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剛 劉新民
(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穴位注射·
臭氧小自血穴位注射配合分型療法治療痤瘡160例臨床療效分析
劉曉剛 劉新民
(甘肅醫學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痤瘡(Acne)俗稱青春痘,為慢性炎癥性毛囊皮脂腺疾病,是皮膚科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于16~35歲人群,其發病主要與性激素水平、皮脂腺大量分泌、痤瘡丙酸桿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及炎癥反應等因素相關。目前,治療痤瘡方法較少,療效不佳,2012年12月—2015年4月筆者采用臭氧小自血穴位注射配合痤瘡分型治療痤瘡,療效可靠,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確診為痤瘡的患者320例,將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160例。治療組160例,男55例,女105例;年齡14~35歲,平均(25.5±7.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2年,平均(5.4±4.7)年;其中輕度(Ⅰ級)18例,中度(Ⅱ級)52例,中度(Ⅲ級)68例,重度(Ⅳ級)22例。對照組160例,男55例,女105例;年齡15~35歲,平均(24.5±8.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13年,平均(5.8±3.7)年;其中輕度(Ⅰ級)21例,中度(Ⅱ級)58例,中度(Ⅲ級)62例,重度(Ⅳ級)1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痤瘡的診斷標準依據,為國際現行通用的國際診斷標準。
疾病分級:①輕度(Ⅰ級):以粉刺為主,少量丘疹膿皰,總皮損少于30個;②中度(Ⅱ級):有粉刺,中等數量的丘疹和膿皰,總皮損在30~50個;③中度(Ⅲ級):大量丘疹和膿皰,偶見大的炎癥性皮損,分布廣泛,總皮損數在51~100個,結節少于3個;④重度(Ⅳ級):結節性、囊腫性和/或膿性痤瘡,伴有疼痛并形成囊腫,總皮損多于100個,結節或囊腫多于3個。程度分級有助于正確地選擇治療方案。
1.對照組采用痤瘡分型治療,治療方法如表1。
注意有青霉素過敏者,改口服紅霉素片,早晚各1次,治療28 d,觀察療效。
表1 痤瘡分型治療細則
2.治療組采用臭氧小自血穴位注射配合痤瘡分型治療法:①首先在一次性10 mL注射器內注入醫用臭氧治療儀產生的(臭氧)三氧15 μg,接著用該注射器,從前臂掌側靜脈血管抽出3 mL血液,輕輕順時針均勻搖動該注射器。②然后選穴注射:主穴選用肺俞、大椎、膈俞、胃俞、足三里、曲池;配穴選用腎俞、肝俞、魚際、三陰交、合谷、靈臺、血海等,每次辨證選上穴4~5個,每穴注射0.5~0.8 mL,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同時配合與對照組相同的分型療法,早晚各1次,治療28 d,觀察療效。
1.療效標準[1]:治療前后分別計數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的數目及皮損總數。公式如下:皮疹消退率=(治療前皮損總數-治療后皮損總數)/治療前皮損總數×100%。治愈:皮疹消退率90%以上;有效:皮疹消退率60%~89%;改善:皮疹消退率20%~59%;無效:皮疹消退率20%以下。
2.結果:兩組療效對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療效對比(例)
痤瘡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皮損主要好發于頭面部,本病局部病損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由于本病病因復雜,分型較多,目前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痤瘡分型療法是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但由于其病因復雜,單一療法不能完全治愈該類疾病,即便有效,但復發率較高,因此,近年來臨床工作者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治療該病的新方法。傳統中醫針灸通過人體經絡腧穴辨證施治,既能治標又能治本,而且減少復發;新方法穴位注射也日趨成熟,療效可靠,臨床屢次使用,總能起效。本文采用傳統中醫針灸治療,又結合自體血加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種治療痤瘡有效的新方法,自體血加臭氧可增強血液流動性,改善局部組織供氧,過氧化氫和醫用臭氧可恢復細胞功能,增強細胞的氧代謝功能,增加組織及細胞新陳代謝,有助于組織細胞修復,皮損得以修復,臭氧可使皮膚免疫功能增強,臭氧在體內代謝生成NO,NO可有效地增強機體抗炎癥作用,能抑制痤瘡丙酸桿菌增殖,從而有效的治療本病,且本法又通過中醫辨證穴位注射,調整身體陰陽平衡,鼓舞人體正氣,達到除病祛邪之療效,是一種標本兼治之法。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臭氧小自血穴位注射配合痤瘡分型療法治療痤瘡療效可靠,且又能減少病愈后復發。此法是中西醫結合療法,有標本兼治之效,且無毒副作用,因此,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Hayashi N,Akamatsu H,Kawashima M,et al.Establishment of grading criteria for acne severity[J]. J dermatol,2008,35(5):255-260.
2016-03-25)