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曉川
中國油運安全論壇七年守望
本刊記者 李曉川
在業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在國際油運界的影響力正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油運安全鏈必將越鑄越堅韌,中國的油運事業也因此會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連,備受油運界的矚目。這一天,由中國船級社(CCS)、中國遠洋海運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三方共同主辦的中國油運安全論壇(2016)隆重召開。來自海內外能源公司、油碼頭、油運公司、船廠、高校、金融機構和新聞媒體的160余位代表齊聚論壇,共謀油運安全之道。從2010年首屆中國油運安全
2016年11月8日的大論壇召開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通過七年的不斷探索,該論壇不僅成為了每年油運界的一大盛事,而且它正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油運界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為國際國內油運安全發揮著獨特的積極作用。
談起中國油運論壇,我們得把時間指針撥回到10年前。那時,中國經濟正處于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快速發展時期,對進口石油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中國自1993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5年有了近1000萬噸的凈進口規模,2000年凈進口突破5000萬噸,2003年突破1億噸,2006年突破1.5億噸,2010年突破2億噸……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擁有了龐大而完整的石油進口產業鏈。
然而,隨著原油需求的迅速增長,處于不同領域的產業鏈條中的各個環節產生了成長速度差,其所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油運安全問題的隱患日益突出,引起相關各界的高度重視,油運產業鏈上各方對于溝通的需求極為迫切。為促進我國海上石油運輸安全和防止海洋環境污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增進我國航運界與國際油運社團的聯系并加強我國在世界油運界的話語權,中國船級社于2009年9月向中國交通運輸部上報了“關于成立中國油運安全管理論壇的請示”,并得到交通運輸部批準設立“中國油運安全論壇”。
這個論壇,從一開始,就得到政府主管部門和油運各相關方的鼎力支持。經過精心籌備,2010年7月20~21日,北京CCS總部,中國船級社與國內石油公司、船公司聯合發起并主辦了以“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油運安全論壇(China Oil Transportation Safety Forum)”。來自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和國內外相關海事機構、行業協會、航運企業、造船企業、油公司等國內外43家單位的130多位代表和專家出席論壇。論壇上,來自業界的30位嘉賓分別就油運安全政策、法規、標準,國際油公司安全最佳做法及保險政策,油輪建造與營運安全,石油公司油運安全要求等發表演講,就油運產業鏈上各方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討。
當時,業界一致認為,油運安全論壇的成功舉辦恰逢其時,給中國油運產業的發展更是帶來了開創性的積極意義,為油運論壇安全鏈上各方共同研討油輪安全政策問題和技術問題構建了良好的平臺;為中外業內專家相互交流技術成果、通報國內外最新油運安全技術動態開啟了重要信息渠道;為中國油運業注入安全運輸理念做出了貢獻;正視油運安全中的薄弱環節,促進我們與國際油運界的安全標準制定和話語權等方面,已經成為各方的共識,為推動我們的油運事業發展發揮了獨特作用。
首屆中國油運安全論壇的成功舉辦,猶如播下一顆健康種子,從此開始生根發芽。
中國油運安全論壇,每次都緊緊把握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每一屆都有針對性的調整論壇主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說,中國油運安全論壇浸透著產業鏈上各界的心血和智慧。
隨著我國對油氣能源需求和進口石油需求的激增,社會各界對于油運更安全、更環保、更和諧的呼聲日益增強。那么,在此背景下,中國油運安全論壇能否發揮平臺的合力作用,怎樣才能不負業界重托,這對未來論壇的發展至關重要。從七屆論壇一路走過來的軌跡來看,她的發展是伴隨著近年來中國油運事業的發展而一路成長,同時作為中國油運事業前進的重要推動者與見證者,她在中國油運事業發展進程中也留下了厚重歷史的印記。論壇上的每一個演講者、辯論者、出席者,都是推動油運安全運輸發展的貢獻者。那一個個歷史瞬間,總讓人久久難忘。
2011年,在IMO MEPC62次會議上,通過了MARPOL公約附則VI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和船舶能效管理計劃(SEEMP)修正案,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2012年,歐盟委員會擬定開征“航海碳稅”,制定出全球航空和航海運輸行業碳排放稅的征收價格單,對抵達歐洲港口的船舶,超出一定的排放標準,將要被征收稅費。盡管提議頗有爭議,但“綠色航運”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在這樣的行業發展潮流下,中國油運安全論壇2011年和2012年分別以“風險防控、共同責任”和“綠色油運、安全發展”為主題相繼召開,參會嘉賓與代表圍繞論壇主題,深入研討,共謀油運安全大計。
2013年,中國一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并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近兩年長期受制于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及運力總體過剩的影響,航運市場持續呈現較為嚴重的供需失衡局面。與此同時,航運安全和海洋環境保護立法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在關注的維度上,從更加注重安全和防止海洋污染的同時,逐漸向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能效管理延伸;在管理的理念上,從船舶安全管理、保安管理,逐漸向以人為因素管理、監控為重點的全方位風險管理擴展。2013年8月20日,《2006年國際海事勞工公約》(MLC2006)正式生效。公約將海員權益納入統一的國際標準,有利于實現海員在船上的體面工作和生活。
