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TC8標準研發最新進展
國際標準界的2016年可謂好事不斷,國家發布的若干重要規劃和文件中都將國際標準置于重要地位,特別是還恰逢第39屆國際標準組織大會在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并發表致辭。為什么如此看重國際標準,海事界的國際標準2016年又是個什么狀態呢?本文以ISO中研制船舶海洋技術標準的主要機構TC8為對象,對其2016年的標準研制的情況進行簡要剖析。
根據“標準”的外延不同有廣義的“標準”和狹義的“標準”之分,廣義的“標準”包括立法、規范性文件以及工業標準,狹義的“標準”則僅指工業標準層面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分析論述僅針對狹義的工業標準展開。
對于船舶這一國際屬性明顯的產業而言,面向國際市場,在標準層面國際標準發揮的作用相較其他產業而言也更加明顯,主要海事工業國家已經把國際標準作為一項戰略予以關注。
作為海事領域研制國際標準的代表性機構,ISO/TC8在其連接國際立法支撐和工業需求的總體戰略下,面向遠洋和內河船舶、配套設備、航運、海洋觀測和開發、海上新能源等領域開展國際標準研制,具有較強的技術前瞻性和戰略引領性。
2016年ISO/TC8及其下設的10個分技術委員會共計發布標準20項,在研標準82項,其中新立項標準項目12項。發布的標準從領域看主要涉及救生防火、環境保護、管線機械、舾裝和甲板機械、導航和船舶營運以及內河航行船舶。從內容看涉及船上防污底系統風險評估、海上撤離系統、船體和螺旋槳性能變化測量、船用起重機、電子測斜儀、船上氣體探測器和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等。
從在研標準和新立項標準項目分布情況看,在傳統的救生防火、海洋環境保護、管線機械、舾裝和甲板機械、導航和船舶營運以及船舶設計領域標準研制數量較為集中。從內容看,在細分領域上呈現出一定的標準分布和研制特點。下面就從對2016年標準研制情況的分析著手,對海事領域國際標準研制的方向和重點做一剖析。
從標準研發情況看,產品標準仍然在數量上占比較高,這和企業將國際標準視為提高競爭能力、贏得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不無關系,這一點在歐洲的配套企業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當然也不乏其他國家意識超前的追隨者。以涂料供應商佐敦(JOTUN)公司為例,其于2013年提出并主導制定了針對船體和螺旋槳能效標化測量的系列標準ISO19030,并于2016年正式發布。這一系列標準制定的驅動因素是開拓下游市場,屬于產品增值標準。該標準順應了IMO的能效管理要求,指向船東運營需求,并充分利用了其涂料產品的特點。通過標準應用,將有效記錄船舶全壽期內的推進效率和全船阻力等方面的變化,在方便船東進行能效管理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與其他同類競爭產品在減少船體附著物、防腐蝕、維護周期等方面的橫向比較機會,有利于突出其涂料產品優勢,取得用戶信賴,進一步拓展市場。據佐敦公司披露,其研制該系列標準主要目的是通過數據收集與分析,不斷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實現技術創新。結合荷蘭阿克蘇諾貝爾、丹麥賀普、美國PPG公司、日本關西涂料、韓國KCC等產品特點和市場份額,通過評估,ISO 19030系列標準將使JOTUN強化在船舶涂料供應市場中的地位,預計未來5年內其船舶涂料市場供應份額將提高3%~7%。
無獨有偶,丹麥的救生設備廠商也高度重視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并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針對充氣式救生設備提出了系列標準。韓國則將眼光瞄向了針對船上小型LNG儲罐的高錳鋼,并在多個國際場合進行呼吁,目前針對高錳鋼的標準提案已經獲得通過,正式在TC8下進行研制推進。
在服務IMO立法支撐的戰略方向下,TC8在標準研制的內容上也和IMO高度一致,強調海事安全和環保兩大方向。圍繞船舶航行安全問題,研發了海上撤離系統、船上氣體探測、人員落水搜救等方面的標準研發工作,而針對環境保護,則在更大程度上覆蓋了廢水、廢棄、廢料的排放問題,2016年針對溢油回收、焚燒爐、防污底系統、吸附劑等內容進行國際標準的研發制定。
針對能效的標準研制一直是主要造船國家,特別是日本和韓國關注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日、韓先后在TC8中提出了針對船體能效監控系統、推進系統軸帶功率測量等方面的國際標準項目,盡管其推進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卻也能從側面反映出日韓針對船舶能效問題在技術研發的同時也高度重視國際立法和國際標準的態度,并將其作為自身改進船舶能效水平的重要測量指標。
近年來智能化的問題在各行各業都成為熱議的內容,航運業亦是如此。伴隨著針對智能船舶和智能航運的關注,日本、韓國均將其作為本國技術研發的重點方向加以推進,這一點在國際標準研制中也可見一斑。
日本在2012年就啟動了“日本智能船舶應用平臺項目”(SSAP),該項目旨在建立船舶及岸上獲取船舶設備數據的標準化方法,為后續船岸交互的優化奠定基礎。目前,該項目已開展了兩期,目前第二期尚在進行中。項目設計伊始就明確了技術研發和國際標準同步推進的戰略。目前,由該項目衍生提出的兩項國際標準“船舶海上共享數據服務”和“船上機械設備標準數據”已經在TC8下立項并推進至委員會階段(CD)。這是業界在智能化領域國際標準研制中的首批項目,相信后續圍繞智能化的問題還會有更多的項目產生。
應當說智能和極地問題都不是單純的安全或環保內容,涉及因素更為復雜。伴隨著IMO層面極地規則的有關進展,TC8也已經著手啟動了針對極地航行船舶相關國際標準的研制工作。即2015年極地水域船舶機械設備操作指南后,2016年已有多個分技術委員會瞄準極地航行船舶的需求,研發制定了低溫環境下的船用起重機等配套設備的標準研制工作。
伴隨著極地規則的有關要求和相關導則的制定完善,ISO層面針對極地問題的標準研制也將進一步加強,包括開展針對極地區域的防火和救生設備附加的性能和測試標準在內的項目開發和研制工作將成為下一步的重點內容。
作為ISO中專門針對船舶和海洋技術領域組織開展國際標準研制的技術委員會,事實上TC8覆蓋的不僅僅是造船,也涉及航運、港口、海洋觀測和開發等問題。
此前TC8曾針對供應鏈安全制定了ISO28000系列,目前也正在與IEC和IEEE聯合開發有關岸電的國際標準。此外,還涉及港口廢物接收設施、潛器等內容。2016年又將目標瞄準了直接為聯合國生物保護多樣性提供支撐的海洋環境評估問題,并在TC8/SC13下設立了專門的工作組組織開展相關的標準研制,這也將成為TC8標準化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應當說從TC8目前的標準研制情況來看,總體來講仍然和IMO的立法方向緊密結合,整體方向上和技術發展趨勢相吻合,具有一定的引領性。各國紛紛結合本國產業發展進行前沿性戰略布局,使其成為助推產業發展的又一利器。
2016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十五屆ISO/TC8全體會議經過激烈研討共產出16項決議,明確在TC8下設立“有害水生物入侵”工作組(TC8/WG12),并將原來的“計算機應用”工作組更名為“智慧航運”,進一步表明了其在智能船舶、智慧航運、環保裝備方面開展工作的決心。而伴隨著壓載水公約生效日期逼近,有關壓載水標準的研制問題也將持續發酵。我們有理由相信,2017年,ISO/TC8將在其一以貫之的戰略指引下,為海事工業國際標準的制定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