行了清晰生動的描寫,對于實驗科學的開展也具有鼓舞人心的示范作用:早期的鏡像神經元理論可能并沒有成功地開個好頭,但該理論啟發了更為復雜、更有意思的理論研究,它們很快就會浮出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