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魚
住進“垃圾箱”
□行走的魚

威爾遜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先是在IBM擔任項目經理,但很快他就厭倦了重復式的工作,于是選擇辭職,成為休斯敦特洛森大學的一名教師,從事環境科學的教學。期間,威爾遜發表了一些有關保護環境、崇尚簡約與環保生活方面的論文,并獲得美國最大的教育獎項。
事業成功的威爾遜感情卻不太如意。他和妻子住著280平方米的寬大房子,過著富足的生活。但是,兩人卻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大吵大鬧,發展到后來變得越來越陌生,有時幾天彼此都不說一句話。威爾遜稱,或許是房子過于寬敞和冗雜,擠走了兩人間的親密。
2014年,威爾遜與妻子離了婚。他離開豪華的別墅,只帶著一些生活必需品凈身出戶。隨后,他又將自己隨身攜帶的衣物以一美元的價格進行拍賣,成了名副其實的“裸男”。威爾遜說,他要將過去完全拍賣掉,開始新的旅程。
無家可歸的威爾遜搬進5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在這里,簡單的生活不僅沒有讓威爾遜難受,反而令他非常開心,他發現生活的空間小了,生活質量反而有了提高,這使威爾遜意識到,原來自己并不需要多大的居住空間。
單身公寓的租期到了之后,崇尚極簡生活的威爾遜萌發起居住更小場所的想法。他打算造一座世界上最小的房子,具體目標是只占美國平均住房面積的1%,只消耗1%的水和能源,產生1%的生活垃圾,他稱之為“1%項目”。
但是,新建一座小房子,勢必也要消耗更多的能源,這顯然與威爾遜“崇尚簡約”的宗旨相背離。因而,他連續幾天在校園里散步,打算尋找廢棄的舊建筑加以利用,每次都無功而返。
一天下午,威爾遜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偶然間,他的目光停留在停車場旁邊的垃圾箱上,一個瘋狂的想法在腦海中萌生——搬進垃圾箱里居住。
當威爾遜把這個計劃告訴身邊的朋友時,很多人當場就爆笑起來,說他腦子進水了,就連威爾遜的學生也以為是老師在講黑色幽默。
面對嘲笑和質疑,威爾遜沒有退縮,很快鎖定位于學生宿舍旁邊的一個垃圾箱。巧合的是,這個3.4平方米的垃圾箱,面積剛好是美國最新平均住宅面積的1%。
威爾遜利用午休的時間,悄悄把垃圾箱運到校外進行了徹底清洗和消毒,并把它安放在離宿舍不遠的草地上。要想在垃圾箱里長久居住,還必須對垃圾箱進行合理的“裝修”。當天晚上,他列出八項生活必需,第二天開始著手對垃圾箱進行改造。
威爾遜將“房屋”分成地面、地下兩層結構。垃圾箱的地下空間做成儲物格,用來存放衣物等生活用品。墻壁涂成白色,配上漂亮的裝飾墻布。地面則安裝了地板,鋪上威爾遜最喜歡的暗綠色地毯。
盡管威爾遜是在暗中對垃圾箱進行改造,但最終還是被學校的清潔人員發現,要求他歸還垃圾箱。好在校方在知曉威爾遜的垃圾箱計劃后,極力支持他。這之后,威爾遜不用再遮掩,加快了工作進程。
大約一個月后,威爾遜搬進了他的“新家”——垃圾箱。盡管空間很小,威爾遜依然可以美美地睡覺和休息。他風趣地說:“住進垃圾箱后,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了。”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垃圾箱本身采用的是非密封設計,頂上有一個很大的天窗,為遮風避雨,威爾遜不得不蓋上油布。這樣一來,不僅光線不好,也極為不便。
飽嘗多次雨水洗禮之后,借助幾位設計行業朋友的幫助,威爾遜找到了最優的解決方案。他把房頂設計成可以移動的坡形屋頂,平時用來通風透氣,雨雪來臨時只要輕按一下開關,就完全封閉了。屋頂加裝的太陽能電池板則為電燈、空調供電,既方便又節約能源。然后,威爾遜在室內添置了一些綠色植物,并鑿開垃圾箱,安裝了一個彈出式窗戶,又在屋外設置了郵箱,垃圾箱住房終于改造完成。
走進威爾遜的“家”,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迷你酒吧,屋內以紅黑色系為主色調,辟出一小塊區域充當客廳,鋪設有坐墊,可供人坐下休息,也可以當床睡。屋內有桌椅、洗手間;還有一個配備了微波爐、小烤箱的迷你廚房,可以做些簡單的料理。一切既緊湊有序,又溫馨舒適,讓人不得不驚嘆于威爾遜的創意。
很快,威爾遜的垃圾箱住房引來眾多媒體與民眾的關注和支持,他很快成了網紅,不少人帶著好奇慕名前來參觀,一些中小學還邀請他前去演講。更為可喜的是,一位名叫克萊拉的女孩,對威爾遜的“垃圾箱”非常感興趣,纏著威爾遜問這問那,一來二去,兩人確定了戀愛關系。

威爾遜和女友克萊拉
五個月后,威爾遜又做出一個更加瘋狂的舉動,他要跟女友克萊拉一起,帶著垃圾箱住房,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向人們宣傳“簡約不簡單”的生活觀念。
兩人只帶上簡單的衣物,租了一輛車,拉著他們的房子出發了。每到一個地方,威爾遜都向人們展示他的杰作,宣傳他的生活觀點。這次旅行歷時21天,出乎威爾遜意料的是,人們除了驚奇之外,都非常羨慕他住在“垃圾箱”的生活方式。
旅行歸來,想起人們的贊譽,威爾遜又開始思考,能不能讓大家都住進這樣的房子里?按照他的設想,他要建造一座可移動的房子,面積約為20平方米。
主意一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肯定。于是,威爾遜將項目命名為“可移動的家”,并立即組建團隊,實施項目計劃。
“可移動的家”就像移動的房車,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有著良好的采光,搭建容易,且移動方便。每間房里包含一間浴室、一個廚房、一個書房和臥室。書房和浴室,是用玻璃做成的陽光房,大軟床又可以當沙發用,小抽屜則隱藏在榻榻米之內。
最吸引人的要數“可移動的家”的智能部分,可微調的內部溫度鳥巢溫控器,由SageGlass制造的特殊玻璃,可以根據室外陽光強度來遮陰,用不著再安裝百葉窗。可移動房內還配備有可以控制色溫的燈泡和智能音箱等,主人根據喜好和生活習慣,通過APP來控制燈光的顏色和強度、音量的高低。室內所有的高智能設備,都能通過APP控制,有些還支持語音識別。
“可移動的家”已批量生產,2016年年底開始出售。如此高智能的房子,價格是不是很昂貴呢?針對人們所關心的價格問題,威爾遜說:“實施‘可移動的家’項目,除了節約空間外,目的是緩解年輕人經濟上的壓力,讓單身族們不再成為房奴,因而每間房子售價只需3.5萬美元,人人負擔得起。”
生活中,有人認為房子是安全感最主要的來源,房子越大安全感越強,威爾遜說決定生活質量的從來不是居住面積。他當初放棄寬大的房子住進垃圾箱,是想給自己換一種方式生活,沒想到卻活出一片精彩。現在他想的是給別人多一個選擇,讓人人都擁有“可移動的家”,享受極簡主義的樂趣。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吳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