嚴峻的市場環境和嚴格的立法環境將對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對此,中國油運安全論壇2013年大會也與時俱進,確立了論壇以“船員、能效、生存”為主題,從更廣闊的視野全方位審視油運安全命題,油運安全和防污染、節能減排、海事勞工等相關的國際國內發展方向及LNG動力推進技術等業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成為會議交流和探討的重點。中國油運安全論壇(2014)的主題確定為“平安油運、和諧發展”,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論壇還專題討論了長江油品及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安全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逐漸確立,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其中,危化品物流體系面臨標準化建設、信息化建設以及服務的平臺化建設等系列挑戰,迫切需要創新合作機制。2015年10月21日,以“安全、綠色、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在南京舉行。本屆論壇建立起了來自航運公司以及CCS技術專家組成的論壇通訊組,并首次推出了論壇論文集,創新論壇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務業界。
近些年,國際政經形勢風云變幻,海事局勢亦跌宕起伏,油運事業無疑也因此深受影響。然而,中國油運安全論壇,每次都緊緊把握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每一屆都有針對性的調整論壇主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說,中國油運安全論壇浸透著產業鏈上各界的心血和智慧。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9月,我國原油進口同比增長18%,達到3306萬噸。然而,航運市場持續多年低迷,對安全管理投入構成挑戰,中國油運安全壓力進一步增加。但油運安全涉及方方面面,這需要業界共同努力,找到更好的方法,促使大家更深度地粘合起來,共同推動油運事業發展。
毫無疑問,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在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油公司、油碼頭、油運公司、船廠、設計院、產品廠等相關機構加入到論壇中來,他們把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在油運安全論壇這個平臺上與大家分享。通過論壇這一平臺,加強了中國與國際油運界的溝通對話,傳播了中國油運界的聲音,展示了中國油運安全的管理水平,有力促進了我國油運技術標準及管理水平與國際全面接軌,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油運政策、安全標準的研究與制定,為共同保障中國乃至世界油運安全發展和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創辦的常駐主辦方,CCS這幾年對于油運安全論壇的發展,深有感觸。對此,CCS總裁孫立成表示:“無論是油運安全論壇的發展,還是油運事業的發展,需要兩個重要的力。一為油運安全鏈上的每個利益和責任相關方的自身努力,二為大家的合力。作為專門為航運業、造船業以及相關產業提供技術支撐的特殊機構,中國船級社首先做到自強,才能更好地為業界服務。”
作為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成員中的年輕船級社,CCS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已經成為推動中國油運事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力量。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海事新形勢,CCS一方面利用自身在國際海事舞臺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把中國業界的聲音反映到相關會議上,爭取在規則、標準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維護業界的利益和權利;另一方面,也將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反饋給我國工業界,轉化為相關行業繼續前進的動力。
在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時,CCS也不斷強化與油運安全鏈上各方的合作。這其中包括了政府主管部門,以及能源界、航運界、造船界、金融界、設計單位、產品廠商等油運安全鏈上的各相關方。另外,在國際合作方面,與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OCIMF)、油船結構合作論壇(TSCF)等國際組織的合作,與石油公司國際海事論壇(OCIMF)簽署了《中文翻譯項目諒解備忘錄》,合作翻譯《有效系泊(第3版)》等技術文件的中文譯本,并承辦了2013年油船結構合作論壇(TSCF)造船大會,進一步加強了在油輪結構安全方面與國際頂尖石油公司、油運公司和其他船級社的技術合作,對保障油運安全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至此,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已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在未來之路上,還將在護航中國油運安全之路上深耕細作。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業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油運安全論壇在國際油運界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油運安全鏈必將越鑄越堅韌,中國的油運事業也因此會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